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北魏異聞錄> 第九十章 情緒失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章 情緒失控

  錦娘接過婁昭君手裡一本薄薄的小冊子,見封面一行小楷《懷朔狂士詩集》。左下方兩行蠅頭小字標註:妻昭君親筆抄錄,妾紫娟研墨,妾蘭草鋪紙裝幀。看到這兩行小字,錦娘嘴角一抽,很想譏諷一句拿雞毛當令箭。畢竟涵養有度,她還不至於小女兒狀。心裡不屑,面上卻不能表露,這便是大族豪門子女應有的教養。所謂與人尊重,就是對自己的尊重。

  她假意認真的翻開封面,扉頁上又是幾行娟秀明麗的蠅頭小楷,是對詩集成型的說明。如此娟秀的小楷,想必出自高娘子之手,看來這位自恃清高的婁家三小姐,不完全是個沒用的花瓶。小楷說明的時間,從正光元年八月初三日起,一妻二妾合作抄錄夫君高歡隨口吟誦即興詩作三十二首,姑且留作夫妻四人茶餘飯後,枕邊閑談之資。

  翻過這一頁才是正文部分,第一首就是高歡給婁昭君揉腿捏腳時剽竊李白的那首《怨情》。在這本詩集中,婁昭君給它起了一個詩名為《愁怨》。原因是高歡受傷后一直昏迷不醒,生死難料。加害夫君的賊人不知下落,杳無音訊。身懷六甲的她又與娘家斷了關係,近在咫尺的二姊也不曾往來。富家女落難后孤苦無依的小娘子形象,被夫君一首小詩道盡其中的艱難愁苦。雖然作詩那天的意境不似詩中那般,但從生死邊緣救治夫君的七個日夜,恰如詩中描述的一樣,她真的是以淚洗面,不知心恨誰。故而,昭君對這首小詩情有獨鍾,按時間順序和自己的喜好,將此詩排在首位,以為重視。

  美人卷珠簾,深坐蹙蛾眉。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錦娘讀後,淺淺的品味了一番,說心裡話,就她讀過的詩賦中,此詩算一首寄託情愫的好詩,上上之選。五言小詩中,怎麼也算得上精品之作。砸吧砸吧嘴,想誇讚兩句,抬眼看婁昭君一臉希冀的眼神,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心說,就沖你先前貶損我的惡意,本姑娘也不會輕易讓你得意,哼!想到這裡,錦娘打定主意不給婁昭君的虛榮心添磚加瓦,搞的婁昭君有些抓耳撓腮的躁動。

  錦娘雖低頭看詩,注意力卻沒有離開婁昭君的神情。她嘴角咧了咧,好整以暇的翻到第二頁,發現是一首長短句。書眉上方特別標註,這是今年入冬第一場大雪后,夫君站立屋頂,一時壯懷激烈,情緒失控,隨口吟誦的詩篇,而且是自己創造的新詞譜。

  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梁宗魏祖,稍遜風騷。

  一代匈梟,冒頓單于,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其實,高歡當時吟誦的是老人家的原詞。為此,婁昭君還問他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是何許人也。他開玩笑說是三位朋友的後輩小鬼頭。後來婁昭君抄錄下這首詞請他校對時,他提筆修改「唐宗宋祖」為「梁宗魏主」。南北二朝就在當下,說得過去,省的麻煩。另外把「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修改為「一代匈梟,冒頓單于」,也是源於此理,只是時間線上有些不合適。成吉思汗生在唐宗宋祖之後,而冒頓單于卻早於梁宗魏主五六百年。好在他是敵國之君,詩詞里可以不糾結時間先後。

  另外,冒頓單于是匈奴的創始人,曾經把大漢開國皇帝劉邦圍困在大同市郊的白登山上,差點一命嗚呼。並且由此開始,直到漢武帝上位徹底將匈奴打殘之前,匈奴強加給大漢的羞辱,簡直罄竹難書。相比於成吉思汗,冒頓單于早在一千多年前就統一了陰山以外的大部分土地,論歷史影響力,一點不比成吉思汗小,絕對稱得上是一代梟雄。只不過,毛老人家之所以在詞中引用成吉思汗,那是因為鐵木真是中國歷史名人,大元王朝的實際開國君主。而冒頓單于是外邦狼族首領,而且是中華民族的敵酋。但高歡現在的政治站位不存在這方面的禁忌,因為鮮卑人還統治者北中國呢。更何況,他的下一個目標首先是清理這個歷史遺迹,將匈奴殘餘重新梳理一遍,將他們從肉體到思想,一次性的徹底融化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所以,修改後的沁園春——雪,詞的意境和韻轍不受影響,只有「匈」字讀起來不夠順暢。

  上輩子的夏天是喜愛詩詞之人,特別是老人家這首《沁園春——雪》,在他心中的地位,可以說無出左右者。老人那種站位,那種胸懷,那種將縱橫萬里江山,如一卷畫軸般納入袖中的氣勢,一般文人是不可能達到的。包括在浪漫主義筆法上如擎天柱般存在的李白,也沒有一首詩詞可比《沁園春·雪》。書寫北國雪景,抒發內心豪情,寄託理想壯志。全詩大開大合,大氣磅礴,筆鋒勾勒出的錦繡河山,一個「嬌」字便道盡了偉人對這片土地的無限深情。

  錦娘出身高貴,自幼詩賦熏陶,鑒別好詩爛詞,只需一眼便能分辨。此時的她,被高歡這首意境壯美,氣勢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邁的長短句驚艷的杏目圓睜,不敢置信。高歡,他真的只是一名懷朔鎮軍的小小函使?怎麼可能?怎麼可能嘛!古往今來,南北二朝詩賦大家的作品她閱讀了何止白首千闕,從未讀過此等睥睨天下,豪情萬丈的詩句。「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我華夏大好河山啊,何等的嬌美壯闊!只可惜,被五個雜胡禍亂,我中華兒女,三千萬黎庶,不得不奴顏婢膝……

  見錦娘女掌柜看到第二頁時,臉色瞬間變得漲紅,一直盯著錦娘表情,等著表揚的婁昭君得意地發問:「妹妹可是覺得,我夫君的詩有哪裡需要指點的嗎?指出來,嫂子轉述妹妹的意見便是。」嘴上說讓人指點,實際上恨不能現在就表揚,溢美之詞越多越好。

  沉浸在詩詞意境中的錦娘被婁昭君的發問驚醒,抬起頭誠心誠意的評價一句:「高大哥在詩賦方面的造詣,簡直可以稱之為驚才絕艷。絕後不敢定義,空前是一定的,小妹真心佩服。詩如其人,可見高大哥乃是胸懷天下,著眼未來之人啊!」錦娘別有深意的說了一句。

  婁昭君的注意力不再錦娘弦外之音的那一句,而是終於聽到她想聽的表揚了。悄悄給紫娟使了個眼色,意思是:怎麼樣?夫君的詩才不俗吧?吳越才女又怎樣?不也得服服帖帖說聲佩服?轉而對錦娘說:「妹妹過獎了,沒你說的那麼邪乎。這只是閑來無事,隨口即興吟誦的幾首不著四六的歪詩,就連詞譜都是他臨時瞎編的。若不是我們姊妹替他抄錄,他根本不當回事。正如妹妹所說,他就是一介北地粗漢,寫詩做賦不是長項。他也不大重視什麼詩呀賦呀的。若論舞刀弄棒什麼的,那是日日不放鬆。」

  這話說的太氣人了。隨口、即興、不著四六……若是認真揣摩,你家夫君還不得寫出空前絕後的詩篇?儘管錦娘不想翻白眼,可她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表達自己對這位高家娘子的不忿。我已經很佩服了,你待還要怎樣?……算了,不與這個大肚婆計較了,接著往下看。接下來又是兩首長短句,詞譜叫「憶江南」,很新穎,從未耳聞見識,應該也是高歡「瞎編的」。寥寥數語,情濃至甚。書眉上方註明,是從夫君丟棄在廢紙簍里的紙張上摘錄的憶江南二首。

  憶江南——江南好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憶江南·江南蝶

  微雨後,薄翅膩煙光。

  才伴遊蜂來小院,又隨飛絮過東牆,

  長是為花忙。

  自打讀完這二首小詩,錦娘的眼神就怔怔的盯在紙面上一動不動。眼見她肩頭聳動,再見她眼淚婆娑,最後居然是輕聲嗚咽。容妝淡抹的俏臉上,淚痕潸然。

  這是怎麼話說的?說好的詩詞鑒賞品評,怎麼就哭上了?

  錦娘突如其來的反常舉動,讓女主人婁昭君一臉懵懂。雖說夫君的詩詞水平高出當下文人雅士不知凡幾,那也沒有催情作用啊?何至於你看了兩首便情緒失控,痛哭失聲?是哪一首刺激了你敏感的神經嗎?

  婁昭君探頭看了看究竟是哪首詩副作用這麼大,居然能讓一位精明幹練的女掌柜情緒失控。呃,原來是「憶江南」,小娘子這是觸景生情了啊!可不嘛!年節將至,遠隔關山萬里,又值天寒地凍,孤身在外,家人安好?即便如此,也要讓你小妮子懂得,我婁昭君的夫君是不能被你小覷的。

  為了加深對錦娘的「傷害」,婁昭君故意用帶有一點晉北口音的語調吟誦出來:「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好詩啊好詩!好想去煙雨江南看看,那是一番怎樣的讓人夢中也要掛懷的美景?」

  「婁昭君,你是故意的,對不對?」錦娘的情緒真的失控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