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楚史亂國志> 第四百六十一章 例行集會,陽城戰況

第四百六十一章 例行集會,陽城戰況

  或許,按照中原人的戰爭哲學,項明的這種「投降不受」的做法是非常無禮甚至是粗野的,但是項明自覺沒有什麼問題。

  鮮卑人生長於草原之上,奉行的也是弱肉強食的法則,本就野性不化,雖然也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但畢竟還是養不熟的野狼,只要讓他們聞到一點血腥氣息,便會瘋狂地撲上來撕咬中原。

  他不會給後人留下這樣的禍害,因此,在他的規劃之中,對於其他異族,能夠教化的便和平教化,不能教化的便暴力鎮殺。

  若自己真的能夠建立起不世王朝,這也是延續江山的手段之一。

  他麾下眾將,如宋江荀攸等人,雖然有些人認為這種命令過於冷血,但敵方畢竟不是中原之人,有些不解也只是壓在心中,還是按照項明的命令行事,沒有發表過多的異議。

  數萬人的行動力是非常可觀的,僅僅花費了一個時辰,便完成了打掃戰場與安營紮寨的任務,戰場上一切遺留的戰略物資全部回收,屍體集中焚化,以免傳播瘟疫。

  對於那些戰死傷殘的將士,皆做好了記錄,等到戰爭結束之後,由各自的主將對其家人予以補償。

  或許在戰事緊急的情況下無暇顧及這些,但此刻戰事並不算吃緊,完成這些必要之事有助於防止麾下士兵因戰鬥導致士氣下跌,也是戰爭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細節。

  戰爭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炎黃時期,千百年的發展,早就形成了一套特有的戰場哲學,雖然需要不斷發展變化,但其中絕大多數的東西還是有其存在的意義與道理。

  而此時,項明正在帥帳之中召開例行的集會。

  或許有些主將不喜這般頻繁的商討,只會在戰鬥之前進行一次總體的規劃,之後遇到各種情況便隨機應變,但這樣的效率無疑是非常低下的。

  大多數的將軍都沒有那種隨時判斷戰場走勢的能力,誰也不能保證他們臨時做出的決策絕對正確,而戰場卻不是一個可以容納錯誤的地方,這就導致了許多成名已久的將軍在某些戰爭之中陰溝翻船,名聲盡喪。

  非是他們能力不夠,而是他們對待戰爭的態度存在問題。

  項明畢竟擁有著遠超這個時代的見解與眼界,知道如何才能將出現錯誤的可能降到最低。所以,即便他確確實實擁有洞察戰場,做出應對的能力,他還是會時常召開集會,同麾下眾將探討戰爭走向。

  儘管麻煩,但的確避免了許多錯誤的發生,或許只是一些不起眼的失誤,但積累起來也非常嚴重。

  在未來,他還會將這種方式推廣到麾下全軍之中,這並不能直接增強麾下士兵的戰鬥力,卻能使他們的作戰更加堅韌,戰鬥更加嚴謹,最關鍵的是,勝率最高。

  「今日,我軍以一千人的代價換得了敵軍萬人,還奪取了虢亭,算是一場大勝,某心甚慰。」

  「同時,在座諸位的表現亦是可圈可點,待得稍後,必定會上書天子,為諸位請賞。」

  項明坐於正中,微笑道。

  從鮮卑整體的兵力來說,萬人的損失不說九牛一毛,甚至達不到傷筋動骨,但對比己方的損失,卻足矣驕傲。

  項明如此說,也是為了鼓舞麾下眾將的鬥志,也是一種御人之道。

  同時,借著與劉辯例行互通有無的機會,將此處戰場的情況傳達給南邊的戰場。

  畢竟,按照目前得到的消息,豫州戰場仍舊是寸土未進,使得戰爭陷入了僵局。

  董卓麾下華雄呂布死守陽城,對敵天下諸侯,似乎完全不落下風。

  而且項明聽聞,呂布在陽城之外連戰關張二人,不落下風的同時,還仗著赤兔各勝了兩人一招半式。

  不同於原來的歷史,當今,關張二人俱是名震天下的猛將,根本不是三英戰呂布那種無名小卒。

  為名聲所累,他們不可能再聯手對敵,但單論武力,呂布的的確確要勝過些許。

  因此,呂布尚且保持著不敗的姿態,其麾下士兵士氣高漲,加上只守不攻的策略,使得陽城成為了橫在聯軍前進路上的一塊磐石。

  打不動,拖不垮,所以,陽城更是變成這場戰爭中無休止的絞肉機。

  接近半個月的時間內,雙方各自損失的兵力接近十萬,久攻不克之下,士氣也開始出現起伏。

  因此,即便劉辯麾下有著關張之勇,曹韓之謀,也是束手無策。

  相比於項明,雖然尚未抵達虎牢,卻也距離不遠,關鍵是連戰連克,除了楊林被鮮卑人偷襲之外,未嘗一敗。

  兩者相比,不說天壤之別,卻也高下立見。

  項明有意刺激一下這位曾經的孝武大帝,在天下大勢的推動下,無論是誰都阻止不了已經接近暴走的時代,凡阻礙在歷史車輪之前的,從來不會讓這駕馬車停下,而是會被車輪無情碾過,無一例外。

  這樣的消息或許會激發劉辯的鬥志,或許會令其憤怒,但項明並不在乎,一個有名無權的天子,完全對他構不成威脅。

  更不要說,鮮卑還有一支大軍前去支援董卓,這隻會使這場戰爭更加困難。或許能夠在某一天突破陽城,但只要董卓退守軒轅關,在兵力相差並不懸殊的前提下,幾乎就是立於不敗之地。

  若是只依靠劉辯這一路人馬進攻雒陽,那麼這場戰爭怕是打到秋天都不一定能夠結束。

  而一旦自己突破了虎牢關,那麼董卓必定會回援雒陽,軒轅關便會不攻自破。

  自己聲名遠揚的同時,劉辯的名望將進一步地下降,這也是他參加這場戰爭的目的所在。

  基於這些緣由,項明不停地向另一方戰場傳遞著這邊的消息,此戰更是要大書特書。

  「不過……」

  在表揚完麾下眾將之後,項明話鋒一轉,又道:

  「一萬損失雖然不少,對於鮮卑大軍來說,卻不算什麼,因此我們不能懈怠,至少,要等到攻破虎牢,才值得我等慶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