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治喪
望著劉備真的收下了那印、綬,陶商的表情如釋重負一般。
大漢安東將軍、徐州牧,這印綬的分量太過於沉重,他是斷然背負不起來的!能夠將徐州交給值得託付的人手裡,這也是他父親的遺願吧!
陶謙臨終前,還是帶著愧疚而走的。曹操的兩征徐州,徹底將陶謙的心氣給打垮了。數十萬子民,因為他陶謙的緣故,慘遭屠戮,郡縣為之殘破,終究是他陶謙有愧於徐州。
相比較於陶商的如釋重負,曹豹的表情卻好像是吃了屎那般難看!
他知道陶商是不反感劉備的,可沒有想到陶商居然都不他商量一下,便將這徐州牧以及安東將軍的虎符和印綬交給了劉備!
僅僅只是一個陶商,那是絕對沒有能力做出這樣的決定的。
真正的決策者,還是那位將印綬拿給劉備,身材較為瘦小、膚色白皙的曹宏。
毫無疑問,這分明就是曹宏看大局已定,才會順著陶商的意思,承認劉備的地位了。
曹豹極為惱怒!
他惱怒的不是陶商、曹宏他們順承劉備。而是他們有這個想法,卻從來沒有和他商量過。
憤怒之下的曹豹將目光轉向許耽,卻發現許耽的面色極為平靜,似乎也早就知曉此事。
即便不知曉,那又如何呢?
難不成還真的要摔杯為號,安排刀斧手將劉備砍成肉泥嘛?
曹豹終究只是一個武人!
從一開始,他就沒有明確的目標!既不想屈從於劉備,也不敢有獨據徐州的想法,更沒有附從於哪方勢力。即便是拉攏曹宏、許耽他們這些陶謙的舊部,可卻是各懷私心,互相不服。
說白了,他反對劉備進徐州的原因,還是在於他不捨得他的那點兒兵權。而不是以為他比劉備強,更有資格保全徐州。
這眼看著局勢朝著劉備那一方倒去,卻仍然要拉著其他人,為那一點兒私心爭取最大的利益化!只是,他是如此想的,可又哪裡考慮過其他人的想法?
「玄德公能夠成為我徐州的方伯,我徐州五郡一定能夠太平啊!」
曹宏望著那有了印綬的劉備,微微俯身進言道。
方伯,也就是牧守的一個尊稱。
劉備收了印、綬,那自然就是大漢的安東將軍、以及徐州牧!那麼,別人呼為方伯也沒有什麼毛病。
然而,陶謙將徐州讓給劉備,卻終究是沒有朝廷的認可的,那隻能算是私相傳授。劉備即便是領了徐州,這個徐州牧也是自為名號的。假若劉備名氣高的話,那麼自號徐州牧也沒有什麼問題。猶如袁紹自號車騎將軍、袁術自領揚州牧那般。可如今的劉備,名氣哪裡能跟二袁相比較呢?
同樣的事情,人家二袁能夠做得,劉備不一定能夠做得啊!
因此,劉備推辭道,「我知道陶公臨終以徐州相託付,諸君也迎立我為徐州之主,皆是因為徐州身處動亂,還需一人暫領徐州!備不才,只能夠暫時成為徐州太守,保境安民就行了,哪裡奢求成為徐州方伯呢?」
曹宏一時語塞。
這大漢安東將軍、徐州牧的印綬你都掛起來了,然後說你只想做徐州的太守,而不想做徐州的方伯?都是私相傳授,有什麼不一樣嘛?
還真有點兒不一樣!
劉備不想成為徐州的方伯,還是在顧忌南方的袁術。眾所周知,袁術現在名義上還是徐州伯。別管朝廷認不認可,他袁術有袁家的底子在,其他人認可就行了!
這印、綬劉備是要收的,不收那就真的沒有名分了。只是,這徐州方伯的名號,他劉備名望尚淺,倒是可以自降身份,以免引起袁術更大的反感。
本來還想著能夠阿諛奉承一下的曹宏,卻沒能跟上劉備的腦迴路,差點兒尷尬至極。
好在麋竺及時解圍,「依我看,這徐州方伯的事情,還可以緩一緩的!應當先表奏朝廷,方才名正言順!如今應該先商議一下,陶公的治喪之事的!」
這提起陶謙的喪禮的事情,眾人表情頓時肅穆起來。
不論是劉備、麋竺、陳登他們這些人,還是陶商、曹宏、曹豹他們這些人。在面對為陶謙治喪這事情上,那態度都是相同的。
一定要風風光光的大辦!
陶謙怎麼說也是一方諸侯,為了顧忌徐州的形勢,放在家中這麼多天,秘不發喪,也是夠委屈的了!這喪禮還不搞得隆重一點兒,這還怎麼對得起人家?
在場的諸位,基本上都是陶謙的故吏。不管陶謙生前待他們如何,這死後你都要給陶謙盡禮的。畢竟嘛,這死者為大!
陶商作為陶謙的長子,這喪禮的事情,本應該是他全權負責。然而,他卻好人做到底了,將治喪的事情託付給了劉備。
這可不是一般的重任!
兩漢時期,極為重視這葬禮的事情。社會的風習,可以說是厚葬成風。這葬禮越隆重,越能體現齣子孫後代的孝順,以及死者生前的「偉大」!
一般來說,死者的親屬定然是不會讓他人來舉辦喪禮的。這萬一出了什麼差錯,那恐怕也沒有顏面去見先人了!社會的輿論,一口唾沫都能夠將你淹死!此外,為死者舉辦喪禮的話,也是能夠繼承他生前的人脈以及人情關係的!算得上是他的「政治遺產。」
名望越高的人,他遺留下來的政治遺產也就越大,那是能夠輕易的轉讓給別人的嘛?
這要不是劉備是陶謙的「繼承人」,那陶商也是定然不會將此事託付給劉備!
再者,這也是因為陶商也想明白了。
這就是一個亂世!
陶謙告誡過他們,他去世之後,讓他們不要想著什麼爭雄。否則的話,那隻會淪落為他那樣的結局。西面的曹操,這一大家子都因為他死了,雙方几乎是不死不休的結局。而以曹操的才能,只怕是十倍於他們。為了避免慘遭屠戮,還是應該苟全性命,不讓陶家絕後了才好。
因此,陶家兩兄弟都不準備出仕了,那自然也就不在乎陶謙所謂的什麼政治遺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