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傳單
朱友珪驚叫道:「這要是真的,那洛陽不就更不能呆了嗎,哎呀,還是想想辦法遷都吧!」
余成榮心裡暗罵「小子,不是我幫你,你能有今天,可你才當皇帝幾天,就免了我的書寫、掌印之職,只拿我當個說話的玩物,你就等著吧!」
這就是朱珍的報復,是朱珍向朱友珪提議將余成榮的職務剝奪的,你給我使絆子,那我就讓你丟命,看誰能玩得過誰。
其實就算是朱珍不說,朱友珪也想將這兩個權利拿回來,想想自己是怎麼上位的,就不會留下這個余成榮,可是現在余成榮在宮中勢大,也只能一步一步來了。
朱珍卻是搖頭道:「不行呀,皇帝,你只想想著離他遠點,可是沒錢沒糧,能走到哪裡去呢?」
「再說汴州並不是好的棲身之所,連年黃河泛濫的事情你忘了嗎?」
余成榮也是說道:「就是搬到鄭縣,也不能搬到汴州,一條黃河就夠咱們受得的!」
朱珍不屑道:「鄭縣,鄭縣離汴州有多遠你不知道嗎,你這是要害死皇帝嗎?」
「你胡說,奴家的意思是就算是鄭縣也比汴州好,最起碼還有滎陽不是嗎?要知道滎陽可是天下渠首!」
這幾句話竟然把朱珍給說愣了,滎陽乃天下渠首,兩條運河在此交匯,也是天下糧食彙集之處,有趨勢這些年敬翔與榮尚書大肆建造滎陽,如今已是天下第一等的繁華之所在。
而滎陽與洛陽只有兩百里,與汴州兩百里,也算是一個好地方。
朱友珪只是覺得滎陽依然還是離函谷關太近,只有兩百里,那不過就是一日而已,如何能擋住朱友文的大軍呢!
最後依然是不了了之,等朱珍走了,朱友珪就問余成榮「你說這個滎陽真的比汴州強嗎?」
「奴家只是原來先皇在位時說過幾句,就是守住了滎陽就不怕沒糧,現如今敬公和榮尚書不也是大力修建滎陽嗎,只是那裡平原,要想守,怕是不容易呀!」
要不說,修都城也是一門技術活呢!
「可是,咱們要是到了滎陽,這個鄭家可是個麻煩呀!」
朱友珪笑道:「鄭家,鄭綮死後,他家裡現在拿得出手的還有誰,這個不足為慮!」
余成榮也是跟著笑道:「有皇帝在,他們都不足為慮,還不是皇帝家的一條狗嗎?」
朱友珪就喜歡那別人誇他,到底是不是真心實意他就不管了,只要是能讓自己高興起來就行,那管什麼真假呢!
自從都知道了朱友文向榮尚書求親的事情,榮尚書府邸更是熱鬧起來,登門拜訪的人是絡繹不絕,把榮尚書忙的死腳不著地,無奈之下,只能是讓崔九曲替他擋駕。
榮尚書名為容清,屬於滎陽鄭家一支,但已是有點沒落罷了,自從容清上位,滎陽鄭家的生意反而是蒸蒸日上起來,這就與朱溫的糧食政策離不開了。
一是鼓勵民間種植,二是派兵軍屯,三是大量採購,主要就是依賴滎陽鄭家的通商能力,但是外人是不知道容清也是鄭家子弟罷了。
敬翔之所以建議朱溫重用容清,和他是鄭家子弟有很大的關係,但是這件事,知道的人卻是寥寥,主要是鄭家練出幾任丞相,早已經和大唐密不可分了。
容清出人朱溫的戶部尚書,還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否則名聲不太高聽。
送給朱友文的禮物從哪裡出,只是從增加的渠道運到關中去,根本就不會有人知道這些東西是容清的,這也是對容清的一種保護。
而容清娶得就是崔家的小姐,崔九曲就是崔家的子弟,所以說像他們這種門閥,聯姻是最基本聯繫的紐帶,早已經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步,一榮皆榮一損皆損。
這兩天顧浩池就住到了容清的府邸里,主要就是要居中聯絡,並且將一些事情提前辦好,等顧浩池真的開始替朱友文來洛陽辦事,他才知道朱友文的勢力到底有多大。
就他現在知道的,洛陽城裡凡是匾額上有青雲二字的,都和自家老爺有關係,這些都是難道都是老爺在洛陽的耳目不成!
等到容清的物資準備妥當,顧浩池就從洛陽起身道滎陽跟船進關中,因此也就帶著信件去了滎陽渡口。
他走後的洛陽就有傳出昭宗幼子李奇的事情來,而且越傳越像是真的,甚至傳成了神童,乃是天之神子下凡,有通天徹地之能!
這下,朱友珪又坐不住了,再也不說遷都的事情了,只是嚴令追查謠言是從哪裡傳出來的,可是敬翔抱病在家,他不支持又有誰能有這個能力追查呢!
吧朱友珪氣的不行,只能是單獨成立了一個洛英會,有餘成榮領著追查謠言以及百官私下的言行,無非就是他籠絡一些洛陽當地的一些遊俠地痞。
這些人要說是偷雞摸狗還行,真的放到正經地方那是什麼用也沒有的,何況這裡面還混進了不少的孫德明的手下。
西城洛英會整個一支一百四十個人都是他們的人,可想而知,洛陽有多少他們的探子。
所以謠言到底是哪裡傳出來的,又怎能查的出來呢,甚至大街牆壁之上又出現了大量的布告,內容無非就是勸慰洛陽的官員要認清形勢,要堅決的和朱友珪這個偽帝劃清界限。
圖畫的就是一個英武的小孩皇帝將朱友珪踩在腳下,只見這個朱友珪畫的和真人卻有七分相似,這樣的畫圖技巧,和他們平時所見的以墨的濃淡來變現的寫意不同,竟是以寫實為主。
有的還輔以顏色,更加的惟妙惟肖,但往往是天一亮,就會被巡街的兵卒們收繳一空,此時就堆在朝會的大殿之上。
朱友珪黑著一張臉看著下面的一個個所謂大臣們,這件事已經是人盡皆知了,可是到了昨天晚上才被余成榮拿過來,朱友珪看了之後,差點沒有背過氣去。
不只是人畫的極像,就連身上的服飾也都是和真人一樣,這就有意思了,這說明畫此畫的人是真的見過朱友珪當了皇帝之後的樣子的,那能是什麼人,那一定是皇帝身邊的人才對。
著身邊的人有此畫畫的能力的除了宦官,就是這些大臣了,要說門口站崗的有此功力,說出去也得有人信呀!
這些大臣早就偷偷看過這些布告了,對畫畫的人也是佩服得不得了,畫此畫的人看成一代大師,簡直就是開闢了一個門派呀!
看這線條的流暢程度,看這陰影的搭配,看這表情畫的,絕對是極熟悉朱友珪之人才能畫成這樣。
但這些話,都只能是關起門來,或是心裡說說,哪裡敢在朝堂之上信口雌黃呢!
朱友珪現在讓大家看看這會是誰畫的,可是大家都知道彼此畫畫的風格,真的想不起來是誰能有如此的功力。
朱友珪沉聲說道:「你們都是國之棟樑,都是飽學詩書之人,都說說看,能從這畫上看出什麼來嗎?」
這些大臣們都是低垂著頭,唯恐找上自己,可是朱友珪看沒人說話,只能是一個個的點名了,朱珍你先說說!
朱珍暗叫倒霉,但也只能站出來說道:「皇上,這絕對是你身邊之人畫的,只是這種畫法,臣卻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呀!」
既然開口,那就多說一點吧,「皇上,這一定對你很了解的人畫的,你看身高比例,就連腰間的玉佩都畫的惟妙惟肖,這可就有意思了,向我們都是知道有這麼一塊玉佩,但細節卻不了解呀!」
朱友珪最晚上已經和余成榮看了一夜,早就知道這一定是身邊的人畫的,可是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到是誰畫的,這才將這些布告拿到了朝堂之上,讓這些所謂的大儒看看。
而讓這些大臣吃驚的是,收繳的這些布告怕沒有幾十張,竟然是一模一樣,這就更是讓人奇怪了,誰能畫幾十張一樣的畫,真的是沒聽說過有這樣的人。
這些畫當然不是畫的了,讓李奇說,這叫印刷,先是印出人物的大致輪廓,再有人分別上色,這就成了,關鍵是製版,只要是制好了版,那不是要多少就有多少嗎!
而滿城粘貼這些布告的,當然就是那些天天到處巡查的洛英會地人,這些人剛開始偷偷地貼,到了後來就是一條街兩頭一堵,就這麼大白天都敢貼,所有能懷疑是他們做的呢!
就算是朝堂上這些人想破腦袋,又怎麼會猜得到呢,最後不過就是各自回家罷了!
朱友珪只能是從汴州調兵,將自己的兵調到洛陽來,而將洛陽的兵發到城西駐紮,這就是在防備龐師古,科又有什麼用呢,布告依然還是會出現在不同的大街小巷之中。
漸漸地整個洛陽就變得奇怪和詭異起來,街市上賣紙的都收到監控,那家賣文房四寶的店鋪門口都會蹲上兩個兵卒,只要是有人買紙,那是一定會受到檢查的。
一時間整個洛陽的讀書人都是怨聲載道,可就在這時,大街上又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傳單,這些傳單體積較小,非常便於隨身攜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