第八百九十七章 憫農
「這太簡單不過,你們且聽好了!」
當真作詩有這麼簡單的么?
卓一行等人頓時瞪大了眼睛,當年武朝文會,他們並沒有親去寒靈寺,但他們都聽說過傅小官在半盞茶的時間裡就落筆成詞,最終奪得了那文會之魁首。
半盞茶的時間,現在陛下居然隨口就要成詩!
就在眾人驚詫的視線中,傅小官搖頭晃腦像極了一個老夫子:
「此詩名為《憫農》,你們聽好了!」
董書蘭兩眼閃爍,喜意盎然。
公孫策微翕著嘴,目不轉睛的盯著傅小官——跟著傅小官那麼長的時間,可還未曾親眼見過這位天下文魁作詩。
賈公公眼睛微微眯著,那張老臉的每一道溝壑里都充滿著歡喜。
「《憫農其一》」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這是一首極為簡單的詩,可聽在南宮一羽他們的耳朵里,卻彷彿是一道驚雷!
陛下之意不在詩,而是這詩中的深意!
他們還未曾細細品味,傅小官面色肅然,端起酒杯一口飲盡,又道:
「《憫農其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同樣是一首極為簡單的詩,同樣令南宮一羽等人豁然一驚。
這第一首詩,一種一收,描繪農人在田間的勞作。由一粒粟而成萬顆子,這是豐收,四海之內皆無閑田,那便是碩果累累,金黃一片的景象。
前三句寫出了農人通過辛苦勞作喜獲豐收,可最後一句卻陡然而轉——辛苦侍候了一年的莊稼豐收了,但種莊稼的人,卻還是糧倉空空幾欲餓死!
而第二首詩,生動的描寫了農人在烈日下勞作的情形——烈日當空的正午,農人們揮汗如雨灑在灼熱的土地上,反述了第一首詩一粒粟到萬顆子以及四海無閑田的緣由,它們是千千萬萬的農人,用這辛勤的汗水澆灌出來的。
可這樣的辛勞,吃飯的人又有幾個知道呢?
他們根本就不明白這每一粒米裡面蘊含的艱辛!
所有人陷入了沉思,就連董書蘭的視線也變得沉重了起來。
此間鴉雀無聲。
過了片刻,傅小官打破了沉默:
「你們都知道我曾經是個小地主,對於農人的了解,我恐怕會比你們更深刻一些。」
「武朝人口一億兩千萬,其中近一億是農人。他們才是武朝的基石,也是武朝的根本!」
「本來今兒晚上想輕輕鬆鬆和大家吃個飯喝杯酒的,可卓公偏偏命了這麼一個題……」傅小官雙手一攤,眉兒一揚:「我呢,偏偏就作了這麼兩首沉重的詩。既然都作出來了,不妨咱們就說道說道三農問題!」
所有人豎起了耳朵,他們又聽到了一個新鮮的詞語——三農問題!
「所謂三農問題,指的是農業問題,農村問題,和農民問題。這三個問題不能分開來看,它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了農民從事的行業、居住的地域以及農民主體身份三位一體的綜合性問題……」
傅小官侃侃而談,這一場酒席變成了一堂課!
在這堂課上,他詳細的向兩位宰輔一位戶部尚書講述了他對三農問題的理解以及後續施政的策略。
在這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時代,雖然人人都將士農工商掛在嘴邊,但事實上農人的地位極其低下。
但傅小官的這番話卻讓他們明白了農人的重要性,並首次真正的重視起來。
「作為朝廷,要保障農民的基本權益,作為官員,要帶領農民發家致富,這樣的官才會受到天下農民的愛戴,這樣的朝廷才會受到他們的擁護。」
「所以我的打算是明年,全面取消農業稅,糧食的價格徹底放開,哪怕是國家儲備糧,也務必按照市場價格收購。一億的農民富裕起來,擁有一億兩千萬人口的武朝,才算是富裕起來。」
戶部尚書游先知一驚,千年以來的農業稅要取消?
這……他看了看兩位宰輔,卓一行卻點了點頭,「雖然每年農業稅入佔了我朝稅收的三成,但陛下所言極有道理,我等居廟堂之高卻未憂其民,還需要陛下以兩首《憫農》來點醒,實乃我等失職!」
傅小官倒沒有責怪他們的意思,他笑道:「取消農業稅,是基於工業的發展。事實上隨著五年規劃綱要的推進,從事農業的人口將會大量減少,這些人將進入工業領域,去創造更高的價值。」
「那……種田的人少了怎麼辦?」游先之問道。
「農耕的器具將隨著工業的發展而不斷改善,你可以理解為原本一人只能種十畝田,將變成一人能夠種五十甚至一百畝的田。」
游先之無法理解,這些日子對於這位陛下的那些話,他有許多都無法理解,看兩位宰輔的意思……似乎是不需要去理解。
就如昨日南宮大人對他說的那樣,聽著並記住,按照陛下說的去做,就對了!
這是不是太盲目了?
游先之將這一切深深的記在了腦海里,想的是再過些年生回頭來印證一下。
「明兒你們回去之後,針對三農問題,擬出具體的條陳,先讓各地的官員弄清楚政策的走向,給他們半年的時間去轉變這觀念,明年初……就推行下去!」
一席酒,兩首詩,敲定了接下來的農業政策,沒有人知道這一政策對武朝的農民帶來了多麼深遠的影響,但那兩首陛下所作的詩,卻在極短的時間裡,傳遍了整個武朝。
陛下憫農,其詩中深刻的描述了農人之疾苦!
這樣的疾苦原本只有農人自知,可現在他們才清楚他們的陛下也是知道的。
這樣的陛下,當然是賢德之人!
如此看來,農業大有可為!
農人的熱情空前高漲,因為他們看見了希望。
傅小官第二日送別了卓一行等人,他在泗陽縣又呆了兩天,於五月二十離開了泗陽縣,也離開了北宵六州。
他帶著公孫策往五原州方向而去。
他已經得到了周同同送來的情報,五原州河工貪墨案,查出了足足八十二個貪贓枉法的官員!
「欺我年少啊!」傅小官語氣淡漠,但董書蘭卻似乎已嗅到了濃烈的血腥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