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常侍之議,劉宏入葬
謚號源於周時,為評說逝者生平功過之詞,自恭王一來,除秦時嬴政嫌「子議父、臣議君」有悖人倫,歷代天子皆有謚號。
甚至可以說,謚號是人生在世的最後見證,同樣,也是評議帝王功過的象徵。
雖然此事不由他們負責,但他們卻是最終敲定之人,特別是新君劉辯,是確定劉宏謚號的關鍵。
畢竟,謚號也有著「美謚」、「平謚」與「惡謚」三種謚法,皆是根據帝王功過進行評議。
當然,除了亡國之君,和短命之君,目前還沒有禮官有膽量為先帝安上一個「惡謚」,畢竟大漢以孝治國,給上一代帝王評一個「惡謚」,有違孝道,有損天子名聲。
但為了客觀起見,也並不是每個帝王都會加以「美謚」,其中「平謚」亦不在少數,主要取決於先帝功過。
而劉宏治國,功有之,過亦有之,卻是難以評判。
這種情況下,是美是平便要靠新君選擇,最後才是禮官通過先帝生平最終確定。
「謚號為禮官之事,孤不便干涉。」
聽到三公問及此事,劉辯搖搖頭,道。
這其實已經算是表明了態度,對劉宏生平不加美飾,直接評說。
唯有先帝平庸,才能突顯他的不凡之處,他與劉宏雖有血脈之親,但在骨子裡,他還是那個曾經執掌天下的漢武,為自己稍微犧牲一下劉宏的聲望,並不是一件難以選擇之事。
他們就這麼商議,未到午時,便將天子駕崩一事的處理方式基本確定。
接下來,他們開始陸續傳召大臣進宮,安排部署,做好準備工作。
眾大臣也都是耳目通靈之人,但多數只知道頌風閣出了變故,卻沒有想到是天子駕崩這種大事,皆不敢怠慢,按照五人的安排進行準備。
而後宮之中,除於何後面前嬪妃哀嚎哭泣之外,十常侍也聚在一處,商討接下來當如何去做。
他們身為宦官常侍,榮辱權利皆繫於天子一身,宦官宦官,重點還是在官,他們雖大權在握不假,但始終保持與天子同進退。
天子不能做之事,他們來做,說到底,他們就是天子意志的體現。
這樣,平日里倒也沒什麼,但天子崩后,他們替代天子開罪的眾大臣必定會找他們的麻煩。
首當其衝的,便是和他們鬥了五年的大將軍何進。
現在,他們便面臨著兩種選擇,一種是轉投太子劉辯,一種是大力扶持皇子劉協。
「太子同何進乃是血親,若扶持太子登基,恐怕遲早會對我等不利,所以,我們當立皇子為帝。」
原本在西園領兵的上軍校尉蹇碩也被緊急召回宮中,參與了這次商討。
蹇碩自入宮以來,到成為十常侍之前,都是董太後身邊服侍的宦官,而劉協自幼從太後身邊長大,耳濡目染,他自然對這位皇子更加親近。
眾人皆點頭卻又搖頭,他們同意蹇碩的說法,但此事難度太大。
「若皇子大些,可能還有希望,可惜……」
趙忠眼中充滿期盼,口中卻嘆息道。
單看年歲,劉辯已是參政少年,而劉協不過正在學習的幼童,在年齡方面,便註定了他不如劉辯。
「我們可以請董太后臨朝聽政,再加上我們的協助,皇子年歲方面並不是問題。」
畢嵐突然想到一事,語氣不由得有些激動。
「太後年歲太大,後宮之事都是何后打理,想要臨朝,何其之難!」
段珪插話道,直接否決了畢嵐的提議。
現在局勢對他們頗為不利,宮外是外戚世家的天下,而宮內他們雖勢力龐大,但卻絕對算不得一手遮天。
又有著何后同他們周旋,他們的力量本就不如外戚,只能依靠天子才能同他們分庭抗禮。
可天子已崩,他們的實力進一步被削弱,此時,恐怕他們想扶持劉協,都沒有了可能。
更何況,劉辯本就有著太子之名,儲君之位,進而登基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容不得他們在其中做什麼手腳。
他們也不是沒有討論過兵變的可能,但目前劉宏新喪,何進等人必將密切注意雒陽城內軍隊的動向,有一定的提防。
論兵力與戰鬥力,他們只有數千西園軍,而何進麾下南北軍雖被天子裁剪,卻依舊有近萬人,駐守城中。
如此看來,他們毫無機會。
眾人沉默了下來,他們也不是沒有自知之明,他們同樣知道,除非滿朝文武皆反對太子登基,否則太子登基會成為必然。
他們沒有扶持新君的力量,在這裡討論此事,不過是謀求心理安慰罷了。
「如此,便只能聽而任之了,不過,要找尋機會,同何后還有太子一談,這是保存下來的唯一機會。」
「總之,在先帝入葬之前,我們還需收斂行事。」
此時,一直未能出聲的張讓為這次會談做出了一個總結。
事實上,他看著劉宏從幼童成長為一代帝王,再看到其變成一具冰冷的屍體,此刻心中情緒之複雜,難以言表。
劉宏將他看做父,他又何嘗不是以一種別樣的情感對待?只不過君臣有別,雙方都不好說出口罷了。
「好了,沒什麼事就散去吧。」
張讓緩緩道,聲音早已沒有往常那樣尖銳,而是變得相當沙啞。
此時他已經面如死灰,滿眼通紅,似乎再說下去,淚水便會從臉龐滑落一般。
十常侍見張讓如此,多少也有些感同身受,於是便在一片沉寂之中結束了這次的討論。
三日之內,天子駕崩的消息傳遍了整個雒陽,隨即,全城素縞,同時,消息在飛速地向天下各方蔓延開來。
七日後,自劉宏繼位時便開始修建,卻因其暴斃而匆匆完工的陵墓築成,為防止劉宏遺體腐爛,劉辯便隨即在宮中主持了極為盛大的喪葬儀式。
當然,漢代天子喪葬標準的金縷玉衣和黃腸題湊都已準備就緒,雖然由於倉促下葬的原因,劉宏陵墓算是歷代漢帝中比較小的一座,但該有的規格卻是半點未少。
同時,禮官也最終確定了劉宏謚號——孝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