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出分
我相信老天爺是公平的,有付出就一定會有回報,不過回報率不一樣罷了。可我更相信幸運女神的存在,時不時的光顧人間,給人們帶來好運。
雖然我一直覺得自己學的不好,考的不行,不過成績出來后,令我們全家大跌眼鏡,家裡除了媽媽,我們全部近視眼。
我竟然考了472分,滿分是750。考試前學校的幾次模擬考試,我的成績都是在400分左右的,這個成績可謂是大大出乎意外,472分,這個成績一定可以走個大專,差一點的本科也沒問題。
因為模擬考試的成績是我們報志願的依據,我的這個分數段重點放在好一些的中專上,大專可以報一個冷門一些的,看看能不能撿個漏。所以高考成績一出來,家裡人都驚呆了。
而且我還不是第一個知道自己成績的,成績是需要去學校找班主任老師去取的,每人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班級、姓名、考號,每科成績,總分。哪天出成績不是固定的,知道就在那幾天,老師讓學生那幾天去學校看看。
我因為不認為自己能考上,所以也沒急,出成績那天我們五個去錄像廳看錄像去了,差不多中午十二點才回來,回到家看見媽媽沖我直樂,我都有點毛骨悚然了,以為家裡發生了什麼事情,媽媽說,當她下班回家的時候,看見門把手上夾了一張紙條,打開一看是我的名字和分數,媽媽手裡握著紙條讓我猜猜考了多少。
我一把搶了過來,說:「分數出來了,誰送來的?」
「不知道,回來的時候這條已經在門把手上了。」
「估計是趙林,他說下午和我一起去看成績。」
我邊看成績邊和媽媽說著,一看成績我也非常高興,不用去當工人了,這個分數能夠考上了。
媽媽語重心長的和我說,「要是少看兩本課外書,不止這個分數。」
「拉倒吧,這次成績純屬超常發揮了,我還是幸運的。」
分數線下來時,媽媽這個後悔啊,我的分數夠了本科線,不過我的本科報的太高,根本走不了,當初就沒有想到能進本科線,隨便挑的本科院校,所以我特贊成現在的孩子在知道成績后在報志願,少了多少遺憾啊。
最後我走得是我報的專科的第一志願第一專業,林學院的傢具專業。玥玥考的也不錯,分數走本地師範學院的本科還綽綽有餘,大家都打趣她說沒法借著求學的機會出去領略祖國大好河山,她到無所謂,也理解家人關心她的身體,不讓遠行的想法。她表示可以去找我們玩,周慧在北京,瑩瑩在長春,冬梅在鄭州,我在吉林。
沒幾天就開始有收到錄取通知書的了,學校的大紅榜天天在更新著,媽媽比我心急,時不時去學校問問,我呢,沒有了開始的興奮,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瘋玩當中了。
終於也可以上大學了,不再因朋友們的優秀而暗自傷心了,終於不用當工人了,畢了業怎麼也是幹部待遇,國家給安排工作,北方人的觀念一直比較保守,一定要有好單位,有固定工作才算是安穩了,不同與南方人,一般都要有自己的買賣,愛做生意,思想活躍開明。
玥玥先收到了錄取通知書,考入了她喜歡的中文系,圓了她文藝女青年的夢想,隔了幾天我也收到了林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專科。媽媽看到和我成績差不多的有走本科的,又一次後悔,沒有好好考慮本科的志願,還埋怨我怎麼不在多考幾分,還能上本科,我也是無語了,已經超常發揮了,人怎麼就不能知足呢。
媽媽還說,這個成績也能走咱們市裡的師範學院的本科了,我心裡說,就我這吐字不清的毛病,當老師,那不是誤人子弟嗎。
我最高興的是,我可以離開家,去吉林市了,天高任鳥飛,我骨子裡一定有不安分的基因,一想到可以離開家就開心的不得了,再也不用偷偷摸摸的看小說了,天高皇帝遠,終於不再受媽媽的嘮叨了,我——解放了。
這個暑假玩瘋了,終於放下包袱輕裝前行了。我和朋友們差不多天天都要聚在一起,不僅是我和閨蜜們,還有我們高中的那個班,也是經常的往一塊聚。
我們高中的班級心特別齊,主要是源於高三時我們班男生和校外的小流氓的一次打仗事件。事情的經過是這個樣子的,我們班在下午的體育課上踢足球,有校外的小痞子進來拿了我們的球不給我們,我班男同學當場就仗著人多搶了回來,肢體上發生了小碰撞,對方揚言放學時在校外堵截我班男生,於是我們班全員出動,無論男女,送那些涉及到這個事件的主要的五六個男生,分別把他們送回家后在各自回家,這樣做差不多堅持了將近一個月呢。
班級的凝聚力就這樣形成了,後來在老師和家長的干預下,那群小流氓才算罷休。這麼多年的求學生涯,我最難忘的還是我的高中三年,它不僅治癒了我的磕巴,而且高中我們班的心齊也給了我集體的榮譽感和自豪感,更是給了我一生的朋友,閨蜜們,還有一生的愛人,老公。
朋友們為我高興,糾集了放假從外地回來的同學,以慶祝我考上大學為由,我們一起去了家在農村的一個同學家裡聚會。
他家很遠,而且不通公交車,準確的說是,公交的終點站距離他家還有不短的距離,我們只能騎自行車去他家,從市裡騎車要四五十分鐘,從那輛唯一的公交終點站出發騎車還要二十分鐘呢,我那個同學沒有住校,每天天不亮就從家出發,騎自行車上學,從來沒有遲到過,即使是颳風下雨,漫天飛雪,我那個時候就非常佩服他,這得有多麼大的毅力啊。
我們基本上是兩個人一台自行車出發去他家,還有早到的同學去公交站接沒有自行車的同學。我們自帶酒水、熟食、肉類、水果等等去了他家,採摘他們家綠色無污染的新鮮蔬菜,自己動手,做了滿桌子的美味佳肴。
我們那個年紀,家裡都不是獨生子女,基本上父母都是雙職工,所以我們中的大部分都會做飯,你炒一個菜,我燉一個菜,他涼拌一個菜的,不用多長時間就搞定了一大桌子的美食。
大家坐在一起推杯換盞,眼看著帶來的酒,一個個空了瓶,我們笑著、聊著,好像分別了不是半年而是十年,怎麼就那麼多的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