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玄幻奇幻>魘籠> 第三章 三年後

第三章 三年後

  三年後,仙遺村外的山谷。

  一位少年在樹林中迎風而立,他身穿布衣,腳上踩著草鞋,過肩的頭髮用布條簡單地系在了腦後。

  此時的少年閉著雙眼,兩隻耳朵時不時地前後擺動,一片樹葉從少年的身後掉落,少年微微一動,手中銀光一閃,噗的一聲輕響,便釘在了不遠處的樹上。

  少年轉過身,走過去將樹上的銀針拔了下來,放入針灸袋中。

  針灸袋分兩層,共13根銀針。上面一層共9根,長的約四寸,短的二寸有餘,粗細不同,根據長短依次排列;裡面一層共4根,規格一樣,都是最長的尺寸。

  「吱吱。」一隻全身毛髮棕紅色的猴子見到少年叫了兩聲,從樹上幾下跳到了少年的身上。

  這時,一位老者也從遠處走了過來,身上背著葯簍,手裡拎著鐮刀。

  「嘿嘿,阿獃離老遠就往這邊趕,就知道你在這。」

  這位老人就是墨白的爺爺,少年就是墨白,老爺子口中的「阿獃」,是那個小猴子。

  為什麼給猴子取名叫「阿獃」,是因為自從長大后,它就特別好動,所以老爺子給他取了一個寓意相反的名字。

  「爺爺,今天回來的好快啊,是有什麼事情嗎?」

  墨白說著將放在旁邊的葯簍背在身上。

  阿獃跳到了葯簍上,兩隻爪子開始撥弄墨白的頭髮,好像在找什麼東西一樣,翻得特別仔細。

  墨白現在用的葯簍要比老爺子的大一號,裡面裝的也不是藥材,而是大小不一的石頭。

  每天墨白就是背著它上下山,開始裝的就幾塊,然後越加越多,到了現在裝滿石頭的葯簍已經不是什麼負擔。

  「嗯,今天我要和你柱子叔一起去趟城裡,這一來一回需要4天的時間,早點回去好收拾收拾東西。你自己在家注意著點,如果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等爺爺回來再說。」

  「爺爺,我知道了,又不是第一次自己在家,你放心吧。還有我也想去城裡看看,爺爺什麼時候能帶上我?上次胖虎和他爹去了趟城裡,回來和我們講,城裡面可好玩了。」

  「行,下次的,下次爺爺帶你去。」說完,爺孫二人向村裡走去。

  三年的時間一晃而逝,改變了很多人的模樣,也改變了很多的事物。在這三年裡,墨白的時間被爺爺安排得滿滿的。

  藥物的學習,老爺子教墨白的方法特別簡單,本著身體上的記憶永遠是最深刻的原則,一切從實際出發,不摻任何水分地進行「人體實踐」。

  三年的時間裡,墨白嘗試了各種藥物,為了切身了解了藥物的藥性,有好幾次試藥時都出現了偏差,要不是老爺子在旁邊看著,差點就要了墨白的小命。

  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在的墨白已將各類藥物的配方爛熟於心,抓藥、煎藥也是輕車熟路,不會再出岔子。爺爺不在的時候,墨白便可以為村裡人看病。

  經脈穴位的學習,經脈、穴位分佈在四肢百骸,每條經脈、每個穴位都有相對應的位置,所以經脈穴位的學習,也是對人體結構的學習。

  學習的過程與學藥物的經歷類似,都是老爺子在墨白的身上做實踐,通過刺激墨白身上的經脈、穴位,讓墨白對人體的結構有了充分的了解。

  墨白在醫術上的學習看似很受傷,但每次老爺子對墨白的「摧殘」都掌握著分寸,並通過醫術的手法,在點滴中幫墨白強化著身體。

  還有「望聞問切」之道,老爺子也是進行了詳細的講解,每次給人看病的時候,都會叫上墨白,時間長了,墨白也學到了幾分精髓。

  現在的墨白是一境二品的修為,離三品也僅剩一步之遙。

  由於一直生活在山谷中,墨白對於自己的修為沒有一個準確的認知,在爺爺的描述中,大部分都是江湖名流、一方豪客。

  與之相比,墨白自認為他還差得很遠,其實他不知道,老爺子已經很滿意了。

  在如此年紀,有這樣的修為,已經屬於同輩中的佼佼者。尤其是老爺子第一次幫墨白行氣的時候,就發現了墨白的修行天賦,心中直感嘆,人比人氣死人啊!

  正常人想要感知氣感,做到獨立的運行,少說也要一兩天的時間,就算是天才也要一兩個時辰。

  可墨白在老爺子的引領下,僅運行了三個周天就開始自行運轉,雖說過程是由他人來引導,少了很多的彎路,但也充分的說明了墨白的天資。

  這諸天世界功法繁多,但都殊途同歸,區別並不是很大,並隨著修為的提升,功法之間的差距就越小。

  墨白修行的功法是《葯皇經》,屬於較為上乘的功法,修鍊的勁力並不是霸道的類型,三年的修行,讓墨白的氣質變得越發出塵。

  除了功法的修行,這三年裡,身體上的錘鍊也從來沒有間斷,單是每天的負重訓練就分了很多種。

  每天先是背著裝有石頭的葯簍與老爺子上山採藥。

  到了山上,老爺子去採藥,墨白就按照老爺子的要求開始訓練。背著葯簍做蹲起、蛙跳,到達雙腿極限的時候就將葯簍卸下來,拿著葯簍鍛煉兩條胳膊的力量,最後是手上的負重,從腕力到指力一樣不落。

  現在的墨白不用功法,單憑身體的力量就已有二石(1石=120斤)之力。

  除了力量的訓練,老爺子還教了墨白一些簡單的拳腳,主要是以推手和擒拿為主,配合墨白練的功法,威力上也不容小窺。

  每天之中最重要的就屬「子午十三針」的訓練。

  這套針法的修行極為不易,不僅需要一定功力的基礎,還要手、眼、耳的配合,對經脈穴位絕對的了解,才能發揮出應有的威力。

  因為墨白的醫術一直有老爺子在教導,對經脈穴位的掌握沒有問題,所以重點就是手、眼、耳配合的訓練。

  這樹林就成了最好的訓練場所,開始時,將樹上的樹葉打落,徒手抓住指定的樹葉,熟練之後,再到用手指去夾,同樣的道理,接著是用手指夾著針去刺,最後是飛針去扎。

  等這一切都能做到的時候,老爺子便讓墨白閉著雙眼用耳朵去聽。

  墨白不理解的問老爺子為什麼,老爺子解釋說,眼睛是會騙人的,但人內在的律動卻不會。

  當你靜下心來去感受,去聽,就會發現每個部位、每條經脈、每個穴位,都有自己的律動。

  這套針法就是破人經脈穴位,四境之下,施滿十三針無人可解。

  但在江湖中有些人可以移經走穴,對付這種人就不能用眼睛,靠的便是聽覺。針法與醫術相輔相成,這也為什麼說這套針法是藥王谷的絕學。

  同樣是抓樹葉,但閉上雙眼抓就變得特別困難,耳中最明顯的聲音就是自己的心跳聲,如果起風,聲音就更加混雜,那裡聽得到樹葉划落的聲音。

  整整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墨白才能做到感知樹葉的划落,但是身體一動就感知不到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用了一年的時間,墨白終於做到了聽聲辯位,能夠將周圍的畫面輕鬆地描繪在腦海中,身體的活動也不會影響腦中的畫面。

  對於墨白的這雙手,老爺子還有一套專門的訓練。

  開始時用藥液浸泡,過程中脫了兩次皮,新長出來的皮膚變得更加有韌性,無論做什麼都不會出繭子。

  老爺子說,這樣別人就不能從手上看出有用的信息。然後就是兩個一寸多的鐵球,平時手中閑的時候,就用手指夾住,然後讓鐵球在每個指尖交替旋轉,左右手同時進行。

  開始時,僅是夾著,隨著手上力量的提升,開始做交替旋轉的動作,接著又是左右手正反交替地轉。

  老爺子和墨白回到了家中。大黃在院子中懶洋洋地趴著,見到有人來也沒起身,抬頭看了一眼發現是老爺子和墨白,又低下頭繼續曬太陽。

  阿獃見到大黃就從墨白的身上跳了下來,騎在大黃的身上,給大黃抓癢。

  如今的院中比三年前多了兩顆桃樹,桃樹是從山上移植過來的。

  第一年的時候沒有結果子,從第二年開始,每棵桃樹都能結上百顆的桃子。

  桃子成熟時,就是阿獃最開心的時候,每天賴在樹上不下來。

  老爺子將藥材整理好,分別裝在兩個竹筐中,墨白在旁邊幫著老爺子一起忙活。

  這時,由遠至近傳來了鈴鐺的聲音。聽到聲音,大黃和阿獃從地上起來。

  大黃向外走了兩步,瞅著外面,阿獃則是跑到了樹上向外張望。

  「看來你柱子叔來了。哎,柱子哪都好,就是這性子有些急,幸好提前回來了。」

  話音剛落,柱子已經趕著牛車到了門口,鈴鐺聲就是牛脖子上的鈴鐺發出來了,上面還掛著一小條紅布。

  牛車上,除了趕車的柱子,還坐著幾個同去城鎮的人。

  「墨老,走了。」柱子的聲音沖著老爺子說道。

  墨白幫著老爺子把兩個竹筐拿到了馬車上。

  上車前,老爺子摸了摸墨白的頭,問道:「乖孫兒,有沒有啥想讓爺爺帶的東西?」

  墨白想了想,對老爺子說:「帶點棗子回來吧,我和阿獃都愛吃。」

  「行,知道了。你一個人在家注意著些,有什麼事弄不了就找大夥幫忙。」

  「嗯。爺爺,你也是,路上注意安全。」

  車上的眾人聽到這些都笑了起來,柱子笑著說:「還是墨白懂事,知道關心自己的爺爺。放心吧,我們肯定不會把你爺爺弄丟的。」

  老爺子被車上的人拉上了牛車,有人將一個比較舒適的位置讓給了老爺子。

  老爺子坐了下來,向墨白擺了擺手,示意墨白回去。墨白也向爺爺揮了揮手,看著牛車漸漸遠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