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楚史亂國志> 第三百八十二章 緊隨其後,雒陽局勢

第三百八十二章 緊隨其後,雒陽局勢

  「傷勢如何?」

  望著董卓率軍離去,曹操這才有功夫去關注典韋的傷勢。

  「不過是脫臼而已。」

  典韋搖了搖頭,略微活動一下已經被矯正回來的手臂。

  因為他是獵戶出身,而山間的猛獸不會講究什麼招式套路,因而無論遇到什麼情況,他都有相應的應對經驗。

  方才同赤兔的碰撞,事實上他雖然使出全力,但這份力道並非完全在於同馬蹄硬碰硬的較量,更多的還是起到一個保護自身的作用。

  之所以飛出去那麼遠,正是因為赤兔踢擊之力並未真正作用在典韋身體之上,否則,典韋即便不死,此刻也不會這般輕鬆。

  但赤兔踢擊之力重若萬鈞,還是讓他雙臂盡數脫臼,就算他從小已經習慣了這種傷勢,十天半月也用不出力氣。

  典韋的回答讓曹操陷入了沉默,但這種沉默卻令典韋有些不安。

  「韋,讓曹公失望了。」

  典韋垂下腦袋,他雖不甚清楚曹操在謀划著什麼,但他知道,自己的失利使得曹操的計劃被徹底打亂。

  想必,他此刻就在頭痛接下來的行動。

  「不,是某未能明曉對方實力,也未能給你配上一匹好馬,此戰之敗,怪不得你。」

  曹操輕拍典韋後背,安慰道。

  事實上,相比於典韋的不安,曹操此刻更是愧疚,此戰從頭到尾都不是典韋的責任,但即便這樣,典韋還險些喪命,這便使得他頗為自責。

  但他方才的沉默並非是因為內疚,而是在思考接下來的舉動。

  在同董卓議定斗將之時,他正處於對天子與朝堂心存質疑的階段,腦子一熱,便決定通過一種稍微說得過去的方式放董卓通行。

  但當他冷靜下來,結合今日斗將發生的種種事情,稍加分析,卻開始質疑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

  董卓乃是性格強硬之人,而天子也不是碌碌之輩,站在天子的角度,倘若董卓真的強勢入京誅殺了十常侍,必定會引發天子與董卓之間強烈的衝突。

  加之董卓帶到雒陽的兵力是足以碾壓天子的,倘若他心生不軌,對朝堂權柄動了貪念,那麼便會由此引發一系列的動蕩與混亂,甚至會禍亂整個天下。

  正如典韋失利使得自己的計劃落空一般,或許自己的攔截也是天子全部規劃中的一部分,而現如今自己放走了董卓,無疑是打亂了天子的部署。

  身為漢臣,無論天子所做如何過分,曹操都是站在大漢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但既然當下事態已經超出了所有人的掌握,已成接近失控的局面,那麼自己作為參與者,必須想出一個補救之法。

  而他對於如何補救,也有著自己的一番思量。

  在曹操看來,雒陽情勢的危機,終究還是要落在董卓大軍入京導致的實力失衡,而擁有絕對優勢的一方,便掌控了事態發展的動向。

  如果說,當前還有什麼辦法能夠制衡董卓,那麼只有為天子一方添加充足的力量,才能同董卓平等相爭。

  至於如何增添天子一方的力量,終究還是要落在自己的頭上。

  不過,如此一來他便於毀約無異,同時此事結束之後,自己可能受到朝堂上下所有人的排擠。

  包括天子,包括董卓,甚至包括世家一系,自己的名聲將一落千丈,此後處事更要如履薄冰。

  可他實在想不出其他的解決之法,甚至可以說,這是一個雙面帶刺的選擇。

  自己的名聲相比於大漢安危,在曹操眼中,孰輕孰重已經一目了然。況且,最壞的結果不一定絕對發生。

  於是,在糾結許久之後,曹操叫過夏侯兄弟,在二人不解的眼神之下,下達了一個命令:

  「整頓全軍,隨於董卓軍后,前往雒陽,控制局面!」

  此言一出,就算是不通世事的典韋也察覺出氣氛的不對,何況是夏侯兄弟?

  但他們都沒有勸阻與質疑,因為曹操此刻的神情無比嚴肅,甚至嚴肅到他們生不起反駁的念頭。

  其實,在這個命令出口之後,便代表他已經做出了選擇。

  於是,他便只能將自己的聲名前途寄托在天子的寬宏大量之上,畢竟他放董卓通行,已經有瀆職之嫌。

  即便是及時前往雒陽調停,也不過是將功補過罷了,至於能否補全,還要看事態將發展到何種地步。

  可他為了保證大漢不至危急,只得如此。

  於是,曹操緊隨董卓之後,向雒陽進發。

  而此時的雒陽,已經失去了一國之都應當擁有的體面與安定,混亂與喧囂自何進失蹤那一日開始,便充斥在整個雒陽城中。

  何進舊部開始在雒陽城內大放謠言,針對十常侍害死何進的說法遍布京都,甚至天子在其中的謀划也被人加以最大惡意的猜測,同時傳播開來。

  前兩日還好,從顧全大局的方面考慮,袁紹一直在積極地壓制何進舊部的出格行為,皆以董卓為由安撫他們,並沒有造成大規模的混亂。

  但當董卓被在渡河途中被阻的消息通過不知什麼途徑傳到雒陽城中之時,加上天子始終不願就此事給出說法的態度,何進舊部被袁紹所壓制的怒氣直接爆發。

  他們開始鼓動百姓封堵宮門,終日在皇宮前叫喊「為大將軍報仇」等諸多口號,而且拒不上朝,直接擾亂了朝堂秩序。

  十常侍自然也調派兵力抵制這種行為,但由於雙方實力相差不大,還有袁紹的暗中阻撓,並沒有太大的作用。

  畢竟,他們之間的鬥爭再怎麼激烈,也不可能在雒陽城內展開廝殺,這種事情一旦發生,便不再是黨派之斗,而是舉國之恥。

  所以,無論爭鬥再怎麼激烈,也不可能上升到交戰的程度。但即便是這樣,也使得原本繁華無比的雒陽城內行人寥寥。

  甚至於,平日里風雨無阻的朝會都陷入了短暫的混亂階段,以至於暫時停止,等到事態明朗之時再行開啟。

  好在,朝堂沒有就此陷入癱瘓,否則,便不再是僅僅雒陽城內之事。

  亦或許會引發天下動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