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聖唐時代> 第496章 堅強的心

第496章 堅強的心

  有了兩個人幫忙,錢端橫手裡的事情,解決的很快,錢端橫只要是將事情分配下去,立刻就能得到解決。

  從這個上賣弄,也能看出這兩人,的確是不負眾望。

  而此時的幽州,正在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收繳武器的活動,進城不得攜帶兵器,安全則是由陳勇率領的大唐軍負責。

  城中的一些胡人,原先實在是有些心慌,當時看著城中維持次序的大唐軍來來往往,漸漸也就不是很抵觸了。

  而陳勇在接到錢端橫的信件以後,根據錢端橫的建議,他們在幽州北三十里的軍營一側建立了三座戍堡。

  這三座戍堡,將成為胡人護衛的暫居之所,每個戍堡將又城中最大的貨棧主持,而這裡是允許護衛攜帶兵器存在的。

  這是錢端橫的主意,他只是建議將城中護衛外遷,在外建立營寨,可是沒想到陳勇竟是將戍堡建的距離軍營太近了,因此最後還產生了一場危機。

  陳勇佔領幽州之後,就使得內地有了屏障,原本的北部長城,李奇直接就給否了,他認為只有不自信的民族,才會修建一座自我封閉的牆。

  按照李奇的一絲就是大唐的宗旨,就是進攻、進攻、進攻!

  陳勇在幽州重新建立範陽節度使,節制幽州、雲州、朔州兵馬共三十一萬人,其中步軍二十萬,騎兵十萬,一萬火槍軍。

  其實力早就將李存瑁壓制的遠避漠北,而原來的馬戶,也就是現在的葛薩,帶著自己的族人,正在和他在裁員上對峙。

  而崔文碩則是帶著崔昀坐鎮晉陽城,宣朗帶著十萬精兵坐鎮雲州!

  按照李奇還有統帥部的意見,就是先要穩定雲州、幽州一線,穩定了這道線之後,他們才能穩定內地的形式。

  民眾有了安穩的生活環境,才能積極平靜的回復自己的生活,而大唐的一些安排,也能落實到位了。

  自從陳勇穩固了這裡的防禦之後,幽州的商業也更加發達起來,大量的金銀器物、糧草鹽茶都運往了這裡。

  內地的環境和地形地貌,適合種糧食,而除了平原之外的部分山區,卻是可以產出大量的優質茶葉。

  而沿海卻是大量優質海貨還有鹽的產出地,原來由於地域歸屬的問題,又或是運輸不順暢的原因,大量物資運不出去,而使得這些好東西價格便宜的只夠吃喝。

  就算是嚮往外運也是艱難無比,不說路上的劫匪,就說向安全得通過邊境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大量的商人,不是買通邊境的守軍,就是通過走私的方式,通過人背肩扛的通過小路運往外地。

  如此一來,使得商品價值無限的升高,使得真正需要的人買不起,買得起的又不買,結果就是,即便運到了某個地方,也不一定能賣個好價錢。

  大量的物資,就是這樣運來運過去的,而大量的物資不是在運輸當中損毀,就是運到了地方爛掉。

  現在大唐內地基本穩定了,運輸也好算是通暢,洛陽周邊的民眾大量的回鄉開荒種地,尤其是獲嘉、新縣一帶,立刻就成了糧食的主產區。

  而大量官府派下來的耕種專家,每日忙碌在田間地頭,教這些普通百姓如何深耕,又如何讓土地休養生息。

  說起這個土地深耕,就得說一說大型牲口,比如說牛、馬、騾子、驢等等,沒有大型牲口的拉拽,就算有再先進、再鋒利的犁,也不能使土地深耕。

  百姓對於牛馬的需求是極大的,可是大量的荒地被開墾出來,要是沒有大型牲口拉拽,也只能是一年一季而已!

  李奇之所以命令老海兒盡量攻佔草原,並且要盡量的控制草原,還要與遠處的胡人進行大量的貿易活動。

  其根本點在於尋找大量的優質食材,比如土豆、辣椒、洋蔥等等!

  這裡面的土豆,就更是要重點說說,這個土豆對土地要求不高,只要有水就能活,而且產量很高!

  這個土豆的引進,真的解決了很多人吃飽的問題,則是大自然賦予人類最寶貴的食物之一。

  此時的朱友文也已經推進到了微山湖一帶,而這一路之上,基本就沒有遇到抵抗,沿途州府縣,基本上就是望風而降。

  朱友文對於和朱友硅玩的這場遊戲,早就是厭煩了,明明現在可以將朱友硅這個混蛋,直接攆到大海裡面去,可為什麼又要給他一線生機呢!

  他摸不透皇帝、譚三、統帥部的想法,但那也不是他這個層次應該知道的問題,他自認為自己很聰明,可是屢屢都給朱友硅一線生機,還是讓他覺得很是無趣。

  雖然他有疑惑,當是一忙起來,也就沒工夫想這些事情了,隨著隊伍向東挺進,越來越多的百姓被納入了管轄。

  休整道路,疏浚水渠,開荒種地,哪一樣事情,都得朱友文親力親為才行!

  下面的讀書人少得很,根本就不夠用,而朱友文需要的人才,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歷年的戰爭,使得中原生靈塗炭,吃都吃不飽,就別說讀書了,就算是有些讀書人,知識水平也很是低下。

  這些人也就僅僅是世俗的水平而已,或者說也就是剛剛啟蒙罷了,難得有幾個學士不錯的,不用問就知道是管家或是世家子弟。

  而這些人讀書識字,不為別的,就是為了做官,他們為了做官,已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

  就拿讀書識字來說,他們啟蒙的時候,是和大家學的一樣,可是考到舉人的時候,不是上官學就是要請先生到家裡教授了。

  自家請的先生,往往都是一些老秀才,甚至是一些告老還鄉的官員,這些人的水平明顯要優於官學,而且還能利用這些官員曾經的關係。

  這樣一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整條的關係鏈條,而且這些人能考上舉人、秀才,再到金榜題名,哪一個都有科舉的經驗。

  他們鑽研的不是如何做個好官,經常幾個人坐在一起鑽研的就是今年科考會出什麼題,又如何對答才會脫穎而出。

  可想而知,一般人想高中榜眼探花狀元,那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寒門出貴子,逆境出人才!這句話在古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年入學的學子不下千萬,可是能考中舉人,再考中秀才,這才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有人考了一輩子,也不會考中秀才,可想而知有人教導、提攜,有多麼的重要。

  可是李奇推崇的教育不是這個樣子的,男孩開悟較晚,五六歲、七八歲還是一顆玩心的多的是,所以古人就將一些啟蒙讀物,設計成了順口溜,讀著順口還容易記憶。

  古時的教育,就是以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為基礎,涵蓋三綱五常,而且還兼顧農商漁獵!

  而李奇推出的教育,可說是跟誰的都不一樣,十歲之前是讀書識字,十歲之後就開始進行一些更深一些的學習,十三歲之後,就是興趣和專業的學習了。

  而官學涵蓋了所有的科目,並且是不要錢的,李奇就是要將整體國民的素質提升起來,少年強才能中國強的道理,早就深深的刻印在了他的心裡。

  想整個大唐強盛起來,只有整體國民數字提升起來才行,只是依靠官宦子弟還有豪門大族的子弟,只會把大唐搞得越來越亂。

  李奇搞的這些,就是要讓寒門子弟進入官場,進入權力的各個角落,只有將權力分散出去,才能不然少數人把持朝政。

  而一個草堂的構成,可以說每一個官員,都代表著某一方的利益,而李奇就是要打破這種固有的權力結構。

  大唐是全天下人的大唐,不是某一個人會是某一個家族的大唐,也更加不是他李奇的大唐。

  啟蒙的課本就是原來那一套,李奇覺得百家姓、千字文就挺好的,而後期的學的一些唐詩就更好了,不只是能提高一個人的文學素養,還能提高一個人的素質。

  古人說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那可是真的不錯,讀書識字可以使人通情達理,也更加可以知道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有的人學習好,識字多,更是寫得一手的還文章,可就偏偏不知道這八個字,這也就有了「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句話!

  古時的鄉村,都是以一姓或是兩姓為主,而村裡平時尊崇的就是家規鄉約,而最基礎的安定團結,大部分都是依靠這些的。

  而道德教育也是古時候除了書本教育之外,最基本的教育,而家規鄉約甚於官府的律法。

  一個人可以再社會上為非作歹,但是少有在自家作惡,就是因為這裡是他的根,離開了家族的庇護,他們什麼都算不上。

  只要敢在自家地盤作惡,都不用官府同意,村子里幾個族老一商量,就能將他埋了。

  這也是那些豪門大戶能持續幾十上百年,甚至幾百年的原因!成功可以複製,失敗只會更加失敗!

  唯獨剩下一顆堅強的心,支撐著這些可憐的讀書人,不只是讀了官學就能考上秀才,還要博覽群書才行!

  只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