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對坐茗茶,蔡邕勸誡
「此處,便是五經博士校書之所,項郎中若是有興趣,也可以來此校書治典,當然,紙筆任取。」
蔡邕領著項明來到一處靜謐的三層小樓,周圍儘是方露春芽的花草樹木,環境清幽,他輕聲推開小樓樓門,只見下層有數個小屋,裡面案榻整齊,屋雖小,卻也五臟俱全,樓內只有兩三名埋頭工作的五經博士,聽到蔡邕的推門聲,也沒有抬頭,專心執筆,在灰褐色的紙上奮筆疾書。
蔡邕之所以有此言,是因為頌風閣文士按月供奉紙墨,多者,需要眾文士自掏腰包。
本來正常月俸足夠頌風閣文士書寫,他們並不需要書寫太多東西,當靈感來了,一蹴而就便可。
可項明不同,他埋頭練字一個冬天,紙墨錢便花了不少,如此軼聞在頌風閣也是隨處可知,就連蔡邕都知道了此事。
項明打了個哈哈,他倒是不怎麼心疼花銷,畢竟他身後有著江東四大世家的百年積蓄,就算揮金如土,也足夠支持數年。
蔡邕嘴上說著,腳步卻沒有停止,帶著項明有過小樓中層,登上小樓上層。
這一層並非是他修史之所,卻是歷代東觀郎辦公休憩之地,居高臨下,可俯瞰整個東觀,雕欄精美,僅次於皇宮。
頌風三閣雖然造型宏偉,而其為吟詩作賦之地,大氣磅礴的同時卻少了幾分文人特有的雅緻淡然,而這些在此小樓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蔡翁當真好雅緻,如此美景閑情,怕是當朝陛下,也要羨慕不已。」
項明不知不覺中更改了對蔡邕的稱呼,這樣聽起來更加親近,不單單是因為蔡琰而有意接近,而是項明自覺兩人關係到達了這種程度。
果然,蔡邕聽到項明稱呼,露出笑容,道:
「早就覺得官職相稱有些疏忽,項郎中如此稱謂令老夫甚是欣喜。」
「明本是晚輩,蔡翁叫明乾元便是。」
項明聽出了蔡邕言語間的疑問,同樣笑道。
蔡邕回身拿出一陶制小壺,倒出熱水,沏上一壺茶,行動之間的淡然閑逸,已經全然沒有將項明當做外人的意思。
「蔡翁何須如此?沏茶之事便交給下人便是。」
項明幾次想接過蔡邕手中水壺,卻被對方阻止,於是出言問道。
蔡邕坐在項明對面,抬手端起茶杯,靜靜看著茶葉在水中緩緩旋轉,緩緩答道:
「東觀之中,沒有下人。更何況,會泡茶,才能懂得品茶,人間百味,盡在茶中。」
蔡邕說得雲里霧裡,項明不解,舉起茶杯喝了一口,贊道:
「好茶,比之日前與蔡翁在茶肆所飲香上不止一籌!」
蔡邕不置可否,輕品一口,放下手中茶杯,淡淡道:
「茶肆之茶,乃早春之新茶,配以北邙之春泉水沏之,茶味甘甜。老夫之茶,是自東市買來的粗茶,取井水沏之,同茶肆的茶相去甚遠。」
項明面露尷尬,不想蔡邕竟如此耿直地拆穿自己。
他不懂茗茶,在他口中,茶味多是大同小異,他之前在蔡邕面前表現得茗茶,不過是學著其他人,做個樣子罷了。
再好的茶,入了項明之口,無異於暴殄天物。
蔡邕卻全然不顧項明尷尬,哈哈大笑。
「初見乾元,便覺你血氣方剛,才華橫溢,只是……」
蔡邕有意地停頓一下。
項明猛然抬頭,不知不覺,自己已然被老人注意很久,他很好奇,自己在蔡邕眼中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
「乾元啊,你的心……不靜。」
蔡邕一言,如石破天驚,直擊項明內心。
「請蔡翁教明。」
項明站起身來,拱手行禮道。
蔡邕既然說出這樣的話,自然是想要指點自己,他雖然擁有最為廣博的見識,單論智慧與閱歷卻遠遠不及蔡邕,聽聽長者的意見。
「少年郎,銳意進取,意氣風發,原本是好事,可乾元你的身份太過特殊,雖然你刻意壓制著自己的衝勁,但在老夫看來,還是過於明顯,有些操之過急了。」
蔡邕對項明的禮貌報以微笑,但說的話卻還是如同尖刀一般刺入項明的內心。
「老夫都可以看出,何況掌控朝堂的陛下?實話實說,陛下曾因你之事單獨找過老夫,雖然沒有對你不利的言辭,卻充斥著防備。」
蔡邕的話令項明脊背有些發涼,雖然他不怕劉宏,但這種計劃被對方看穿的感覺絕對不好。
不,劉宏並沒有看出自己意欲何為,但自己最近的表現還是有些操之過急,引起了劉宏的防備乃至懷疑。
現在想來,自己蟄伏數月,突然入北邙獵得碩虎,又跟隨春獵獵殺巨羆,更是提出進入東觀,這一系列行動看似正常,但結合自己的身份,無疑會使得劉宏相當懷疑自己的動機。
「明,受教了。」
項明原本就打算在東觀讀書,此時更是堅定了蟄伏東觀的想法,一些其他的打算,都暫時拋到腦後。
蔡邕還想繼續說些什麼,但看到項明的眼神,便知對方將自己所言聽了進去並加以反省,對方本就是天資聰穎之輩,自己點出問題所在已經足夠,沒有必要幫他深入分析。
想到這裡,蔡邕笑道:
「好了,你能夠明白便好,如今你已經入得東觀,記住那處禁忌之地還有羽林把守,你不便踏入,此外除修史與你無關,東觀你可隨意走動,若是能上疏幾折,談論你的治國建議,可能會讓陛下更快放下心中芥蒂。」
「但願如此吧……不過,明有一事相求,還望蔡翁應允。」
項明謝過蔡邕,話鋒一轉,道。
「哦?何事?」
蔡邕頗為好奇,不知道項明有什麼事情請求自己。
「雒陽令周異之子周瑜,天性伶俐,慕名至明門下,而明才疏學淺,恐誤人子弟,故而請蔡翁收之為徒,方不負周瑜向學之心。」
這番說辭,是項明早就準備好的,既不暴露自己與周瑜關係,又能夠讓蔡邕知曉周瑜迫切求學的心情。
「這有何難?老夫與周異也算有過數面之緣,不過多一門生而已,老夫閑著也是閑著,教導弟子正是老夫所擅長之事。」
蔡邕聽完項明的請求之後,沒有猶豫,便一口答應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