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劉辯轉變,昭告天下
「總之,要防備袁紹。」
看著袁紹那堆滿笑容的面孔,劉辯在心中打定主意。
他這才發現自己與這個時代的格格不入,身旁沒有一人是易與之輩,若是輕易相信他人,會給自己帶來極大的麻煩。
此後,至少他會更加慎重地對待世事,以保證此前的事情不會重蹈覆轍。
帶著深沉的心思,劉辯一行進入了軒轅關內。
軒轅關守將還不知曉雒陽城發生的消息,聽說天子親至,連忙列齊關內全體守軍,夾道歡迎。
劉辯依稀記得此人,當初春獵之時,便是對方在此駐守,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依舊是一名平平無奇的軒轅關守將。
踏上城頭,當初因黃巾戰事而破損的城牆早已看不出半點痕迹,若不是史書記載,百年之後絕對不會有人知道在此關前展開過一場多麼混亂而盛大的戰爭。
睹物思人,看著熟悉的城頭建築,與身後緊緊跟隨著的李曠,劉辯的思緒不禁回到了當年的那個夜晚,憶起了那名雄壯強大,且又極度精明睿智的將軍。
他身經百戰,卻無一敗績;他文才超絕,作品流傳天下;他心懷天下,提出了驚世國策……
「吳侯……」
他目露追憶之色,其中也或許帶有些許惋惜,倘若項明當初同意了自己的招攬,那麼對方很可能達不到如今名譽天下的成就,但至少若對方在自己身邊,董卓的十萬大軍不會如此輕易地給自己造成那麼大的麻煩。
畢竟,吳侯八千西園軍馳援涼州,平定匈奴之亂已經成為了大漢傳奇一般的故事,經過朝堂刻意的傳播,這項事迹在民間的地位已經不低於當初冠軍侯西征。
事實上,論成就,項明暫且還比不上當初的霍去病,但世事皆是如此,傳奇雖會隨著時間的沉澱更加經典,但在世人眼中便是比不過現存的傳說。
「這一次,你會幫朕嗎?」
劉辯眺望群山,面朝的,正是東南的方向。
早在一路之上,他便對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有了打算。
召集天下諸侯,討伐董卓,奪回屬於自己的皇位!
他也會對董卓之事引以為戒,在他看來,董卓之所以能夠在自己面前囂張跋扈,是因為並沒有能夠制衡他的存在,曹操大軍雖至,但他總有一種曹操並未盡心儘力的感覺,因而,使得董卓一家獨大。
這一次若召集諸侯平董卓之亂,必須要廣泛徵召,使得各方諸侯相互掣肘,便如同當初黃巾之亂時先帝所做的那樣。
這樣,即便某些諸侯有著一些屬於自己的野心,在各方勢力交錯牽扯之下,也只能統一聽從自己的調遣。
而關於各諸侯是否情願出兵的事情,其實劉辯並沒有太過擔心,因為,一旦他以高官厚祿為誘,沒有人可以拒絕出兵。
董卓強行佔據雒陽,即便另立新君,畢竟所做所為還是太過牽強,可以一時引導雒陽百姓的輿論,但一旦此事傳遍天下,必定會引發不同的意見。
只要有人承認,那麼無論董卓再使用什麼手段,都不會剝奪他名義上的天子之位,而保有天子這個名號,他便可以對諸侯施以允諾,最終達到召集眾人的目的。
任憑董卓勢力如何龐大,怎能以並涼二州迎戰整個天下?只要召集的諸侯夠多,便能夠攜天下之力反攻雒陽。
更何況,他其實並不需要太多諸侯的認可,只要實力最強大的幾人能夠出兵響應,董卓便會招架不住。
可是現在,擺在面前的唯一問題便是時間,當前已經是夏末秋初,正值秋收的季節,各州刺史需要處理農事,糧草不收,則出征無糧。
因此,在一個多月的時間之內恐怕無暇顧及他這邊的事情。
更何況,召集大軍也需要一兩個月的時間,倘若真如此,到那時,便是冬季了。
所以,儘管內心有諸多不快,但劉辯還是強行按耐住心中怒火,準備等到明年再行反攻雒陽。
這一點,也是同曹操等人周密商討過後得出的結果。
不過,這並不代表劉辯不能提前書寫伐董檄文,提前號召各地刺史太守出兵響應,否則若董卓先一步行動,提前利用權勢對天下諸侯加以封賞,再大放公文昭告天下,顛倒黑白,那麼一切就都不好說了……
想到這裡,劉辯也就不再耽擱,步行下了軒轅關城頭,吩咐眾人準備紙筆,他要親自書寫討董檄文。
說起來,劉辯也是略有文才,一篇檄文洋洋洒洒數百字,道盡了董卓的跋扈與霸道,寫明了自己的無辜與委屈,最後,更是以天子的口吻懇求眾人出兵助他一臂之力,並且允諾種種條件。
可以說,劉辯在檄文中徹底放下了天子的驕傲,用一種低姿態去同眾諸侯對話,說白了就是賣慘。
各諸侯可能不會同情一位被灰頭土臉趕出雒陽的君王,但他們治下的百姓會,這也是他從董卓一事之中學到的教訓。
正所謂人言可畏,雖然成效可能沒有預期般巨大,但只要積極地去引導輿論,必定會產生一些積極的影響。
在雒陽時被對方掌控了輿論,便導致自己陷入了兩難的境地,而面對全天下百姓,他將不再忽視,亦不再退讓。
他要主動掌控輿論,以達到收穫人心的目的。
身為天子,他還未施行過什麼於民有益的政策,唯一的辦法,便是博得天下人的同情。
在書寫完全文的一刻起,他便拋棄了自己的所有尊嚴與驕傲,但這個舉動並未讓他變得消沉,而是更加地鬥志昂揚。
此時的劉辯還不自覺,在不知不覺之中,他已經完全拋開了前世身為漢武的那種束縛,完完全全地活在了當下的身份之中。
雖然此次與董卓的交鋒以失敗而告終,但這次失敗卻讓他變得更加強大。
這篇檄文在當日被劉辯派人抄錄了上百份,在認真地將每一份印上玉璽之印后,便令曹操遣人送至各地刺史與太守手中。
於是,隨著董卓的一篇通告與劉辯的檄文接連傳至各地,在知曉了國都發生的種種事情之後,整個天下都陷入了一種混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