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透露時局,名家前路
「亂世?」
公孫常一愣,幾乎是下意識地脫口而出,問道:
「亂從何來?」
也由不得公孫常不疑惑,名家所獲信息途徑太過狹小,對於朝堂局勢的了解程度等同於無,根本不知道項明此言的意思。
「你名家遠疏朝堂,自然不知,此刻朝野上下矛盾迭起,外戚與宦官兩股勢力已經勢如水火,僅靠當今天子壓著,但也幾乎壓制不住。」
項明也知名家消息閉塞,主動解釋道。
「近年來,外戚勢力與世家相互聯合,共同擠壓宦官一黨,不要看當下十常侍依舊攝政攬權,實則履步維艱。」
「一旦兩者矛盾達到頂峰,隨之而來的便是極為強烈的爆發,整個雒陽也將因此陷入亂局,這也是某主動要求離開雒陽的原因。」
「更何況,整個天下也不太平,大亂方休,倘若雒陽出現差池,必將陷入一場更大的動亂,毫不誇張地說,改朝換代甚至都有可能。」
項明也知道什麼當說什麼不當說,為了拉攏名家勢力的投效,透露未來情勢可以,但必須要忽略天子駕崩這個至關重要的導火索,這件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除了他自己麾下之外,只能透露給秦正,這便是他的衡量。
公孫常還沒有那個讓他吐露一切的價值。
不過,項明這番分析卻讓公孫常後背發涼,他此次前來揚州不過是為了復興名家,而竟然在項明口中聽到了天下將亂,大漢將亡的可能,徹底讓他心神震蕩。
這個消息太過可怕,讓他一時間有些不敢相信。
但理智告訴他,倘若項明所說前提為真,大漢確實有可能會走向覆滅。
等等,對方剛才說什麼?讓名家站在他這一方?
這位吳侯所圖的,莫非……
公孫常不自覺地吞咽了一口唾沫,自己似乎在無意之間知曉了對方的野心,這樣,倘若名家不同意站在對方一邊,恐怕自己這一次凶多吉少。
這個時候,就算巧舌如簧如他,都不知道應該說些什麼。
思索許久,他才試探著出言道:
「吳侯所欲,難道是……」
「自從某祖父自不周山下回歸,便是要完成先祖霸王未竟之事,恰逢其會而已,某也無需隱瞞。」
項明笑得很坦誠,但這份笑容在公孫常眼中確如同厲鬼,因為,他知道,只要對方此言一出,自己便再無退路。
現在擺在自己面前的問題便是,帶著整個名家投效對方,搏未來崛起之基,還是捨生取義,嚴詞拒絕,最終被對方殺死。
幾乎沒有什麼猶豫,他便選擇了前者。
「事到如今,名家只能投身吳侯麾下,但某還有一事不明,望吳侯告知。」
「講。」
見對方同意,項明心中其實是無喜無悲的,他此前不斷逼迫,除非對方下定決心赴死,否則必定會在口頭上答應自己,但心中如何,便要看接下來自己如何說服。
「吳侯就不怕某假意答應,之後上報朝堂?以吳侯的身份,即便我等乃是庶民,天子也會對此事重視吧?」
公孫常果然問出了這個問題。
項明卻是哈哈大笑,對於這個問題,他心中早有答案,當即反問道:
「倘若名家檢舉於某,能否改變名家衰敗的命運?」
「這個……我等因檢舉有功,朝廷至少也不至於再行打壓,或許可以得到喘息之機。」
公孫常倒是不避諱,直截了當地說出可能的應對之法。
「檢舉有功?」
項明嘴角露出一抹嘲笑,淡淡道:
「大漢畢竟是奉持罷黜百家之理,況且,有儒家壓制,名家如何能夠喘息?」
「名家想要改變走向衰亡的命運,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大漢改變一直以來推行的制度,一種便是徹底推倒大漢。」
「看來,名家只有一條路可選。」
公孫常很想反駁項明的話語,但他的見識告訴自己,對方所言句句屬實,只得無奈點頭。
甚至說,在這種儒家獨佔鰲頭的情勢下改變制度,也基本沒有可能,擺在他們面前的路,只剩下了唯一一條。
但不一定非是項明,但凡亂世,龍蛇起陸,結局未定之前,任誰也不敢輕易下注。
除非項明能給名家足夠的誠意。
「不過,名家還是需要知曉吳侯對名家前路的看法。」
正是基於這種想法,公孫常繼續追問道。
對於公孫常的忐忑,項明也能夠有所理解,但他並不急於說出發展名家的方法,而是將自己歸結的名家弊端同對方說了一遍。
「嘶——」
項明的話讓公孫常不由得深吸一口涼氣,他沒有想到,在對方眼中,名家竟有如此多弊端以及局限。
身為名家弟子,他不能贊同項明的觀點,但作為一名思緒正常,有獨立意識和判斷的人,他也認為對方說的沒錯。
名家確實有著這些特性,超脫與局限相互結合,也是困擾了他們多年的一個問題所在。
「所以,某要提前說明的是,即便未來某有所成就,名家也不可能如同其他學派那樣傳揚天下,只能保證學說不斷。」
在最後,項明嚴肅道。
「此事,某能理解,但還需回返勸說名家眾人。」
公孫常糾結許久,最終還是咬牙道,對方說得沒有錯,傳揚名家的最根本目的還是為了天下安平,百姓富足,倘若名家的壯大會適得其反,那對名家進行壓制還是理所當然的。
在得到對方的答覆之後,項明面上嚴肅稍有緩和,柔聲道:
「你也不必擔憂,某對名家前路確實有所規劃,可以嘗試以此來說服他人同意。」
「名家所顯著的特徵,一是辯,一是理,此前一直是兼合,為何不能分成兩脈?」
「一脈主辯術,可用於斷事,勸解,以及使臣等方面;一脈主思理,專門思考世間道理,以升華民思。」
唯此兩者,才是名家的發展前路。
項明經過思索,認為名家可以分成兩個流派,一派以口舌之術為主,對應後世的律師、調解和外交等職業;一派則專門探究哲學理論,思考物質與意識之間的終極道理,從而反哺社會,升華文明。
公孫常一開始還有所不解,但聽項明細細解釋之後,眼中瞬間放出光來,認為找到了名家的復興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