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績效考核的第一個指標
就在朱祁鈺對於下面中層官員不滿的時候,一南一北兩封奏摺讓他有了意外驚喜。
南面的是南直隸侍講學士周敘的奏摺,帶給朱祁鈺的是驚。
這個周敘他以前沒有聽說過,叫來金英一問才知道,這傢伙居然是周瑜的三十八世孫。
奏摺中從天下大勢講起,洋洋洒洒一大堆,提了八條建議,分別是勵剛明,觀經史,修軍政,選賢才,安民心,廣言路,謹㣲漸,修庶政。
最關鍵的一點是,他在奏摺中提到,或令輔弼大臣隔日隨從,於皇太后簾前奏決大事。
這是什麼意思?
難道這傢伙是孫太后的同夥嗎?
朱祁鈺極為憤怒,不過也沒說什麼,只是把周敘的奏摺丟在一旁,繼續看其他人的奏摺。
沒過多久,朱祁鈺就發現了帶給他喜的那一份,也就是大明北疆山西傳來的奏摺。
奏摺的作者是剛剛升任右副都御使,奉命巡撫山西的山西布政使朱鑒。
朱鑒是福建泉州人,正統七年開始就被任命為山西左參政,之後就一直在山西,招撫流民,清理軍伍,疏通糧道,確保邊戍軍需,是出了名的實幹派。
兵部尚書于謙還曾經提到過朱鑒,說他是高才幹練,不務空名,屬於大明之中少見的懂兵之人。
朱鑒在奏摺中建議,當務之急是認真選將,加緊練兵,停罷宦官監軍制度,將兵權交給總兵。同時加緊整編散兵,召募勇士,清除姦邪積弊,發放太倉陳谷,重懸賞格,勸募義師,徵召勤王之兵,這與朱祁鈺的想法不謀而合,看得朱祁鈺連連點頭。
看罷,朱祁鈺叫過小太監,讓他去請吏部尚書王直過來。
半晌,吏部尚書王直顫巍巍地走了進來。
朱祁鈺看到這個已經七十歲的老爺子,連忙讓人賜座。
等王直坐好,朱祁鈺把兩本奏摺遞給他,直截了當道:「王尚書先看看這兩本奏摺。」
王直疑惑地接過奏摺,翻看了一遍,問道:「老臣看完了,不知陛下這是何意?」
朱祁鈺伸手拿回奏摺道:「今日朕看了這兩份奏摺,感覺到一個問題,希望王尚書能夠給朕出出主意。」
王直道:「陛下請問。」
朱祁鈺拍著兩份奏摺,道:「這兩份奏摺,一份是南直隸侍講學士周敘的,裡面提到了八條建議,分別是勵剛明、觀經史、修軍政、選賢才、安民心、廣言路、謹㣲漸、修庶政,這八條建議句句誠懇,字字珠璣。」
「另一份是山西布政使朱鑒的,他建議朕認真選將,加緊練兵,停罷宦官監軍制度,將兵權交給總兵。同時加緊整編散兵,召募勇士,重懸賞格,徵召勤王之兵。」
「朕觀看之後感覺有些不對勁,又再次讀了一遍,這才發現了其中的問題。」
「什麼問題?」王直剛剛也看過這兩份奏摺,周敘的奏摺他沒有發現一點問題,全篇寫得情真意切,而且每條建議都是切中朝廷現狀,而朱鑒建議停罷宦官監軍制度,但也只是權宜之計,在他看來也是可以暫時接受的。
朱祁鈺拿起周敘的奏摺,反問道:「周學士的奏摺的確提了八條建議,但是王尚書能說出,這八條建議具體要如何落實嗎?」
「這個.……」王直一時有點回答不上來。
他這才發現,雖然周敘的奏摺沒有一點問題,但是也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建議,一時間他怎麼能從奏摺中找出落實的辦法呢?
朱祁鈺看他語塞,又拿起朱鑒的奏摺,道:「山西布政使朱鑒的奏摺王尚書也是看了的,是不是感覺停罷監軍有違祖制呢?」
王直不由自主地點點頭,旋即感覺不妥,又搖了搖頭,道:「此非常時期,當用非常之法,朱鑒的建議雖然有違祖制,但的確能確保邊軍戰力,用在此時也是可以的。」
聽他說完,朱祁鈺把兩本奏摺摞在一起,啪的一下拍在兩本奏摺上,道:「這就是問題所在。」
王直隱隱領悟到了一些,試探著問道:「陛下是說周敘的奏摺過於空洞?」
朱祁鈺點點頭,道:「正是如此。」
「周敘雖然提了八條建議,但是條條空洞無物,洋洋洒洒寫了一大篇,實際上全無用處。」
「而朱鑒的奏摺雖然在某些地方有違祖制,但是卻切中實事,朕一看就明白他的建議該如何做。」
「朕剛剛繼位,國事繁忙,如果只有周敘一個人這樣上書也就罷了,權當休息一下。」
「但是,如果這種奏摺多了呢?」
「朕每天要把一般的時間都放在處理這種奏摺上,那會耽誤多少大事。」
朱祁鈺越說越氣,拍著桌子上的奏摺道:「王尚書,對於這樣的臣子,你身為吏部尚書,是不是要想辦法處理一下呢?」
王直起身跪地,道:「老臣昏聵,請陛下降罪。」
朱祁鈺連忙把王直扶了起來,柔聲道:「朕不是怪罪你,只是剛剛語氣沖了點,王尚書不必在意。」
他剛才在氣頭上,真沒想到會嚇到王直。
王直坐回錦墩上,一臉擔憂地道:「不過陛下,周學士也是心憂天下。」
「當年王振亂政之時,周敘就敢直言勸諫,太上皇也是納了的,還說他給了大明一劑良藥,此時當時滿朝皆知。」
「如果陛下要因此事處置他,那就有可能堵塞言路,再無人敢直言勸諫了。」
朱祁鈺搖搖頭,道:「朕也知道,所以這就是朕今日找王尚書來的原因。」
「朕並非想阻塞言路,也不需要阻塞言路。」
「而是,朕希望群臣的奏疏能夠言之有物,不至於廢話連篇。」
「王尚書可有法子教朕?」
王直算是徹底明白了朱祁鈺的想法,不就是想藉機收拾一下百官,樹立一下威信么?哪裡需要搞得這麼麻煩?
於是王直答道:「老臣不敢當。」
「不過老臣確有一法,可解陛下憂慮。」
「王尚書請說。」朱祁鈺道。
「陛下下一道旨意,讓群臣上奏之時減少務虛之言,務必做到言之有物便是。」王直答道。
「問題是,這個尺度如何把握?」
「還有,朕相信群臣用這種方法寫奏摺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了,如何讓他們儘快做到言之有物呢?」朱祁鈺問道。
王直想了想,道:「群臣都是聰明人,老臣相信他們會儘快轉變的。」
朱祁鈺搖搖頭,道:「這是個習慣問題,沒那麼好改變。」
「那陛下打算如何做?」王直問道。
朱祁鈺用手指敲敲兩本奏摺,道:「朕打算獎賞一下朱鑒,懲罰一下周敘。」
王直知道了他的意思,略一思索,道:「既然陛下要這麼做,那老臣建議,下旨申斥周敘,罰俸半年,至於朱鑒.……」
想到朱鑒也是剛剛升職到都察院右副都御使,王直道:「陛下下旨誇獎即可。」
「同時,陛下可在朝中公開他的奏摺,讓百官傳閱,以便百官更快轉變奏事的習慣。」
朱祁鈺點點頭,道:「王尚書此言深得朕心。」
「多謝陛下誇獎,老臣不敢當。」王直謙虛道。
卻聽朱祁鈺接著說道:「而且,朕希望王尚書能把這一點加入京察之中,作為評判標準,以便群臣更加重視此事。」
沒有加入績效考核的績效指標是沒人重視的,這一點在朱祁鈺前幾十世做人力資源經理時大有感悟。
換到大明也是一樣。
把奏摺寫法加入京察之中,百官必然會更加重視,畢竟這玩意三年一考,直接關係到他們能否陞官,他們不可能不重視起來。
王直思索了一下,點頭答應下來。
對他來說,無非是在京察中加入了一條考核標準而已。
而且這條標準比其他的標準更好考核,無非就是派人去查一下被考核官員的奏摺而已,反正不用自己去,下面有的是書吏呢。
只不過王直不知道的是,這只是朱祁鈺在大明官場推行真正績效考核的第一步,更不知道,在不久的將來,朱祁鈺會使用績效考核這把利刃,把大明官場攪得天翻地覆,他王直也變成了百官暗中行巫蠱之術,用針扎小人的重要目標。
召見完王直,便輪到了右都御史楊善。
前陣子楊善接了個議和的任務,跑了一趟巴圖特部,結果巴圖特部首領阿剌知院正巧不在,等了三天才見到他。
一番詳談之後,楊善帶著阿剌知院的議和結果回到了大明,今天剛剛趕回京師。
御書房內,楊善風塵僕僕地進來,一見面就跪地扣頭,道:「陛下,楊善不辱使命,已與阿剌知院談妥議和結果,今日特向陛下復旨。」
朱祁鈺示意小太監扶起他,笑著道:「楊愛卿辛苦了。」
「臣,多謝陛下掛懷。」楊善趕緊答道。
朱祁鈺請他落座,讓小太監奉上一碗茶水,先讓他喝口茶潤潤喉嚨,然後才問道:「楊愛卿此行,結果想必很好吧。」
他已經看出來,楊善這次談的不錯。
果然,只見楊善精神一震,大聲答道:「回陛下,臣此行收穫頗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