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朕就是喜歡偷怎麼了> 第134章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第134章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黃瓊奸詐似狐,自然是心領神會,笑了笑便不再提起。

  別人的注意力都在美食上,獨獨袁盱卻一直慢慢品著杯中的美酒。

  「此酒入口甘美,滋味醇厚,細品之回味悠長,妙,妙啊!」

  眾人起初都以為喝的是杜康酒,此時聽得袁盱擊節讚賞,這才發現錯了。

  「果然不是杜康,幽雅細膩一些,沒有那麼辛辣霸道,更適合風花雪月,相邀對酌。」

  黃瓊晃了晃手中青玉杯,點頭贊同。

  劉志微微一笑,「此乃南頓侯新釀的雜糧酒,用谷、高粱、糯米和蕎麥共同發酵而來,名曰『蓬萊春』。」

  「蓬萊春?」

  眾人俱都拍案叫絕,「好名字,果然飲了此酒,勝過蓬萊仙人啊,哈哈……」

  「其實此酒妙在一個春字,與美人對酌,春意無邊,自然勝過蓬萊神仙了。」

  尹勛這話立刻引起一片共鳴,大家笑得心照不宣。

  唯有馬寔笑道,「你們都說這蓬萊春好,我倒覺得還是杜康夠味,性烈如火,最適合我輩沙場男兒。」

  眾人皆道:「那是你不懂此酒個中妙處。」

  聽他們爭論兩種酒的優劣,劉志心情大好,他之所以推出新的品種,就是為了針對不同的人群。

  「要我說,二酒春蘭秋菊不分伯仲,各有各的妙處,來來來,飲勝。」

  「是極,陛下點評得精妙絕倫。」

  一陣彩虹屁后,各人飲盡杯中美酒。

  劉志開發的蒸餾酒,完完全全改變了漢代人的飲酒習慣。

  以前的米酒度數低,雜質多,每次宴飲需有專人在一旁溫酒,以達到最佳口感。

  中關於這個溫酒,就有好幾個經典的場面。

  一個是關羽溫酒斬華雄,還有一個就是劉備和曹操煮酒論英雄。

  而現在杜康酒和蓬萊春度數本來就高,滋味也正好,煮酒變成了多此一舉,反而還會降低酒的口感。

  不過到目前為止,還只有貴族階層才買得起高度白酒,普通的平民百姓只能繼續煮他們的低度米酒了。

  但劉志今天要重點推薦的卻不是酒,而是蔗糖。

  武陵郡董班奉命製造的甘蔗片糖,第一批已經新鮮出爐,被單超火速送往宮中。

  酒足飯飽之後,只見幾名身姿婀娜的宮人,用銅盤托著整齊的糖塊出來,當著眾人的面,將一片片微紅的糖塊放入溫水之中。

  然後輕輕攪拌之後,便用玉碗盛給諸人。

  「此乃海外進貢的方糖,其甘如蜜,入水即化,有解酒之妙用。」

  糖在漢代亦是典型的奢侈品,此時的糖除了蜂蜜就是用糧食熬煮的飴糖。

  飴糖極費糧食,又只適合做點心,而蜂蜜又難得,所以價格居高不下。

  如今見有新奇的方糖,都忍不住品嘗起來。

  「此甘味厚,與蜜糖相比,別有風味。」

  「最難得是沖飲方便,色澤微紅,賞心悅目。」

  ……

  眾人又是一陣讚歎,黃瓊仗著面子足,笑嘻嘻地直接討要。

  「臣家中有一孫兒,性喜奢甘,陛下可否賞賜些,讓闔家皆品嘗品嘗?」

  他一開口,其餘人等也不甘落後,紛紛開口討賞。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這好東西就要與眾人分享,也罷,不如就給你們分了,拿回去嘗個鮮。」

  說罷,便每人分了十幾塊,用雕刻精美的竹筒罐子裝好,看起來十分高雅的樣子。

  直到亥時初,劉志才派羽林郎將他們一一送回家中。

  且不提這些個心滿意足的大臣們,今日對劉志來說,可謂是喜憂參半。

  喜的是提前發現了泰山郡的暴動,到時候可以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憂的是民生艱難,所以才會有如此大規模的叛亂。

  歸根究底還是要趕快想辦法讓國家富強起來,到時候百姓們人人安居樂業,誰還願意去做那刀頭舔血的勾當。

  可讓國家富強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辦到的事情,親政數月以來,他切切實實的感受到了治理國家的種種困難。

  說是舉步維艱也不為過,到目前為止,雖然在某些制度上小有改變,但卻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變化。

  土地兼并依舊愈演愈烈,百姓們流離失所,饑寒交迫,官吏機構龐大,且貪腐成風。

  邊境上雖然暫時平靜了下來,但根本性的問題卻沒有得到解決,隨時都有可能重燃戰火。

  自己制定的溫水煮青蛙,一點點潛移默化改變國家的政策,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如登天。

  劉志獨自在中德殿書房裡坐了會兒,腦中紛亂如麻,卻理不出個頭緒來。

  「陛下,夜深了,您還是早點歇息去吧。」

  張讓擔憂的低聲提醒。

  劉志嘆了口氣,算了,先不想了,這時候一個人想破天,也解決不了。

  「把剩下的方糖都包起來,送到合歡殿去。」

  今晚他沒打算再過去了,這具身體才十七歲,太過於年輕了,縱慾過度只會損耗壽元。

  雖然他不記得歷史上的漢桓帝活了多少年,但東漢中晚期沒一個皇帝是長壽的。

  他可不想自己年紀輕輕就龍馭賓天了。

  不過為了免得鄧猛胡思亂想,患得患失,他還是會適時的賞賜些小禮物,討她開心。

  第二日,昨天擬定的所有詔書,都通過尚書台秘密頒發下去了,除了三公九卿和相關人員,其餘的中低層官員基本上都沒有驚動。

  過了兩三天,下一次朝議的時候,劉志才公開開始討論賑災的問題,對於出兵事宜隻字未提。

  賑濟災民是個老話題了,如今天下糧食短缺,就連揚州這樣的富庶之地,都已經沒有餘糧再支援其他的地方。

  所以問題的關鍵就是,到哪裡弄到這麼多口糧。

  在目前生產力落後的情況下,這簡直就是個無解的難題。

  劉志心中感慨,他要是能弄到紅薯、土豆、玉米之類耐貧瘠的高產作物,何愁養不活一國之民啊。

  只可惜這三樣東西都是原產於南美洲,在航海業不發達的漢代,即便派人過去,能夠安全回來的可能性幾乎等於零。

  所以現在唯一的辦法,就只有組織專業的人員,選種育種,進行良種培育,推行先進的種植技術,提高產量。

  正巧尚書楊秉將前些天吩咐下來的章程寫好了,呈獻上來。

  劉志便藉機提出編撰一本農業大全的事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