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升仙第一零八章擊潰
正午的驕陽似火般炙烤著每個站立的身體。
葛凌召手中提著一把瀛國戰刀,在玉質的刀柄上篆刻著——德川。
這還是追擊水寇時得到的證據,此次的水寇是岐瀛國的幕府策劃的陰謀,或許岐瀛國的水軍正在不遠處等待著鎮海和定海的陷落,然後再以平寇的理由合法的佔領這裡,到時候善於割地賠款的大清肱股之臣恐怕又要大袖一揮——租借。
李天樺風塵僕僕的追上楊公山援軍的時候,也正好是正午時分,他不知道他的兩百騎兵猶如一支強心針,當他策馬衝出大隊的瞬間,一千五百援軍的行軍速度忽然加快了一倍,有華先生開路,還留什麼體力交戰,直接等著抓俘虜、立軍功就好了,不跑快點哪行,跑得慢了黃花菜都涼了……
「噠噠噠「的馬蹄聲驚醒了沉思的葛凌召。
海面上的小型火炮還在對射,張百戶的九艘戰艦擱淺在沙灘上,和葛凌召的三百多軍士相互依靠在一起,而水寇的攻擊目標暫時是海上的八艘破爛的趕繒船和雙篷船以及後面跟隨的三艘關船,包圍的態勢即將形成。
「華先生,有勞了,還請先援救水軍!「
「把安宅船的救生艇給我一艘!「
「這裡……這裡,華先生……請!「張百戶面對偶像有些激動的口吃。
跳上平底的小船,雙手抓住安宅船的船弦,用力一推,小船向下一沉,接著就飛一般的沖向岐瀛國外圍的安宅船。
海面上漂浮著破碎的船體,大清水師的陣亡屍首、泅水游向海岸的倖存者,遍布在他前行的百丈範圍,小船沒能靠近岐瀛國的安宅船,還有大約三十丈的距離,李天樺只能划起雙槳,順路救起三個接近力竭的大清水軍。
「大人!敵船火炮射程二十丈,不能再靠近了!「
「你們先歇息片刻,我要去殺敵!「
「唰……唰.……「兩支船槳一快一慢丟向二十幾丈外的安宅船,他身體一竄,一步、兩步、第三步已經踏在船上……
「咚咚咚「的戰鼓擂響,「勝!勝!勝!「的大吼在海岸響起……
橫斬、橫斬、橫斬,劈斬!血肉橫飛,船體兩斷,飛身跳上下一艘……
十艘安宅船很快就沉沒了九艘,清軍殘餘的兩艘還算完整的趕繒船和一艘關船靠了過來。
差不多兩千的靈魂湧入腦海,李天樺幸福的暈眩了一下,現在他吸收靈魂的速度有所提高,範圍也擴大到五十丈以內,看看還在海中求救的千餘水寇,他惡趣味的尋思著是不是要等他們淹死再離開……
失去指揮的三四十艘岐瀛國關船徘徊在三十丈外不敢靠近也不敢逃走,李天樺很是鬱悶,每船不過二三十人,船速還極快,想想就氣不打一處來,順手抓起船上鐵錨,狠狠的掄圓擲向一艘關船。
看著數百斤的鐵錨從眼前呼嘯而過,這艘關船的首領不再猶豫,呼和一聲奮力向大海東方快速逃遁而去,有了帶頭逃跑的出頭鳥,水寇快船終於作鳥獸散。
岸邊和鎮海守軍對峙的水寇已經發現四散而逃的關船,首領一人竟發起狠來,組織起身邊五六百親信裝若瘋狂的向水師炮台發起了衝鋒。
李天樺深深的吸一口氣,腥鹹的海水味在烈日炎炎似火的蒸發下顯得潮熱難耐,趕繒船上多是精赤著上身的水手在走動,黝黑髮亮的軀體強健、狂熱興奮的眼神炙熱。
艦長是一名中年的千戶,木訥的只知道大人、大人的詢問,李天樺可是看到過他身先士卒的砍殺登船水寇時的勇武。
鎮海的碼頭上,葛凌召、常小五、張百戶以及快速增援的一千五百清軍已經對殘餘的水寇形成了合圍,羽箭無情的射向衝擊炮台的亡命之徒……
沒有勝利的歡慶,也沒有狂歡的醉酒,定海和鎮海水軍一萬兩千餘人戰死一千五百四十七人,重傷近三千,輕傷致殘兩千八百有餘;定海總兵殉國,兩名副將重傷,參將、游擊、千總更是傷亡慘重。
報捷的奏章已經發往都城,而被寫成戰神附體的華木天先生則是在射箭。
重約百斤的鐵胎弓在他的手中輕若無物,號稱十石以上臂力才能開弓,他也是毫無波瀾的輕易滿弓,二百丈外的靶牆上插滿了箭矢,每個靶心上都有四五支。
十天以後,二百五十丈
三十天以後,三百丈
鐵胎弓極限射程僅有二百五十丈,李天樺利用神識加註箭矢才勉強射到三百丈,他心有不甘,想想當年大羿射金烏最少也要射到幾千丈遠吧,他注目遠望,五百丈之外也能看的極為清晰,可惜沒有一張更好的弓……
「師父,又在練箭么?「
「是小五啊,你的軍功足夠去大明國了,現在有什麼具體打算?「
「弟子還是想侍奉在師父身邊!「
看著常小五稚嫩的面容,「你年齡不大資質也不錯,在戰盟能夠打好基礎,我的修鍊出現一點問題,還要尋找自己的路,而你的路還很長,不要忘記初心,好好修鍊就能找到我,我這裡還有一些修鍊的小竅門和一些注意事項,你拿去看看,也許有所幫助,你記住,修鍊的方法很多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怎麼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修鍊的關鍵,借鑒別人的方法總結自己的方法!「
常小五一看,李天樺交給他的都是一些常見的醫學著作,主要是介紹經脈、針灸,《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難經》這幾本都在其中,他有些意外、有些迷惑……
「奇怪嗎?只有全面了解自己的身體、經脈,病變和醫治難道不是修鍊后改變原本自己的身體、經脈,然後再還原的過程?不過看病是橫向的恢復,修鍊是縱向的提升,僅此而已!「
「師父,弟子……還要好好考慮清楚!這次來找您,是請您去接受封賞的,您看是不是……「
「俗物、名利非我所求,你回去說我去雲遊了,我就不親自去告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