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戰姬傳說> 第八十章、應徵

第八十章、應徵

  「糜大兄……」

  「考慮好了?」原本低頭不知沉思著什麼的糜竺抬起頭來,看著同樣沉默許久的甄姜,目光立時灼灼。

  甄姜表情依然很淡定,哪怕在場中所有人都在看著自己。

  雖然此事本該是甄姜私人決議,但朱並的募帖卻是走的官方路子,糜竺事前還得先和大家商量好結果。

  所以他一方面通知了甄姜、吳耎他們,另一方面又將地點依然定在了縣衙,還將郭老、諸位族長、軍方代表的方超等人都請了過來,當著眾人的面宣讀了朱並那加了徐州刺史印信的令帖。

  在甄姜他們尚未趕至之前,縣衙裡面便經過了一番討論。

  當然計較下來其實也沒有什麼好商議的,朱並畢竟是徐州刺史,也是在此時徐州與中央無法及時聯結的情況下,最適合將徐州各郡並聯成一塊的核心人物。

  於情於理,統歸一句話:他的話,大家得要聽。

  當然有人自然便有疑慮:「朱刺史要召甄姑娘過去,這本是在情理之中,但如今朐縣在休養生息之際,雖然徐州三方已斷一支,卻難保另外兩邊人馬不『慕名而來』,到時又該如何?」

  郭老當時便嗤笑道:「前邊才收到朝廷旨意,著各地方郡縣配合,徵調兵馬、糧草以慰討賊大軍。這便是諸君期待已久的朝廷消息,難道不是一件好消息?

  「再者,黃巾兵力總共也就那麼些許,琅琊、彭城也不都是些泥捏的人,未必還分得出兵來對付咱們;相比之下,反倒是東海本地匪患未絕。

  「但老朽也早聽甄姑娘說起,朐縣附近山頭上最大的山賊,黑風寨也已經被她一人掃盡。可以想見,隨著朝廷大軍征戰過來,往後咱們便是求著那些黃巾賊過來,恐怕也沒人來了。

  「所以,諸君還在擔心什麼呢?莫非還擔心等到甄姑娘走了以後,咱們那麼多經歷黃巾圍城仍然挺立下來的老兵們,修生養息之後連一些小股的匪患都抵擋不住了么?」

  這番頗有些離經叛道的話大概也只有郭老能、也敢說得出來了,大漢講究以孝治天下,而對於上了年紀的普通老人,都是尊崇有加,何況郭老這樣於地方有教化立德之功的,在場更是沒有一個有資格教他。

  所以眾人也只能當做沒有聽出來,只是將那些反向激勵的言語吸收了,倒算是起了一陣鼓舞作用。

  同時,此話也讓方超頗為認同,其人便直接說道:「甄姑娘之功無人可比,但甄姑娘若離去,朐縣也不是無人可守,我等經歷生死,如今也不比當初,但有一人在,便不會教任何賊人破城。」

  話倒是說了,可惜效果就欠佳了,這莽夫還是不懂說話的藝術。

  好在此時剛好甄姜與吳耎在糜芳帶領下聯袂而至,解了他無人響應的尷尬。

  然後便是糜竺與甄姜說起徐州刺史徵募諸郡俊傑,齊聚郯縣共商討敵大計的事情。

  說白了,其實就是如何配合朝廷大軍的征討,而且朝廷明文三路大軍一路自北向冀州,兩路聚焦在潁川,如同徐州相對匪患沒有那麼嚴重,在那三路大軍沒有落定大局的時候,就只能先靠著自己的力量挺過去。

  但這同樣也是大家的一個機會,所謂亂世出豪傑,與黃巾之戰便是積功升遷最好的一個階梯,對朱並如是,對徐州眾人同樣如是。

  同時,關於刺史朱並對於甄姜的特別徵募,也就是有別於別的郡縣,只有朐縣才指定某一人去,糜竺也一併說了出來。

  之後甄姜便陷入了長久的沉默中,糜竺在好心和她多說了幾句應了朱並徵募之後的好處,比如說郯縣乃州治,徐州刺史權重,那裡能夠獲得消息的渠道更多,或許更有助於甄姜去尋找她另外兩個姊妹。

  作為謙謙君子,糜竺想到什麼說什麼,不僅不會因為想要留下甄姜刻意隱瞞,反倒會站在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而之後便連糜竺也不說話了,堂內氣氛便似乎陷入凝固,大家都在等著沉思中的女子,等待她的最終決定,直到她終於自己主動打破沉默。

  甄姜抿著唇,回頭看了眼吳耎,又看了一圈堂內大多只有幾面之緣的人,淡淡一笑道:「這些時日以來,甄姜姊妹承蒙各位大人照顧,感激不盡。不過自從我無極甄家破敗以來,姐妹分離,相思難忍。

  「我無視無刻不在想著,有朝一日能夠骨肉團聚、姊妹重逢。只是亂世潦倒,自冀州輾轉徐州,尋回她們的希望也愈加渺茫。

  「原本我也幾近放棄,但是此次成功找回甄道,令我重燃希望。按糜大兄這麼說,那朱刺史處能得到消息更多,我能找回另外兩個姊妹的希望也就愈大,甄姜不能放過這個機會。」

  其實在她開口說第一句的時候,大家便已經知道了她的決定。

  儘管心中不免失望,但比起他們只是「照顧」甄姜姊妹,甄姜對他們、對朐縣可是有活命之恩,而且兩次直接相救,可以說仁至義盡。

  都是要臉的人,此時又怎麼能說出強留的話來?

  甄姜表情未變,繼續說道:「甄姜知道,如今徐州黃巾陰雲未散,朐縣隨時有可能再遭黃巾侵襲。我在此時離去,諸位大人或許會有不滿,若真不幸言中,或許還會怨恨,但甄姜只能有所取捨。

  「故……請恕甄姜無禮,願受刺史徵募。」

  糜竺勉強笑道:「甄姑娘言重了,前面幾次若非你站出來,朐縣早便陷落了,何況先前我等也計較過,朐縣如今的處境還算安穩,即便不能如甄姑娘那般橫掃黃巾,拒之城外應當還是可以地。」

  「是啊、是啊,」郭老也說道:「甄姑娘心腸好,我等卻不能不知好歹。姊妹情深、人倫大義,怎可輕放,又怎麼能去怨怪?」

  眾族長也只是附和,至於心裡如何想就很難說了,倒是方超一個勁的點頭,也不知道是贊同甄姜離去,還是贊同甄姜離去后他們有能力保護朐縣。

  吳耎一直默默在身後不說話,這時便也不顧別人怎麼看,伸出手去牽住甄姜的手,彷彿要給她力量。

  他知道甄姜這不是做作,的確是在意旁人看法,就如當初在鐵家村的時候,被那惡婦鐵心蘭質問時候都不還口。

  她會自覺承擔責任,這是好品質,但卻又會過多承擔一些不必要的責任,這卻不是什麼好習慣了。

  好在比起那種不識禮數、不懂進退的愚婦,這些族長好歹會做些面子功夫,也不會讓甄姜太難過。

  只不過回到糜府之後,她還得面對另一個更讓她頭疼的挽留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