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之扶持劉備> 第四章 君子之約

第四章 君子之約

  黃巾蛾賊之亂后,天下逐漸崩壞,沿途盜匪極多。太平時期,哪怕是一個窮書生都敢遠赴千里之途,可如今,哪怕是田豫這樣有點兒勇武的人,都很難獨自一人遠走。

  這也就是為什麼劉備會給田豫安排扈從的原因。

  田豫強忍著悲傷,帶著幾個扈從,往北而去,才走不到幾里地,忽然聽到不遠處傳來的歌謠聲。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時值六月,驕陽似火,哪裡有什麼芳草碧連天的景象呢?

  只不過,這聲音中,卻倒是慘雜了幾分悲傷的情感,這倒是讓才相別劉備的田豫,更加有些傷感了。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歌謠繼續傳了過來。

  田豫豎起了耳朵,一般的民間風謠大多都是有很強的針砭時弊以及讖緯之說這樣的目的性,可這首歌謠,似乎在述說的別離?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聽到後面這幾句后,田豫立刻尋找這聲音的來處,將目光放在了不遠處的短亭。

  秦漢時期,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長亭。長亭有亭舍,也就是住的地方,還有專門的亭長、亭卒來管理,在地方上還會起到緝捕盜賊、維持治安等作用,而短亭卻真的只是讓行人用來躲避風雨,歇腳的地方。

  此時的短亭中,田豫的兩位相識卻在那邊久侯。

  「憲和、公樂,為何在此?」

  田豫從馬上下來,微微整理了一下衣著,然後朝著不知道等待多久的簡雍、荀逸兩人行了一禮。

  荀逸、簡雍於是回了一禮。

  然後,簡雍就忍不住先說了,「國讓,難道非走不可嘛?陶徐州才病逝,使君定然會成為徐州之主的,建功立業,就在眼前!此時若走,豈不是憾事!」

  這些年的奔波,使得劉備身邊從幽州一起走出來的舊部也是越來越少了,而文士,也就只有田豫和簡雍兩個人了。現在田豫這麼一走,那就只剩下簡雍一個人了。

  也是令人唏噓。

  故而,哪怕是知道田豫去意已決,簡雍還是想勸一下。

  「使君若是能夠成為徐州之主,那自然是極好的,可要建功立業,只怕也是有些困難。」

  田豫自嘲的一笑,「今使君身邊,也有陳長文、袁曜卿這樣的名士輔佐,哪怕是沒有我,也依舊能夠成一番事業。可我母親遠在幽州,垂垂老矣,萬萬不能沒有我的!昔日年少,不聽家母之言,為了志向而隨使君四載,今日若還不歸鄉,枉為人子!」

  兩漢時期,孝道那是看得十分之重的。

  田豫的話,實在是讓人難以反駁。

  為母親而辭去,還有什麼可勸說的?即便是劉備萬分不舍,也斷然不會挽留。如果強行挽留,田豫的母親真的有什麼意外,而田豫不能為其養老送終后,反倒是成了仇人。

  「此一別,可還回來?」

  荀逸忽然問道。

  他到底才來劉備軍中,哪怕是和田豫認識,可並不是那麼熟。可他好歹也知道田豫可是一位良才,這麼錯失了,實在是可惜。

  「不知。」

  田豫茫然搖頭。

  他是真的不知道還能不能回來,這一走,定然是要照顧他老母親直至去世的。

  說不定,他母親長壽,還能多活很多年呢,那時候誰知道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可多半,只怕是回不來了!

  田豫到底還和簡雍有所區別,他是有宗族的!曾經年少時,往奔劉備,不僅僅是因為劉備的個人魅力,還因為那時候劉備在幽州混呢。這個時代,人們的鄉土觀念很深。若非迫不得已,實在是沒有人會背井離鄉的。

  荀逸看出來了田豫此時內心的猶豫以及掙扎,長嘆一聲,「國讓難道真的就這麼棄使君而去了嘛?這四載的艱苦,還是讓你覺得使君在這數年之內,依舊是難以成事的!」

  「使君志向遠大,且禮賢下士,仁德無雙,定然能夠成事的……」

  田豫話才及一半,忽然止住。

  他是堅定劉備能夠成事的。

  可這數年之內,恐怕極為艱難!

  他若是真的篤定劉備在這數年之內能夠成事,那麼便不會這麼堅定的在此時而去了!

  「使君若成為徐州五郡之主,這數年之內,難道不能成事嘛?」

  簡雍也看出來田豫的猶豫遲疑,不忿的說道。

  他只覺得不值!

  劉備白手起家,能夠走到今天這一步,不知遇到了多少挫折和打擊!可無論怎麼做,依舊是不為人所看好。所有人不是質疑劉備的個人能力,只是感慨於他出身卑微,在這樣的環境下,還堅定著以人為本的理想和抱負,實在是太難了。

  若不是前漢有漢高祖劉邦以區區微末的亭長之位奪得天下,後漢又有世族光武帝劉秀這個在家耕田的農夫重建大漢天下,以致於很多人都覺得他劉家有這樣的天命在。這換成別姓的,只怕連一絲被人看好的可能性都不會有!

  田豫立在原地,久久沉默。

  良久之後,他才轉移話題,卻是詢問起了那歌謠,「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呢!此民謠出於何處,為何我在鄉里之間從未聽聞過……」

  簡雍將目光看向荀逸,「此乃公樂所作,還未曾有人傳唱過,國讓你自然是未曾聽聞過。」

  兩漢時期,還沒有詞的出現,文學上流行的是詩經和策賦。這詩的文體還是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都極少,更不用說詞了。這詞的興起最早也只能追溯到唐朝。

  這首近代李叔同所作的這首送別,在這個時代看來,算不上是文學,只能說是民謠。

  但即便如此,這送別詞里蘊含的情感,那卻是共通的。在這樣的場景下,吟唱出來,更是讓人徒增傷感。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田豫輕輕吟唱著,不知覺間,眼淚居然流了下來。這何嘗說的不是自己呢?這一生,又能有多少真正的知己呢?棄了劉備,他還能找到那個和他志同道合的主君嘛?

  「這個天下,永遠也沒有第二個劉使君了!」

  荀逸深吸一口氣,堅毅的語氣說著,「國讓,我要和你作一個君子之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