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城內分析,雙方算計
「匈奴此戰雖然被我們擊殺數千人,糧草也被燒掉不少,但在根本上並沒有傷筋動骨,況且他們還沒有攻到最為富庶的地方,相比於他們此前的損失,現在撤退豈不是吃了大虧?為什麼要主動撤軍?」
聽到李儒的話,袁紹表示不能夠理解。
縱使己方援兵到來,匈奴也不至於膽小到直接撤軍吧?
「大概會是這樣。」
秦正與袁紹也算面熟,見對方疑惑,隨口解釋道:
「你身居雒陽,不懂匈奴內部複雜的情況,鐵木真與阿提拉雖然表面上達成共識,但他們都不是甘居人下的性格,終究還要為了匈奴唯一的單于進行爭鬥。」
「現在兩人雖然名義上是相提並論,但實際上鐵木真一直要壓過阿提拉一頭。然而這次戰爭中,鐵木真損兵折將,同阿提拉相比,實力已經處在了劣勢。倘若戰爭繼續進行下去,雖然勝負難料,但他必定會付出更加難以承受的代價。」
「假如阿提拉趁勢進攻,則可以大幅度吞併原本屬於鐵木真的領地與勢力,面對近在眼前的利益,他必然會做出選擇。而等待鐵木真的,或許只有敗亡一條道路。」
秦正搖頭道,如果一切成真,他並不認為鐵木真能夠在遭受如此打擊之後東山再起。從一無所有到如今田地已是不易,被徹底擊垮以後再想重回還要艱難十倍不止。
就連他自己,重生之後都曾經對人生目標產生了深深的懷疑,好不容易才堅定了重登九五的決心,如此氣量,非同常人。
雖然鐵木真的經歷也堪稱出彩,隱忍而發堪比古之勾踐,但相比於自己,還是有一些差距。
「如此簡單的道理,鐵木真自然也可以看出,所以,倘若不想因為鏖戰與不甘心拖垮了整個勢力,他必須要選擇撤軍。」
袁紹恍然大悟,自從援軍到來那一刻開始,鐵木真已經進退兩難,無法取勝,此刻撤兵,算是最佳解釋。
「但某不認為他們會甘心退卻。就算鐵木真能見大局,必然會有一些不甘心的部族首領不會同意撤軍。」
項明皺眉道,他曾經仔細研究過匈奴的軍隊構造,儘管單于是最高統帥者,但那並不意味著鐵木真就可以在軍隊中一言九鼎。基於他們的社會形態,如此龐大的軍隊更像是數十個部族共同組建的聯軍,鐵木真只是聯軍盟主,但對於軍隊的實際掌控權還把控在各個首領手中。
而匈奴掠奪物資之後,往往會根據部族實力進行分配,現在得不償失,總會有一些部族首領不同意撤兵的計劃。
「倘若他們放棄攻城的戰術,像他們數百年來做的那樣直接分散襲略村莊,以他們的機動性,會很麻煩。」
這才是項明最擔心的一點,匈奴南下劫掠向來都不會針對大型城池,這樣雖然不能直接掠奪大城的豐富物資,但積少成多,倘若他們派出全部兵力掠奪村鎮,能夠掠走什麼還在其次,主要是百姓的安危完全得不到保證。
這一次是趁大漢空虛,才大膽地進行攻城,卻慘遭失敗。可一旦他們重新選擇以前的戰術,對於漢軍來說才叫做防不勝防。
「這倒也不失為一種可能。」
李儒點點頭,他也並非算無遺漏的頂級謀士,難免會有想不到的地方,經項明提出,才想到自己曾經的紕漏之處。
「但無論如何,他們不會繼續進攻張掖。」
李儒補充道。
項明點點頭,繼續道:
「某認為,他們必定會放棄進攻張掖,而是會分散開來,對附近的村莊城鎮進行襲擾劫掠,意圖將其損失降到最低。我們防不住他們所有,但可以提前埋伏,重創一部分匈奴。只要我們儘可能地對他們造成殺傷,讓這一次鐵木真付出無法承受的代價,他們才會真正心甘情願地退兵。」
「如此一來,他們的實力進一步受挫,我等只需靜待,阿提拉自然會坐不住發動戰爭,我等只需坐守涼州,笑看虎狼相爭,豈不美哉。」
項明的話讓李儒眼前一亮,項明的提議和他的想法不謀而合,用計的最好水平莫過於驅虎吞狼,讓敵人內鬥,自己靜待時機進行最後收網,如此一來,匈奴可定。
儘管這個計劃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起成效,但他們還算年輕,等得起這風起雲湧。
「只是,我們現在應該明確他們有可能進攻什麼地方,好提前進行埋伏。」
秦正一語道出問題的關鍵。
「地圖。」
項明招招手,隨即有一旁的士兵將涼州地圖捧了過來,項明伸手接過,攤開擺在案上,用手點指。
「諸位請看,匈奴自張掖戰敗,兵力剩餘六萬餘,以最壞的情況估計,他們會分散成十股以上的隊伍分別進行劫掠。」
「而他們還必須要考慮到退路問題,要留下一兩萬人守住陽關和玉門關,防止我們關門打狗,所以每一支隊伍最多不過三四千人。」
「由於能夠以戰養戰,因此他們最不擔心的恐怕就是糧草問題,不能單單考慮張掖附近的村鎮,更遠的地方亦有可能。」
「某的建議,是附近的令居,枝陽以及相對富庶的榆中和平襄四郡,不知諸位覺得如何?」
眾人的視線都聚集在那一張地圖之上,紛紛點頭稱是,這並不是奉承,而是項明的分析的確在理。
令居和枝陽二郡與張掖距離不過百里,村落更是數不勝數,匈奴軍完全有機會掠奪大量糧食之後徹底消失,最終跋涉數百里襲擊榆中郡和平襄郡,獲得大量物資,最終回撤。
項明雖是預測,卻將種種可能都涵蓋其中,就算是李儒,也挑不出任何問題。
「那我們就商量一下具體在什麼位置布置埋伏。」
秦正也覺項明所言有理,原本對項明的忌憚又多了幾分,此人必將會成為未來登帝途中最大的障礙。只是此時同為漢臣,還不能夠翻臉,否則秦正都要想下手除掉項明。
就這樣,漢軍與匈奴這一夜便都在推測敵人舉動以及布置己方行動的過程中度過,雙方機關算盡,最終結果如何,未經戰鬥還不知曉,但雙方都明白,自己接下來的舉動,將徹底改變整個戰爭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