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第881章
果然。
王安這話,就像在殿中扔下一枚炸彈。
轟.……
立刻引起軒然大波。
「什麼,孫大人竟然給雙親建公侯形制的陵墓,瘋了吧?」
「這可是僭越的大罪啊,別說他是郡守,就是刺史也不能這麼做!。」
「沒錯,此事若是真的,他便沒資格出任昌淮刺史……」
群臣議論紛紛,什麼表情都有,愕然、驚訝、憤怒、失望、惋惜.……不一而足。
他們討論得很激烈,尤其是恵王一系,更是如獲至寶,紛紛譴責起孫福祿的大逆不道。
自然,昌王一系也不甘示弱,由徐懷之帶頭質疑和反擊。
「各位也別高興得太早,太子殿下說了,這只是他道聽途說,是真是假,尚需驗證。」
「沒錯,孫大人一心為國,功績卓著,縱然在陵墓一事上,有所超格,估計也是為了表達孝心,並非不可原諒……」
這就開始洗地了.……王安心中冷笑,卻沒急著開口,這事自有人替他去做。
果然。
王睿的人立刻反駁道:「孝子又如何?犯法就是犯法,有道是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誰規定孝子就可以免罪?」
頓了頓,又補充了一句:「再說,那些作姦犯科的犯人里,孝子多了去了,也沒見誰逃脫過懲罰。」
徐懷之冷冷一笑:「你口口聲聲孫大人犯了法,不知,可拿得出證據來?」
那人面色一僵,冷哼道:「此事又不是本官說的,你找本官要什麼證據?」
言下之意,讓徐懷之找王安去。
徐懷之依言而行,扭頭看向王安,眯著眼問:「不知殿下,可有證據?」
「你沒聽清楚嘛,本宮說了,只是道聽途說。」
其實,王安是有證據的,但,總不能告訴眾人,這是孫福祿的兒子,親自告訴自己的吧?
昨晚收服了孫敬明之後,王安就從他口中得到了不少關於孫福祿的情報。
這種違規修建祖墳,算是孫福祿比較輕微的罪行。
這其中,還有更隱秘,更令人咋舌的事迹,只不過,王安不想說出來而已。
他答應過孫敬明,會放孫福祿一馬,自然要幫其保密。
不過,這些都是后話,目前雙方是敵非友,該針對的,還得針對。
在孫福祿上位這件事上,王安和恵王的立場出奇的一致-——必須全力阻止。
關於這點,王安也是提前告知過孫敬明。
主要有兩種目的。
第一個是,防止孫福祿作死。
王安和孫敬明有過約定,只要孫福祿不發瘋一樣對付他,他都會放其一馬。
可由於對方不知情,他們這麼想,並不代表孫福祿就會照著做。
所以兩人一商議,決定不能給他太大的權利,讓他繼續當一個郡守就好。
如此一來,就算孫福祿想要針對王安,也會因為力量不足,破壞力會小很多。
換作刺史,結果就不一定了。
刺史總攬一州軍政,大炎的一州等於一省,可想而知,權利會有多大。
別說對付王安,就是造反,也不是沒有實力。
而另一個目的,則是王安設計的苦肉計。
此次孫福祿升遷,其實與其本身的能力,並沒有太大關係。
他只不過是大皇子昌王,為了展示自身實力,特意拎出來的一塊招牌。
就像信春哥,得永生。
他想告訴群臣,跟著他昌王混,自然也能升官發財。
可是,孫福祿畢竟是人,不是招牌,一旦這齣戲演砸了,又會有什麼結果呢?
首先,昌王的面子和威信,肯定會大大折損。
但,他還不是最丟臉的,孫福祿才是最命苦的那一個。
身為一名工具人,欲做招牌而不可得,想想也知道,事後會被朝廷上下如何嘲笑。
於是,順理成章的,此人便帶上了悲情色彩。
作為這一切的始作俑者,追隨者因為自己,丟了這麼大個人,昌王無論如何,也會做出一定的補償。
這當然都是王安的推斷,但,他卻有七八分的把握。
畢竟,大皇子就算回到京城,時隔三年,首先要做的,就是收買人心。
這個時候,剛吃了大虧的孫福祿,再次成為宣傳工具的可能性很大。
這就給孫敬明創造了機會。
如果到時,他趁機向孫福祿提要求,想要留在昌王身邊學習如何做事。
出於補償的心理,加之他身為郡守之子,確實有資格做一名王爺的跟班。
你說昌王是答應呢?
還是答應呢?
還是答應呢?
基本上不會有第二種答案。
如此一來,王安的間諜養成計劃,就算成功邁出了第一步。
雖然對於王安來說,這只是他計劃的一小步,但對孫敬明來說,卻是他人生的一大步。
從此以後,他將綁在王安的戰車上,幫其監視昌王的一舉一動,直到,王安登上至高寶座的那天。
王安的回答,讓徐懷之有些惱怒,不過很快又釋然了,呵呵笑道:
「既然殿下承認了,只是道聽途說,也就是說,此事純屬無中生有,捕風捉影了……」
他環顧一圈,露出自以為是的笑容:「各位都聽到了,一件可能根本不存在的事,又怎麼能拿來當證據呢?」
「呵呵,無中生有也好,捕風捉影也罷,一切自有父皇定奪,你我說的都不算。」
王安話雖這麼說,但心其實已經猜到炎帝會怎麼做。
有些事情,只需一點捕風捉影,就已經足夠達到目的。
要知道,昌淮州可是大炎的心臟地帶,物產富庶,又是連通南北的要地,距離京城不過兩百餘里。
這種地方,好比是炎帝的卧榻之側,必須要找一個信得過的人守著,炎帝才會放心。
若王安說的是真的,那就暴露出了孫福祿是有野心之人。
光憑這一點,就足夠炎帝在心裡,給他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叉。
而事情的走向,也和王安料想的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