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從容離去,曹操質疑
未想輕動刀兵,此話說得好聽,但董卓並不是什麼良善之輩,若事情發展與他的預期不符,他很有可能隨時動用城外的十萬大軍。
「文諫?」
劉辯冷笑道:
「朕看你是要謀反!如何,想要開戰否?」
他直接將董卓的行為定性,將矛盾挑在明面之上。
這也算是在激將董卓,一旦對方忍不住口出狂言,方才被他一時佔據的局面將即刻逆轉。
說到底,董卓的證據還是經不起太大推敲的,只要拖得時間,劉辯認為真相的揭露並不會困難。
「大漢以孝治國,以德立本,天子不孝失德,天下人共責之。」
董卓並沒有接劉辯的話茬,而是自顧自地道:
「陛下,你已經沒有了坐在那個位置的資格。現今還叫你陛下,不過是對天子之名的尊重罷了,對於你弒父奪權之事,某深感痛惡!」
到了現在,他還保持了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
「看雍侯之態,此事不似有假。」
「就是就是,歷來皇權大業動人心魄,若天子當真是野心勃勃之輩,確實有可能做出這等事情。」
「當今天子還不算野心勃勃?上位不足數月,曾經霸據朝堂的兩大勢力悉數傾覆,這位天子的手段,當真勢若雷霆啊……」
此時,那些昨夜被董卓收買說服的朝臣開始執行自己的責任,努力地引導輿論,想要將天子毒殺先帝的罪名徹底坐實。
眾朝臣都不是愚鈍之人,但架不住三人成虎,加上眼前鐵證如山,即便內心疑慮再多,也不由得相信了幾分。
「報——」
這時,一匹戰馬自遠處而來,距離很遠便聽到了馬上之人的高呼。
很快,一名士兵步入崇德殿內,高聲向眾人稟報了城門處的情況。
場面頓時陷入了混亂,畢竟董卓方才還言之鑿鑿使用文諫,而現在便兵臨城下,這是擺明了要逼迫群臣拿個主意。
「雍侯這是何意?」
黃婉額頭上也滲出細密的汗珠,他猜不透董卓的行事風格,倘若對方真的一衝動,確實有導致戰爭的可能。
那樣,便無異於將董卓逼到了一條絕路,只有一直走到黑,別無他選。
原本的情況是,董卓雖然動用大軍,卻只做威懾,卻始終保有餘地。但威懾與開戰又不一樣,一旦開戰,勝了倒還好說,萬一敗了,董卓想要的或許便不僅僅是更替天子那麼簡單了。
到了那時,他只有推翻大漢劉氏,再立新朝這一條路可以走,否則,便會承擔開戰的後果。
而一個王朝的更替,總歸是要伴隨著殺戮與鮮血的,一旦事情真的發展到了那個程度,當下朝臣還能剩下幾成,就全要看董卓的臉色。
但可以肯定的是,自己這些「前朝」三公,最次也要被限制自由,或許還有性命之憂。
黃婉年歲也不小,卻也不算太大,雖野心消磨,卻依舊想要保有尊嚴。想到同董卓開戰後的嚴重後果,下意識地便想要避免此事發生。
他偷偷與其他兩人交換了一下眼神,都發現了對方眼中的凝重,想必他們的想法與自己相差無幾。
「不過稍加警戒罷了,婉公稍安,某絕對不會擅動刀兵。」
董卓的話讓黃婉稍稍放心,但他轉念一想,又道:
「但更替天子,滋事重大,雍侯何須急於一時,待我等調查清楚,再動手也不遲。」
說到底,還是事發得太過突然,以至於他根本對此毫無準備。
更替天子,乃是一國之大事,總不能單憑一次朝會便就此定下。
況且,天子失德,責在三公,他身為司徒,同樣有責任查明真相。
其餘高官也紛紛應和。
董卓人脈再廣,也接觸不到三公九卿這等的朝臣,雖然此前有所安排,但能夠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他們。
「那便如婉公所願。」
董卓本就沒有將期望定在這次朝會之上,朝堂對峙只是整個計劃的一部分而已。真正的絕殺還在其後。
畢竟,今日在朝堂上已經鬧得太過,李儒深諳過猶不及的道理,若一再逼迫,難免會發生意外。
局已經布下,只要事情按部就班地發展,取得應有的成效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而黃婉的話同樣也給了他一個台階,讓他得以從容撤出崇德殿,給滿朝文武留下一個反應的時間。
正當他轉身準備離去之時,一直沉默的劉辯終於再度開口:
「算計不錯,不過,你出得了城么?」
劉辯終於放低了姿態,以他的身份,威脅董卓無疑是一個失儀的行為,但事到如今,也只得如此。
「不勞陛下費心,三日以後,某需要看到結果。」
他的最後半句話顯然是對著黃婉等人所言,說這句話的時候,他正緩步離去,因而眾人並未看到他的表情。
也不知道,這是一句提醒,還是一句警告。
「傳旨李曠,誅殺董卓。」
董卓甫一離去,劉辯便沉聲命令道。
他的聲音毫無感情,聽不出一絲憤怒,彷彿方才所經歷的一切都不足以使他有所動搖。
所有朝臣面面相覷,就連黃婉也不例外。
他方才對董卓的承諾大多只是敷衍,眾人都看得出來,這是一場天子與董卓之間的較量,他即便是身為三公,也沒有立場干預此事,只能有選擇性地推波助流,起到決定因素的,只是天子與董卓兩人而已。
這個道理他懂,眾臣自然也懂,因此才靜默不語,不願參與其中。
唯有一人,用擔憂的語氣問道:
「若陛下殺了董卓,何以抵擋雒陽城外的十萬大軍?」
眾人抬眼看去,說話之人,正是在場除天子外唯一能與董卓較量一二的曹操。
只不過,方才整件事情發生的時候,他都處於一個冷眼旁觀的狀態,沒有發聲。
這對他來說確實有些反常,但仔細想想也能理解,因為除了劉辯自己,沒有人能夠確信董卓所言是真是假。
甚至可以說,曹操的猶豫完全是基於對天子的不信任,在天子與董卓之間徘徊不定,不知應該相信哪一方。
他無法調和兩人之間的矛盾,但他卻不能坐視一切朝著最壞的方向發展。
於是他這才出言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