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末總結
嗯,基本一天一章,也將近寫了一年的時間,終於,那些基本的鋪墊設定都已經完成,接下來就是正題。
這一卷,基本上把該交代的設定都交代乾淨,所以雖然我盡量在文字之間穿插一些趣談和自己的一些猜想,以增進閱讀性,但基於全卷的主題,相對枯燥是肯定的。
同時我也承認,寫得有一些拖沓。
有些小說在這方面簡單交代一下,便進入正題,但我卻總覺得那樣過於單調,同時與事實不符。
我想要寫出的東西,是在我思考下,倘若真的遇到那樣的情況能夠如何做,才能獲得百家的認同並且對他們進行相應的改造,變成全新制度的動力而不是拖累。
百家的殘餘勢力,每一家主角或者說是作者,都要花費心思,去研究其能夠在未來所扮演的角色,去思考他們目前遇到的重重困難,去忖度如何威逼利誘獲得他們的效忠。
可以說,除了情報之外,我並沒有給主角開什麼所謂的外掛,收服諸多學派,只能說明抓住了他們所希望的因素,才能如此順利。
收服可以,但要盡量寫出他們服從的道理,這也算是我的一個堅持吧。
這些都很重要,都需要花費一定筆墨去講述,所以看起來有些拖也是無可奈何的。
但萬事萬物豈能十全十美。所以說,健全制度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法家,並沒有加入主角麾下,而是同主角不歡而散。這,也是那幾家中唯一略寫的一家。
說白了,這麼寫一來是為了增加真實性,二來則是為後面的一些情節埋下伏筆,這種情節大概率不會特別精彩,只能算是兩個高(潮)之間的過渡內容,所以用不用暫且擱置,以後再說。
還有,本卷一個最重要的目的,便是解決了主角的謀士問題。
至於為什麼選擇劉基,其實這是我突然決定的,原本為主角準備的謀士並不是他。
但我有一次思考劇情的時候,突然有了一點靈感,倘若給劉基安一個符合時代的身份,能夠在這一卷將簡介中所寫的六名頂級謀士盡數提及,所以才做出了最後的選擇。
還有冥冥之中,只有劉基是從南到北成功的例子,其實我本人並不認同這個說法,因為唯有宋之後,天下中心才由北向南,從中心往四方去打,資源強於對方,獲得成功大概也是理所應當之事。
但這麼說,卻能為全文增添一些戲劇性的效果,也算是選擇劉基的一個理由。
同時,還能夠開發出多條原本並沒有的伏筆,算是一個規劃之中的意外之喜。
至於原先為主角設定的劇情,其實也並沒有浪費,可能會換一個人加持,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在這裡不過多劇透,若不出意外,應該放在下下卷提到。
最後解釋一下為什麼省略劉基協助主角整合揚州的詳細過程,其中最主要的一條原因,就是我不想再讓這一卷拖沓下去。
劉基作為主角麾下的第一個頂級謀士,其在全書中也應該算是一個相當靠前的配角,並且到了這個階段,出場方式自然不能如同韓言那樣簡單,所以才花了很大篇幅,近乎十章的內容詳細講了劉基與主角的這次談話。
其中,借劉基口埋了幾條線,同時也算是略微體現了一點劉基的謀略。
而那三郡太守的事情,對於別人是大事,對於劉基而言,不過是牛刀殺雞罷了。
寫得再詳細,也體現不出他的能力,於是索性簡略地講一講其中過程,便邁入新的一卷。
新的一卷,是劉宏死後的大漢格局,群雄並起,矛盾不斷,其中,同真實歷史相近的地方何在,又有多少是蝴蝶效應影響之下的情節,這都是本卷的看點。
其實我想了兩種可能,至於最後用哪種,還是要看劇情走勢和如何發展更加有戲劇性與趣味性。
同時,隨著劉宏的駕崩,便代表了大漢王朝的崩塌,天下混亂初見端倪,接下來,便是書名中提到的亂國來臨。
用一年時間鋪墊,接下來的精彩,還請期待。
我不想提前給出承諾,但這一卷中有些情節,是早就構思好的那種情節,至少能夠讓我興奮得睡不著覺。
其實我並不怕情節不出彩,只是怕文筆不足描述不出心中所想,這,才是最無奈的事情。
另外今天暫停一天,明天開始新一卷的更新,感謝讀者這一年以來的支持,明天見!
另附下卷預告:群雄起兮天欲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