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女海盜的華麗人生> 第一章 黑珍珠

第一章 黑珍珠

  南海中沙群島附近,一艘碩大的木船停泊在黑藍色的海面。船尾劃出一隻小船,載著十幾個漁民,划進珊瑚礁叢中。

  漁民們脫得精光赤條,只在腰間系只藤編小簍。他們長期經曆日曬水浸,個個皮膚黝黑暗淡,罩著一層白霜,像一條條晒乾的海參。

  茫茫大海沒有異性,光著身子沒什麼不方便,關鍵是省衣服。漁家窮困,做一身衣服恨不能穿一輩子,實在捨不得白白在水裡浸壞。

  剛才,他們發現一個蒲團大小的珠貝,應該是一個稀世珍寶。於是請老船長過來,進一步確定捕撈這個巨貝的方案。

  在茫茫南海深處,分佈著一些珊瑚礁。珊瑚礁極小部分露出水面,成為礁石、淺灘,大的成為珊瑚島。珊瑚礁絕大部分在海面之下,稱為礁盤,綿延數里甚至上百里。

  礁盤水比較淺,溝溝壑壑,生長著多種珊瑚和海草。這裡盛產珍珠、珊瑚、玳瑁、硨磲、海參、鮑魚、龍蝦等奇珍異寶。

  珊瑚礁出產的珍玩是達官貴人喜歡的,能賣出上好價錢,比起捕魚所獲更多,因此,歷代是我國沿海漁民的重要謀生地。

  此時,天空碧藍澄澈,日頭掛在正頭頂,陽光砸在肩膀上,沉甸甸熱辣辣的。隱隱露出水面的礁石溫柔地撞碎海浪,形成一圈圈白色的浪花。礁盤區域淺淺的海水中溶解了明媚的陽光,水面顏色像藍寶石般通透明艷,十分迷人。

  大海寧靜安詳。

  幾個漁民們翻身潛入海底,他們是族中最善潛水的人。老船長派他們下水進一步查看巨貝的價值,確定方位和水深。

  幾個人上來后,異口同聲,都說這個珠貝果然不得了,假如采出黑珍珠,能賣出極好的價錢,要發大財了!

  不過,他們遇到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這個巨貝所處的位置太深了,最善於憋氣潛水的人也夠不著。旁邊就是一條深不見底的海溝。

  一船人又喜又愁,七嘴八舌,商量不出一個好辦法。

  老船長手一擺,說:「回大船,召集全船人議事。」

  這艘大船來到這片珊瑚海域很久了。這片珊瑚礁,礁盤方圓近百里,有星星點點礁石露出水面,水下珊瑚茂盛,物種繁多,各種珍稀寶物俯拾皆是,簡直進了南海龍王的倉庫。

  老船長的說,一定是幾百年沒人來過,才積攢下這麼多寶貝,讓他們有如此豐厚的收穫。

  老船長料判的不錯,這裡接近200年沒有船隻來過了,因為中國人離開了海洋。

  這個大變故,都緣自大清朝廷的海禁令和遷界令!

  順治八年,清朝廷為防範鄭成功,推行海禁,限制對外貿易。

  順治十三年,朝廷的海禁政策更加嚴厲,「無許片帆入海,違者立置重典」。

  順治十八年,朝廷頒布「遷海令」。強迫沿海50里的居民盡數遷居內陸,從遼東直至廣西,離岸50里修築一堵界牆,界外的村莊房屋全部毀壞,船隻燒毀,田園荒蕪,鹽田廢弛,砍樹割青,寸草不留,把中國沿海岸50里縱深變成無人區。

  世代耕海牧洋的沿海居民被迫遷往內陸,斷絕了生活來源,倉惶流徙,無所依憑,客死內陸者十之六七。還有一些人不願離開故土或越界者返回的,統統被殺死。遷海讓沿海人民生靈塗炭,實是一場人間慘禍!

  康熙二十二年,朝廷應地方官的多次請求,同意展界,允許漁民回遷故土。但是最後能夠活著復歸家鄉的人,十成里不足一成。

  展界后,朝廷仍嚴格限定漁民造船的尺寸,只允許漁民收拾一些小船,沿海岸線捕魚撈蝦,絕不允許建造大船,不讓漁民出得遠海。

  大清朝廷的海禁和遷海政策,不僅讓大部分沿海居民慘遭毀滅,而且讓航海業也遭受重創。

  那些熟悉海洋、善於遠航的漁民一代代凋零,那些造船匠人的手藝無處施展,建造大船的技藝一代代失傳。那些記載著漁場分佈、珊瑚海域、沙線礁灘、淡水補給等針路里程的書籍和口訣散失,淹沒在時間長河,變成一些模模糊糊的傳說。

  中國人離開了祖祖輩輩開發的海洋,整整七八代人。

  現今已是乾隆46年。

  近年來,朝廷的限制略有鬆懈,地方官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個別有門路的漁民就偷偷建造大船下遠海。於是時隔七八代人,南海才迎來零星的漁民。

  船長石堅伯下令召集全船43人共同議事,連廚師都叫出來參加。

  石堅伯已接近六十歲,鬍鬚花白,就像海邊的一塊老岩石,粗陋斑駁但卻堅硬沉穩。他閱歷過人,威望孚眾,是一族人之長、一船的主心骨。

  石堅伯望著海天相連處,半晌沉默不語,似乎在猶豫不決。

  大家焦躁地望著老船長,都感到事關重大。

  石堅伯清了清嗓子,然後環顧眾人,高聲說道:「這次放洋出海五個多月了,蒙龍王爺賞飯,讓咱們找到這處礁岩,真是鑽進聚寶盆里了,早早就收穫一船物品。咱們跑了一趟呂宋,換回來胡椒、肉桂、丁香。這些香料成色很好,比我們采來的物件更賺錢。」

  「船空出一大半。我和水清商議,不能就這樣返航,要盡量把船裝滿,於是又返回這裡採集寶物。到現在的日期差不多該返航了,再晚,信風就會轉向,那時候就不好回了。我正考慮起錨返航,卻遇到這樣一個大貝。」

  水清伯是石堅伯的搭檔,也是族裡德高望重的長者,他介面說:「俗語說的好:一顆珍珠勝過兩筐臭魚爛蝦。從沒見過這樣大的母貝,如果能采上來,抵得上半船的收成!」

  大家興奮不已。

  石堅伯接著說:「好是很好。可是,它長的位置有些尷尬:再淺一點吧,派個好手就可以取回來;再深一點吧,咱們就死了心,不去想它了。它偏偏長在不深不淺的地方,不取吧可惜,取吧又著實不易。難道這是龍王爺出題目考咱們?」

  「叫大夥來,就是要議一議,這件寶貝咱們要還是不要?」

  大家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有的說今年官府又漲船稅魚租,多收一點也好應付。也有人說年年窮困,若今年能多收一點,也可以讓老婆孩子吃上兩頓好飯。

  石堅伯旁邊的水清伯說:「要,大家都是想要的,關鍵是要有取出來法子……聽大哥的口氣,有辦法了?」

  石堅伯緩緩地說:「辦法倒是有一個,但是法子太過兇險,搞不好會出人命。」

  水清伯說:「什麼法子?先說出來聽聽。」這樣重大的場合,只有幾位德高望眾的長輩講話,其他人不敢多嘴。

  石堅伯面色凝重,嘆了一口氣,緩緩說出三個字:「氣布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