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封群臣,獨命名號
對於眾多武將的封賞,劉宏也聽取了項明當初的意見,首當其衝,便是給予這些武將一個被官方承認的稱號。
原本,武官的名號共有三種,屬於官方的只有兩種,一種是職位名號,就是剛剛革新的職位之名,另一種則是爵位名號。
如何進,他在官方的稱號頭銜便是大將軍慎侯。
而第三種名號,大多來源於民間,比如韓信被稱為兵仙,白起被稱為人屠,這些都是百姓乃至敵人給他們另起的稱呼。
這些名號大多威武霸道,然而卻從未得到官方的認可,只是在私下裡流傳罷了。
然而劉宏為了想辦法滿足眾多武將對名譽的需求,解決當下封無可封的局面,力排眾文臣的否決,將這類名號列為官方之名。
此舉,可以預見地,可以極大地滿足眾武將的虛榮心,可以說,這樣的召令方一出台,便可以立竿見影地解決劉宏心中的憂慮。
由於很多武將不能返回雒陽接受封賞,劉宏索性直接在朝堂上商討決定,同戰勝的捷報一起,昭告天下。
大將軍慎侯何進,雖然沒有獲得封賞的名號,但劉宏給他的殊榮,比起其他武將加起來都多。
其他眾將皆加官晉爵,而何進爵位已經為一字侯,再向上論,便是大漢的禁忌——王。
因此,在不可能封王的前提之下,基於何進平定幽州叛亂的功勞,劉宏終究重拾舊題,在太尉鄧盛的極力鼓推之下,無視了張讓等人的反對,加封何進為大司馬大將軍。
這等殊榮,自光武中興一來,何進為首人。
這一封賞,帶來的隱形信息便是,何進徹底超越三公,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漢第一臣。
大司馬之名為其復啟,加之大將軍的職位,更更考慮到當朝正宮皇后的影響,可以說,何進家族雖只經兩代積累,就已經超過了四世三公的袁家,成為大漢第一世家。
除非未來袁紹能夠封頂三公,使袁家成為五世三公,否則無論在名望還是在地位上,何家都將穩坐第一世家的交椅。
劉宏在做出這番決定之前,也細細思考過目前的情勢。在他看來,雖然何進外戚勢力同自己身邊的宦官勢力勢如水火,自己此舉看似會讓外戚的實力大幅度增長,打破朝堂的平衡,但事實上,這種擔心是多餘的。
宦官勢力依靠天子生存壯大,天子無礙,誰敢說真正撼動得了十常侍的地位?除非何進下定決心造反,否則憑藉他大司馬大將軍之名,還不足以威脅自己這個天子。
另外,項明此次出征西域所帶的便是西園軍,雖說西園軍表面上是被自己掌控,事實上大部分能夠算作宦官勢力,此番他下定決心要大規模增加西園軍兵力,單論在雒陽的軍權而言,外戚與宦官的勢力與爭鬥依舊被他把控在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而這個平衡,是管理百官的精髓所在。
因此,即便他加封何進,事實上也只是一個虛名罷了,除了名望更勝一籌之外,幾乎沒有什麼同之前不同的權力。
當然,應有的食邑和金錢賞賜也少不了,但項明並不關心,也就沒有在意。
而右車騎將軍,斄鄉侯董卓,在前驃騎將軍皇甫嵩被革職,劉宏改變軍制之後,一舉晉為驃騎將軍,兼鎮涼將軍,在軍隊中的地位僅次於何進。
另外,鑒於董卓連續抗擊鮮卑匈奴高句麗等異族之功,晉爵為雍侯,一舉成為大漢頂級貴胄。
同時獲封「衛疆堅城」之名,以象徵著同異族作戰保衛大漢疆土。
左車騎將軍,陽翟侯曹操,去左前稱,拜為車騎將軍,兼鎮豫將軍,同董卓並列。
在爵位方面,封曹操為譙侯,同樣是一字頂級列侯。
而在稱號方面,著實花費了劉宏一番心思。
曹操之功,前在於抵禦黃巾南方聯軍,后在於平定嶺南蠻亂,事實上,曹操的功績比起董卓還要更盛半籌。
然而,曹操剛過而立之年,相比於當今朝堂來說太過年輕,倘若封賞太過難免落人口舌,因此,曹操的地位基本與董卓持平,不偏不倚。
所以,曹操獲得了一個「拓土之矛」的名號。
雖然曹操並沒有為大漢打下一寸領土,但這個名號一是同董卓對應,象徵著天子手中的一矛一盾,另外也是對曹操的一種期待。
若自己決定起兵開疆拓土,北征匈奴南剿百越,曹操當為自己手中最為鋒利的長矛,刺入異族胸膛,這,便是劉宏對於曹操的期望。
西域都護秦正,因為此前的請求,所以未曾封爵,在某種意義上還是白身。
但在這一系列戰爭中,他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領兵南征,平定羌亂,之後又馬不停蹄返回涼州,抗擊匈奴,這番功績,絲毫不遜曹董。
於是,秦正被封為牧宛侯,封地在涼州漢陽郡中,距離西域不算太過遙遠。
由於西域都護已經是兼并了文職和武職雙重名號的職位,因此劉宏並未以將軍之名冠給秦正,這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決定。
但是,應有的名號不能少,在一番思索之後,劉宏給予了秦正「大漢頂梁」之稱。
之所以給秦正這個名號,事實上也有提醒秦正已為漢臣的事實,在給足秦正面子的同時,也對其進行的充足的敲打。
同時,這個名號也是對秦正的一重限制,倘若「大漢頂梁」不忠大漢天子,就會受到天下人的口誅筆伐。
倘若秦正不是始皇重生,倒是真的有可能受限於這個名號,從而無法攪動風雲。
丹陽太守,關內侯孫堅,因領兵平定嶺南蠻亂,晉為烏程侯,另加封丹陽將軍,號:「江東猛虎」!
吳郡太守,淮陰侯韓言,同樣因領兵平定嶺南蠻亂獲封。
只是淮陰侯這個名號是傳承韓信,榮耀的意味更大於封地,所以並未令晉他爵,而是保留了此前的爵位。
另加平吳將軍,號:「再世淮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