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徐徐圖之的東林黨
此時的天空剛剛朦亮,冬日裏的寒風帶著呼呼嘯聲拍打在身上,稍微體弱者,都有些經受不住,抬頭望著天空,陰惻惻的天邊,模糊的掛著幾顆孤零零的星星,月亮也隱隱約約的看不大清。
天啟三年,正月十五之後的第一次早朝,這天氣仿佛就預示著未來這一年朝堂上局勢的陰雲密布和波譎雲詭。
“今天怕是也看不到太陽了。”李元站在葉向高身後不遠處,但是心思卻飄散在遠方。
四周的官員此時也遠遠的躲開兩個人,彷佛稍微離得近一點,都要被傷及性命。
“拜見左大人!”
“左大人早.……”
正在此時,左光鬥也遲遲趕來,剛一走進,便看到了前方空曠處的李元和葉向高兩人。
左光鬥一擺衣袖,沒有理會旁人,而是徑直往前走去,直接站到了李元身後。
“左大人,”仿佛方才的路上的不愉快從來沒有發生過,李元麵帶微笑,向著一旁的左光鬥問候了一聲,同時側過身子,讓左光鬥站到自己身前:“您請.……”
按資排輩,左光鬥站到李元之前,沒有什麽問題。
聽了李元的問候,朝堂殿閣大學士,左僉都禦史麵色冷淡:“道不同不相為謀!鎮遼侯,大可不必不必如此惺惺作態。”
左光鬥說話的聲音不大,但是四周豎著耳朵聚精會神聽著的官員們卻聽到個一清二楚。
左光鬥對李元的態度,昭示著內閣與李元蜜月期的結束,雙方已經正式決裂了!
麵對左光鬥的咄咄逼人,李元臉色一冷,但是一雙眸子卻是冷靜異常:他就是要這個效果!
不用扭頭去看,李元知道不遠處的禦門太監正盯著這裏。
隻見那太監看了看李元,又看了看左光鬥,便往後退了幾步,走到拱門裏的陰影處向著一旁的小黃門招了招手:“你,剛才的事情都看到了嗎?”
“回幹爹的話,都看到了。”那小太監恭敬異常。
“去,一五一十的將此事匯報給聖上。”禦門太監麵白無須,此刻陰冷著一張臉,時不時的還扭頭看著不遠處的幾個內閣大員。
“奴才這就去!”
那小太監領了命令,弓了弓身子,而後便一路小跑,去找魏忠賢了。
另一邊,麵對左光鬥的咄咄逼人,李元沒有回話,而是往後退了幾步,徑直站到了左光鬥身後,完全是一副學生作態。
“遺直,竟然鎮遼侯謙讓,那咱們就卻之不恭了,”葉向高終於開口了。
站在隊伍的最前端,當朝首輔紫衣紅罩,端是氣度不凡。
卻之不恭……李元眸光一閃,葉向高是真的以為自己勝券在握了。
為了穩定朝局,皇帝可以忍受南方士子占據大多數名額,也可以將剛剛立了大功的韓爌一腳踹到山陝地區,可以忍受葉向高作為首輔籠絡官員,畢竟他是為了朝堂。
但是,不要忘了,穩定朝堂的前提,是整個內閣,七個人裏就有六個南方籍貫官員。
時間一長,遼東勢力再大,隻是疥癬之病,內閣如果架空皇上,那就是臥榻之側,他人酣睡了!
正在幾人於機鋒上刀光劍影之時,入宮的時間已經到了。
“開宮門!各部依次入朝.……”
禦門太監的聲音依舊尖細,穿透性極強,一嗓音傳出去好遠,與此同時,龐大的上朝隊伍開始緩緩移動。
入了東華門,往前走大概三百餘米,需要百官拐入太和殿前的禦道上。
李元位於百官左側第三位,稍一抬頭就能看到高大雄偉的太和殿。
今日早朝在那裏舉行。
而與此同時,金水橋中央那一道橋上,執掌淨鞭的威武太監正在宣布早朝即將開始。
將長約三尺的鞭子,利用腕部和臂膀的力量,使其高高甩起,當其鞭尖揚至最高點,再手腕猛然一抖,將鞭身瞬間拉下,以此形成鞭身的瞬間劇烈的碰撞。
啪!!!!
淨鞭於太和殿前寬闊的廣場回響不止。
那一聲聲鞭響,象征著皇家威嚴,也是諸大臣的頂上鍘刀。.……
太和殿前的門檻約高三十公分,兩邊的太監已經將厚重的簾綢子揭起。
李元抬腳邁步,一步跨進太和殿。
禦座上那道身影還沒有出來,葉向高為首的百官,各自站到自己的位置上,默默靜候。
李元此時心無旁騖,心中計量著一會葉向高等人會以什麽方式開始對自己以及魏忠賢的圍剿。
今日魏忠賢避位待參,葉向高應當是先看看這大殿上每個人的態度吧。
不止是葉向高,呆在家中閉門謝客的魏忠賢也在看著朝堂。
李元自己今日也想看看,他葉向高趁著韓爌不在,已經將朝廷內閣,掌握到何種地步。
“聖上駕到!”
不多時,天啟皇帝到了!
百官跪拜!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沉重,帶著暮氣的聲音,在寬闊的太和殿響起。
咚咚咚。
是邁上台階時候,朱由校厚底靴子和大理石板上鋪就的棉絨地毯觸碰的聲音。
“諸位愛卿平身!”
新長一年,從嗓音聽,朱由校成熟了一些。。
“諸位愛卿,三年初的第一場朝會,今日大殿之內,有一人是朕特意下旨,將其從遼東叫了回來,”朱由校的聲音帶了激動。
同時眼睛一掃,已經看到了一身紅色朝服的李元。
“小春子,”朱由校對著身邊的小太監招了招手:“念!”
天啟三年,第一場大朝會,內閣首輔還沒有出列,為聖上,為黎民,為百姓賀,就被朱由校略過。
殿內,葉向高麵無表情,他已經習慣了皇帝近乎孩童一般的行為。
因為已經……無所謂了。
葉向高雙手疊在寬大的袖袍內,曲起手指,正在計算著什麽:
先集合內閣和禦史台的力量,將魏忠賢一幹權閹拿下,然後重整內閣大部,將全力集中在東林黨手裏,其餘小黨慢慢擠出權力核心,聖上喜歡無為而治最好,那就束之高閣,最後處理有些尾大不掉的遼東還有身後的鎮遼侯。
至於李元到底有沒有異心都不重要了,司馬懿如果死的早一點,一定是青史留名的治世能臣!所以王莽謙恭未篡時,葉向高不想讓事情出現任何意外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