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之蜀漢復起> 第十六章 魯王三計興宜都

第十六章 魯王三計興宜都

  「至於府君擔憂孤的安危,愚以為大可不必。明府君威風凜凜,用雷霆萬均之勢剷除文氏,虎威不可冒犯,震懾一郡,區區毛賊豈敢在郡中放肆猖獗。況且有壯士柳休然侍衛在側,虎狼之士護衛身旁,安全應當無虞,府君無需掛懷。」

  「殿下所言並非沒有道理,只是,只是……」廖化拿手撫摸頜下短而濃密的胡茬,沉吟不決,顯得有些為難。

  瞅見廖化這副扭扭捏捏的樣子,劉永瞬間明白這貨恐怕早就願意答應的,只是在這兒故意擺出他為難難辦,想賣一個好價錢。

  「只是什麼?廖府君有什麼事但講無妨。」

  見自己的意圖被識破,廖化也不賣關子了,開門見山道:「殿下不愧天資聰慧、英武不凡,一下就看穿了臣的心思,臣也不藏著掖著了,臣出任宜都郡守就是接了一個爛攤子,郡中衰敗荒蕪,人物凋零,如果不想些另闢蹊徑的法子,想要等郡中慢慢恢復元氣生機恐怕得好幾年。然而現在宜都又碰上戰事緊急,戰火隨時可能重新燃燒到秭歸,慢慢休養生息無論是時間還是條件上都不被允許。殿下非常聰明,臣想問問殿下有沒有方法能讓宜都儘快興旺強盛起來且無需花費數年時間?」

  搞了半天在這兒等著我呢,劉永心裡暗道。

  關乎政事民生,劉永沒有草率作答,而是深思熟慮了足足有一刻鐘,整理了一下思路,組織好語言才對廖化說道:「承蒙廖府君看重,不以寡人年小智微輕視寡人,反倒諮詢寡人郡務政事,寡人思前想後倒有三計,可以幫助廖府君振興宜都。」

  「願聞其詳。」廖化搓了搓手,摩拳擦掌,十分期待。

  劉永胸有成竹,侃侃而談,先拋出振興宜都郡要達到的效果,先說總論後分點詳談:「秦人以急農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夫定國之術,在於強兵足食。」

  「足食又在強兵之前。」

  「第一計,因為戰亂動蕩民戶逃亡、田土荒廢,希望廖府君能釐清秭歸縣各鄉、亭的無主之地將之收歸官府所有,然後派遣郡卒在上面實行軍屯。軍屯所得與郡府六四分成,屯田吏卒所得六成當中,其中三成由軍吏按品秩級別分配,另外三成平均分配給所有屯田士卒。」

  「善!」廖化神奇的盯著劉永,原本他只是死馬當活馬醫,抱著試一試的態度,這一試成功了、試對了。劉永提出的這個計策不錯。

  「第二計,巫縣在秭歸以西毗鄰巴東郡郡治魚腹縣,位於後方暫時不用擔心刀兵之災,府君同樣應該丈量清楚巫縣無主的土地,招募流民、佃農、窮人到巫縣安家,授與田土,官給耕牛、農具、種子,約定田稅十稅五。」

  「以上兩計既可以充實宜都的戶口、兵源又可以增加田稅、糧食收入,可謂一舉兩得。」

  劉永語氣平穩,清楚明了的講出第二點,廖化是徹底服了,驚為天人:「殿下年僅十歲竟有這般見識,當真天才英博、亮拔不群,臣不如也。」

  從誅除文氏到現在,對於如何發展興復郡中廖化思忖終日仍然沒有跳出「誅暴扶弱」、「省愛民役」、「教化風俗」、「倡學止惡」的思想桎梏,截然相反的是魯王不過思考了片刻,就智計頻出。

  他中人之資,是真的比不了啊。

  「謝廖府君誇讚,君過獎了。」客氣一句,劉永繼續吐露計策:

  「第三計,宜都郡領縣五:巫、秭歸、夷陵、夷道、佷山。吳軍主力被我們漢軍主力糾纏在秭歸以東的夷陵、夷道,無暇它顧。佷山縣在秭歸東南、夷道以西,孤懸在外,廖府君何不趁此機會派兵驅逐東吳所置的佷山長、丞、尉,選派郡朝吏員擔任佷山長吏,將佷山縣全境納入宜都郡府的勢力管轄範圍,收復佷山縣。」

  講到第三計劉永一邊講,廖化一邊命令郡功曹詹晏提筆記錄在竹簡上面,等詹晏記錄完第三計的內容廖化又把劉永第一計、第二計的內容大概複述出來,讓詹晏記下。有紕漏錯誤的地方還請劉永校正了一下。

  待三個計謀完完整整的記錄在冊,廖化認真詳讀了兩遍,也向劉永提出了自己的疑問:「殿下的一、二兩計都盡善盡美,無可挑剔,唯有這第三計…………不同於巫縣走水路離秭歸很近,佷山離秭歸陸路有三百六十餘里,又不通水路,路途遙遠,反倒離夷道縣城只有二百餘里,萬一有事臣恐遠水解不了近火。」

  「這不難,凡事都有兩面性,廖府君咱們既可以把佷山視作我們宜都的軟肋,也可以視佷山縣是我們死死插入宜都郡南部的一個釘子,讓東吳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人太少了打不下來,想要打下來又分不出太多兵力。」

  劉永耐心解釋,開導廖化:「至於佷山究竟是砧板上的魚肉還是吳軍啃不動的硬石頭,關鍵在於府君選派的縣長是否能力出眾,能夠率領吏民修補城防,訓練士卒,安撫百姓,囤積糧草以及守衛城池。做到以上之外,還可以時不時往東邊的夷道打打秋風,騷擾一下,那就再好不過了。」

  「嗯,好,這下臣唯一的疑惑也沒有了,此事大有可行之處。」面對比自己小二十多歲的魯王,廖化誠心實意的向劉永拱手致謝,有實力的人,無論高矮胖瘦、年齡大小,走到哪裡都會被人尊敬。

  並且

  此時他的腦海里竟然不可自抑的萌發出一個非常大膽的念頭——魯王如此聰慧高才,若天子有不忍言之事,繼位的是魯王那季漢君明臣賢,形勢一片大好,中興漢室豈不是指日可待?

  不過這樣的想法一閃而逝,廖化很快就把他壓制住了,上已立阿斗為太子,希望太子也能像魯王這樣賢能吧。

  拋去心中一些膽大出格的想法,廖化迴轉心神,指出劉永在地方長吏任免上的小錯誤,「不愧是聰明絕頂、異於常人的魯王殿下,臣深佩服之。但殿下好像弄錯了一件事,漢家制度:縣滿萬戶置縣令,不滿萬戶置縣長,縣令長品秩三百石到千石,乃命卿受命於天子也,臣無權任命。」

  「哦,是,是,廖府君糾正得對,寡人忘記了。」劉永無傷大雅的笑了笑,向廖化承認自己的失誤,雖然他的專業是學歷史的又對歷史非常感興趣,可以說中華上下五千年倒背如流,但很小的細節有時候也難免會記錯、忘記。

  「雖然臣不能直接任命,但佷山長、丞、尉的人選臣可以向朝廷表奏舉薦,並且臣推表舉薦的人選,朝廷一般不會予以否決。」廖化狡黠一笑,有時候看比自己聰明人吃鱉,也是一種樂趣。

  劉永無言以對,「額……」

  廖化復對劉永道:「臣信守承諾,殿下幫臣解決了一大難題,作為回報臣也允許殿下出城居住。從。不過臣還有一個條件……」

  廖化沒有直接說出他的條件,而是轉移話題,談起了仕進之道,「當世之時,普通人做官步入仕途分為四途:一是從軍征戰,立下軍功;二是郡縣稱譽,名動天下,被三公、刺史、郡縣守令徵辟為屬吏;三是察舉制,舉孝廉、賢良方正等;四是鄉亭為吏,由里正、求盜、亭長到鄉薔夫、游繳皆課考為最,步步遞進。」

  講到這裡廖化望向劉永的目光里頗有玩味,甚至有些曖昧捉弄的意味:「聽說殿下的參乘車右柳隱孔武有力,曾為豪族家兵、部曲,知兵事,能識文斷字。這樣的有才之士,不想仍然是白身,臣想徵召柳隱為門下賊曹,為臣門下五吏之一,掌盜賊警衛事。還請殿下忍痛割愛於臣!」

  什麼意思?

  混賬!君子不奪人所愛!

  你廖化不是知道柳隱是孤的人嗎?雖然他現在還是白身,但只要孤得勢,柳隱的前途就不可限量。

  劉永怒不可遏,差點拍案而起,然而廖化下一句話又讓劉永坐過山車般轉怒為喜,連看向這個數度拒絕冒犯自己的廖化廖元儉的眼波也溫柔了起來。

  「徵召柳隱為臣門下賊曹后,柳隱將代替臣於陽安聚監督守護殿下。之後,在冬十一月初的時候,州舉茂(秀)才,郡國舉孝廉。臣準備舉柳隱孝廉,再向諸葛丞相舉薦柳隱試守佷山縣長,滿一年後考察合格則轉為真。」

  「廖府君,孤別的不問就問一句——此話當真?」劉永不顧自己的體型比廖化小得多,一把向前拽住廖化的右手手腕。用力拿捏住,非常急切的想得到求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