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袁術欲攻徐州
曹操在濮陽和呂布相持不下,還想要先來攻伐徐州的想法,遠在徐州的荀逸這些人並不知曉。但即便知曉了,也不會在意。
這就和曹操的眾幕僚所想的那樣,你曹操在兗州起家的,這兗州都收不回來,還想著能打下徐州?即便打下來,又怎麼可能守得住?真以為劉備是那麼容易欺負的嘛?
與其擔憂,這曹操會不會還來攻伐徐州,還不如擔憂一下那南方的袁術會不會一怒之下興兵!
這位四世三公的袁公路,此時在南方實力也是極為強勁。這袁氏的勢力,可以說是遍及天下!北方袁紹就不說了,南方的袁術這才起家,就擁有這天下第一郡的南陽,這勢力橫跨荊、豫兩州。哪怕是後來孫堅敗於劉表,匡亭之戰敗於曹操。袁術依舊能棄南陽,而轉向東南,獨據九江,爭奪揚州。
其他人能夠有一處立身之地,都極為艱難。袁術卻能夠任意挑選地盤,這天下州郡彷彿都有他袁氏的勢力在!
雄據江淮之地的袁術,在知曉劉備成為徐州之主后,他是真的有吃驚了。他還不知曉,這天底下居然還有劉備這麼一位人物!
這也怨不得袁術,年輕時的劉備去雒陽求學時,論家世地位,都不可能成為袁府的賓客!後來,劉備討伐黃巾,從公孫瓚征戰袁紹,北海救孔融,這才略有薄名。待到徐州大戰,劉備前去援救陶謙,那都只是一個配角。
這麼一個不知名的人物,到底是怎麼執掌徐州的?
袁術很快在九江厲兵秣馬,放出消息來要奪取徐州。
一時間,徐州上下惶恐不安!
廣陵太守趙昱立即整軍備戰,防止袁術領軍北上。
袁術雄據江淮,擁有九江、丹陽、汝南、魯國以及潁川、梁國、沛國一部分土地。他要想攻伐徐州的話,陸路可以從九江進下邳,水路可以從丹陽過長江取廣陵,廣陵不可能不防備的。
剡城,劉備才處理完陶謙的喪事,好不容易松下一口氣,可知曉袁術將要討伐的消息,頓時憂心忡忡,召眾人前來府衙商議。
「左將軍欲要圖謀我徐州,下邳、廣陵兩郡為我北境屏障。趙廣陵有清名,惡於袁術,定會有所防備。唯有這下邳國相笮融,恐怕會屈從於左將軍,依我看,應該儘快發兵下邳,討伐笮融!」
東海都尉曹豹率先說道。
然而,他才說完,便立刻有人反對,「笮融獨據下邳,這是有自立的野心。可下邳在我東海和九江之間,明公若是要在此時討伐笮融,笮融是畏懼明公還是畏懼左將軍呢?使君討伐,恐怕會讓笮融勢急,而從左將軍!」
反對的人,正是荀逸。
荀逸也是看過兵書的,也不知曉這個曹豹是真的無知,還是不懷好意,這時候去討伐笮融?那不是逼著笮融跳反嘛。
「徐州方才結束戰亂,府庫中的錢財糧草不足,不宜征戰。」
麋竺這位別駕從事也勸道。
「笮融獨據下邳,今若不討伐,勢必為之禍患!」
曹豹冷哼一聲。
「論及這州中禍患,這笮融哪裡比得上開陽的臧霸等人?開陽相距剡城兩百餘里,這才是必須先應討伐的!」
治中從事曹宏,亦是勸說。
這就是手底下人多了的局面,眾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這看起來,每個人說的都很有道理,可身為人主的劉備,卻是要聽從最正確的決定。
首先,可以先排除討伐臧霸的可能性。這曹宏或許沒有說錯,臧霸等人吞駐開陽,那真的是掣肘之患,很大的程度上威脅到剡城。可此時面對的是南邊袁術的威脅,臧霸這些人,只可安撫,哪裡能去討伐呢?
其次,在征討曹豹的問題上,那自然是荀逸的說法比較好!
麋竺以府庫錢糧不足,不宜征戰,這也是反駁曹豹以及曹宏的說法。
然而,荀逸才和劉備來到徐州,這身份地位以及名望,並不能夠壓住曹豹以及曹宏,麋竺這位別駕從事又沒有直言反對曹豹。因此,劉備朝著一邊默不作聲的陳登詢問道,「元龍以為如何?」
「我以為,應該聽從麋別駕和荀長史之言。且不說這糧草匱乏,若要討伐,必先征糧,這各郡縣尚未安定下來,此舉必將會引起很大的動蕩!」
陳登回道。
荀長史,也就是荀逸。
前段時間,劉備為了處理陶謙的喪事,政務、軍務繁忙。這政務的事情,這州中別駕、治中從事都有了,劉備不可能將他們罷免,任用荀逸。可也不敢苛待荀逸,所以任命荀逸為長史,幫忙處理一些軍務。
「不討笮融,那麼讓左將軍擁有下邳,所造成的動蕩,豈不是更大?」
曹豹面色憂慮的說道。
荀逸卻立刻反駁道,「左將軍若是真的想要攻伐我徐州,那絕不會從下邳,而應該從丹陽過長江,取廣陵!擁有廣陵之後,從九江、廣陵兩地攻取下邳,豈非更好?他要是真的攻伐下邳,反而會使得笮融求援於州中!」
「那如公樂所言,左將軍要取廣陵,我們又應該如何呢?」
劉備問道。
這時候,陳登卻是站出來解釋,「左將軍不大可能從廣陵進軍的!趙元達在廣陵治理近一年的時間,廣陵民心依附,有一戰之力!況且,左將軍去年才讓吳景取丹陽,丹陽還未曾依附。從丹陽進取廣陵,還要越過長江,多備船隻。此外,左將軍這幾年來,年年征戰,敗多勝少,軍心不穩,應休整,而不會繼續起大軍討伐!」
「這麼說來,左將軍不會攻伐下邳,也不去攻伐廣陵,那麼他厲兵秣馬,放出消息欲要討伐我徐州,那又是為何呢?」
曹豹皺了皺眉頭。
「廬江!」
陳登面色肅然,「去歲,左將軍兗州之戰敗於曹奮武,才轉向九江,擅殺揚州刺史陳溫,又派吳景取得丹陽。可想而知,此人行事,何等之急!而這廬江在九江之側,廬江太守陸康豈能附從於擅殺州官的左將軍?左將軍屯重兵於壽春,欲要以九江為根基,怎會不急迫著奪取廬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