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楚史亂國志> 第三百九十章 抵達雒陽,三方相會

第三百九十章 抵達雒陽,三方相會

  李曠策馬在街上馳騁,他知道,早到城門一刻,便多出一刻時間進行部署。

  董卓來勢洶洶,他也急需做好準備。

  於是,忙碌一夜才修整了不到半個時辰的西園軍再度集結,向雒陽西城門處聚集。

  而值得慶幸的是,待全軍集於城頭,依舊不見董卓蹤跡。

  這是為何?

  李曠不禁心生疑慮。

  董卓當然不會提前知曉自己昨夜的行動,否則自己的行動也不會進行得如此順利。對方停在谷城的目的很明顯,就是要等到第二日天明再前往雒陽。

  就算如此,對方也應該是迫不及待地動身,不說早早起營,最起碼日出之後也當有所行動。

  而按照時間來看,當前已經接近巳時,按照董卓軍的速度,即便是辰時出發,也應當被他所見。

  然而,自城頭向西邊路上望去,至少數里之外,未見董卓軍的蹤影。

  如此詭異的情況,不禁讓李曠心生警惕,一時之間思緒翻湧,甚至想到了董卓臨陣製作攻城器的可能。

  然而,就算董卓此舉看似是肆無忌憚,甚至有謀反之嫌,但他卻又真的不是舉旗造反,這兩者從性質上有本質的區別。

  但……董卓是否真的會選擇攻城?而倘若最壞的情況發生,就算自己全力阻擋,真的能夠擋住對方的攻勢嗎?

  李曠的腦海中浮現出了諸多問題,然而這些問題都不是單憑想像便可以解決的,在情理上,他希望那些情況不會出現,但作為天子親信,他又不得不做最壞的打算。

  正當李曠驚疑不定並且不斷猜測董卓意圖之時,視線所見,終於看到遠處那鋪天蓋地的大軍。

  只不過,對方的行進速度好像並不如意料之中的迅疾。

  但縱使如此,不多時,黑壓壓的大軍還是來到了洛陽城下,將城上士兵目光所及之處盡數填滿。

  但憑這份氣勢,便足以使得尋常士兵肝膽俱裂。

  然而,此時在西門駐守的乃是西園軍中的精銳,其中不少什長以及百夫長一類的士兵都曾經參加過當初的涼州之戰,還算是波瀾不驚,因為相比於殘暴不仁的匈奴,董卓至少還是一個可以商談的敵人。

  不過他們好像發現了一個問題,那便是城外的大軍好像並非儘是騎兵,在鐵騎之旁,又有一支數萬人的部隊。

  尋常士兵尚能察覺,李曠自然早就得見,甚至他看到的還要比那些士卒多些什麼。

  至少,他看出了兩種士兵的涇渭分明。

  事實同李曠的胡思亂想不同,之所以董卓會來得如此之慢,並不是因為其他原因,而是由於發現了跟在後面的曹操。

  或者可以說,曹操主動暴露行跡讓董卓得以發現。

  事實上,曹操昨夜便來到了谷城之下,再度同董卓會面。

  新安距離雒陽不過一日路程,董卓在谷城停留,而曹操卻是並未停歇,緊趕慢趕,總算在天黑之前追上了董卓。

  對於曹操的跟隨行動,董卓自然大為不滿。不過,雒陽城近在咫尺,他也沒有必要在這個地方同曹操發生衝突。

  雖然說在他看來,沒有提前準備的曹操根本無法抵擋他的攻勢,但若是攻擊對方,勢必會花費自己大量的時間。

  對於董卓而言,其他事情固然重要,但都比不上前往雒陽來得重要,因此,對於曹操通行的請求,他只得無奈同意。

  可是,這份無奈只是董卓的主觀想法,曹操卻為了說服董卓費盡了心思。

  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談話,顯然不足以說服董卓,因而無可避免的,曹操不得已許下一些承諾,用來安穩董卓的情緒。

  總之,在一番商討之後,曹操與董卓結伴同行,而曹操的行軍速度又拖累了董卓的進軍,這才拖到這個時候方才抵達。

  當然,李曠不會知曉這番內幕,所以他的困惑,註定是沒有答案的。

  而曹操與董卓兵臨城下,總不能擺開架勢前來攻城,所以在距離雒陽城一里開外,他們停下了行軍的腳步。

  然而,正當李曠認為對方準備派出使者上前交涉之時,又一支隊伍從東南側的山林之中鑽出,頓時又增添了一股新的力量。

  不過,這支部隊人數不多,也就只有兩千餘人,對比於曹操董卓的部隊,只能說是不值一提。

  這些,自然是袁紹麾下西園軍,在曹操與董卓鬧出了這麼大的動靜之後,他才算後知後覺般地走出營地,同董卓會合。

  之所以他會來得如此之快,就是因為袁紹的駐地本就距離西門不遠,這才使得袁紹能夠在得知消息后迅速趕到。

  很快,袁紹與曹董二人匯合,簡單說明了昨夜的情況。

  「竟有這種事?」

  董卓眼睛瞪得宛若銅鈴一般,他簡直不敢置信,雒陽作為一國之都,竟然發生了這種混亂之事,而且,歸根結底還是那位天子的主意。

  那麼天子的態度,便有些不言而喻了。

  但董卓早就知道自己所做會使得天子不滿,但既然決定作為便沒有退縮的理由,反而,天子這次確實有些操之過急,讓他抓到了把柄。

  身為天子,肆意放縱麾下將軍屠戮大漢之臣,此事無論怎麼說,都會引起天下人的口誅筆伐。

  雒陽城內當下並沒有此類言論,但這只是因為此事發生得太過突然,加上劉辯的刻意控制,才沒有讓事情的真實情況被百姓所知。

  眼下,雒陽城內的百姓還以為是天子命人壓制了混亂,那些混亂之源之時被加以關押,還暗暗稱讚天子的賢明。

  倘若他們知道天子如此殺伐果斷,殺戮朝臣,那麼輿論將演變到各種情況,便不是天子乃至於朝堂能夠控制得住的。

  人言可畏,對於尋常人來說如此,對於天子來說亦如此。

  固然,劉辯可能不會在意這些流言蜚語,但這畢竟還是代表著民心,就算他並不在乎,也需要擺明態度,至少也要壓制消息的傳播。

  而至少董卓已經知道了這個消息。

  他雖然不至於以傳播為脅同天子談判,但此事恰好給了他一個發難的契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