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一節喜歡看武戲
老班主哪兒知道,人家「劉昆」是專門從家裡跑出來的,怎麼可能那麼容易送回去?
何況他家在哪兒?他又不說誰知道!
不過,這劉玉坤在戲班裡的人緣卻是出奇的好。
開始的時候是人帥性格好,不管見誰都是沒開口說話就先笑。伸手不打笑臉人,何況他在他們那些人眼裡還只是個孩子!
劉玉坤不只人長得好而且還大方。
要知道,這種在鄉里村與村之間來回「串台」的戲班子很辛苦的。錢沒有多少不說,來回奔波更不說,為了省錢,除了有一輛馬車拉那些唱戲的道具,他們一行人都是步行穿梭在村與村之間。
如果行走在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地方,他們還得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他們隨行帶的都有鍋碗瓢盆。走到半路的時候,他們就自己動手做飯。在地上支個鍋,柴火隨地取材,食材更是簡單到最簡單。
戲台上將相出入演繹人間故事,台下卻是一把說不出來的辛酸淚。
反正是能怎麼樣簡單就怎麼樣簡單,填飽肚子為主。就這樣還是好的,這還是有人請他們唱戲,要是平時不年不節的,整個戲班整天閑在家裡,除了練功吊嗓子,他們的日子就要過得拮据了。
入不敷出的日子更能體會到人間不易。
這種滋味是以前的劉玉坤從來沒有體會到的。雖然他不能算是當事人,可是他既然選擇了和他們一行人在一起,就不能做事不關已,高高掛起。
劉玉坤向來就是一個慷慨的人。關鍵嘛,人家也不缺錢。
從他背上行李和戲班子走在一起的時候,他就沒有把自己當成外人。除了不會唱戲,他也會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時候該伸手的時候就伸手。
從來不做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大少爺。雖然人家是確實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大少爺。
他和他們,從朱仙鎮出來他們就一直在一起,轉眼已經有月余。他和他們一起走過了正月間比較忙碌的日子,也和他們一起過過行軍打仗的日子——野地里安營紮寨,起灶做飯。
也有閑暇的日子,他和他們一起看他們練功吊嗓子。
台下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沒人請唱戲的時候正是他們台下下苦功的時候。
只是這種日子不能長,幾十張口日日不進賬的情況下,光吃都得山空。
這個時候,就是劉玉坤伸出援手的時候,他承包了整個戲班不出工的這些日子裡的吃穿用度。這才讓整個戲班子能夠靜下心來安心做「功課」。
這也是劉玉坤積極地想溶入到他們大集體中的表現。
說也奇怪,這按說劉玉坤呆在戲班子里的時間也不短了,跟著他們也南來北往去過不少地方。對於他來說,這些日子不是在趕往別村去唱戲的路上就是站在戲台旁看戲的日子。
耳濡目染,想著他應該對豫劇多少有些深入的了解了吧。
只可惜,沒有。
對於劉玉坤來說,那些所謂的念白唱詞他一點也不關心,也沒有在意他們在說些什麼唱些什麼。
他就喜歡看武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