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安排妥當,靜待風起
倘若董卓尚有一點自知之明,即便在雒陽城內肆無忌憚,也不會以這種態度來面對天下群雄。
說白了,是他的一封通告太過趾高氣昂,雖用天子語氣,但通篇儘是不屑之意。
想要平復天下諸侯,最起碼也要拿出誠意,至少在項明眼中,董卓的誠意……差得遠。
「出征董卓勢在必行,不過……」
項明抬起了頭,目光炯炯掃過在座眾人。
「還不急,當下要做的依舊是練兵,等到明年,才是出兵的最佳時機。」
「自然如此。」
劉基笑道。
「藉此機會揚我軍威,增我士氣,同時壯我聲望,等到此行結束之後,一直以來的計劃便可以施行了。」
劉基並沒有明說有什麼計劃,在座也有許多人面帶疑惑,但他們都識趣地沒有出言相詢。
想來,只是因為他們還不夠資格罷了。
項明微微頷首,他自然知曉劉基的部署,在後者投身於自己麾下之後,便一直在完善此前獻上的規劃,並且不斷針對時局的變化進行修改。
等到計劃發動之時,必將震驚天下!
不過,現在說這些還為時尚早,當務之急,還是董卓一事。
「重信,練兵一事便交於你,另外,給某留出一萬精騎,某要親自練兵!」
當前,揚州騎兵共有一萬五千餘,戰馬皆是項明派人從幽州等地分批購置的良馬。
而且,與他暗中締結盟約的秦正那邊,也送往五千匹戰馬,皆膘肥體壯,是上等的好馬。
當然,對方要價也是不菲,好在四大世家底蘊仍存,再加上不斷投靠項明麾下的其他世家豪門,使得項明在錢財上並無緊迫的地方。
在劉宏駕崩之後,項明也召集江東各大世家,拿出《商典》中的部分內容,整合揚州商道,改良制度。
可以預見的,或許短時間內顯示不出什麼優勢,但不出一年,超前制度的優越性必定會突顯出來。
若項明可以保證揚州的穩定,不出三年,天下財富的重心都將逐漸向揚州匯聚。
到了那時,錢糧皆備,兵精將廣,何愁大事不成?
項明想要親自訓練騎兵也有著自己的目的,自從當上揚州刺史之後,終日投身政事,雖在閑暇時間練習武藝,但也難免生疏。
到了現在這個階段,揚州的發展已經逐漸步入正軌,暫時不需要他事必躬親地操心發展問題。
當前揚州發展速度已是極快,需要放緩新政令頒布的速度,否則恐怕會過猶不及,使得百姓尚且來不及適應發布的政令便又有新令,長此以往對發展不利。
所以,項明現在只需要當一個甩手掌柜,將政事交付給揚州各地的官員來處理,稍重要的政事則交予顧雍,他只需要在出現問題之時稍作點撥即可。
趁著距離出兵討董還有數月時間,他完全可以從政事之中脫離出來,一來恢復幾近生鏽的身體,二來也是為了培養一支得心應手的隊伍。
正常來說,一支頂級騎兵的練成需要付出以年為單位的時間,但在此之前,韓言已經對騎兵進行了極高水平的訓練,不說頂級,至少算是精兵。
項明需要做的,只是優中擇優,挑選其中最精銳的一萬人馬,搭配最好的裝備,以自己獨有的練兵之法加以訓練。
他有信心,在幾個月的時間內將一支騎兵訓練成為最頂級的隊伍。
「諾!」
韓言隨聲附和道,同時,他眼中也綻放出一抹精光。
昔年秦末之時,天下群雄並起,各路諸侯手中也掌握相應的頂級部隊。
但是,有那麼一支部隊,橫掃一切,堪稱無敵!
不管這支部隊放在歷史之中如何,至少在那個時代,無論是支離破碎的殘魏武卒,還是不復往昔前齊擊技,亦或是早有懈怠的大秦銳士,皆不是這支隊伍的敵手。
霸王項羽,便是仰仗著這支隊伍起家,借著這支部隊橫掃天下,闖下戰神之名!
當時,甚至有一句俗語,叫做霸王八千可敵國,說的便是這支隊伍。
韓言曾經親自吃過這支隊伍的虧,當初每每遇到都要給他造成極大的困擾,因而印象尤為深刻。
在他看來,倘若不是借巧計擊潰了這支隊伍,當初在垓下之時,劉邦至少勝得絕對不會那麼輕鬆。
八千子弟,來去如電,閃擊全局,戰力無雙!
這十六個字便是他對於那支部隊的評價。
此時,項明親口提出要精練騎兵,他便有一種預感,或許那支曾經縱橫天下的隊伍便要重現世間。
而這一次,這支隊伍是站在自己這邊的,又何嘗不使他激動萬分?
項明察覺了韓言的激動,微微一笑,算是默認。
他確實需要一支得心應手的隊伍來宣揚自己的力量,並且,他覺得是時候拿出那些可以增強騎兵的裝備了。
此前他也陷入了一個誤區之中,認為高橋雙蹬馬鞍以及馬蹄鐵等裝備都是只有他才知曉的東西,還一直在猶豫是否要在最合適的時候拿出此物來獲得優勢。
不過,這個想法在他當初巡查揚州的時候便已經拋在腦後。
因為,在會稽的一家船匠之處,他分明看到了初步的榫接技術被應用在了一艘漁船之上。
這種技術自古有之,但一直以來都僅僅用於建築,在項明的印象之中,似乎等到隋唐之時這種技術才會被用在造船之上。
於是他好奇詢問,得到的答覆是船匠的一名木匠出身的學徒突發奇想的結果。
這個答案讓項明大為震驚,因為他突然明白,自己所擁有的只是超前的思維,卻不代表這些想法沒有人想得到。
在這個幾乎脫離了歷史的時代,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發生的,更何況,有些簡單的東西本就是一念之間的事情。
若非是實在超脫時代的東西,其實有許多發明在無意中便可實現,而馬鞍,蹄鐵等物本就是簡單的之物,如此看來,並沒有他原想的那麼珍貴。
倘若遲遲不拿出,甚至有吃虧的可能,所以早在那時,項明便決定普及這些東西。
至少,這樣還能在對戰董卓的時候獲得優勢。
「如此,便各司其職,靜待時機到來。」
在給麾下眾人都分配了任務之後,項明緩緩道,同時意味著這場集會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