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到大年三十的晚上,就在觀眾們為《洛神水賦》而感到驚艷的時候。李子夜本人,也和家村的村民們一起,圍坐在電視機前收看節目。
由于明天就是大年初一,許多在外打工、上學的游子,終于有時間能回到家鄉。而家村的游子們,幾乎都是李子夜小時候的玩伴。
年齡最大的, 只比他年長六歲。年齡最小的,今年剛大學畢業。
原本李子夜,在這群玩伴眼里,只是回憶中的一小片段。雖說偶然也會想起,但大多數時間,眾人都在忙自己的事。
但可是如今, 無論短視頻上,還是電視節目, 玩伴們時時刻刻,都會見到李子夜的新聞,看到他的身影。
這樣一來,李子夜的形象,在他們心中逐漸高大起來。以至于不少玩伴,擔憂雙方之間的差距,過于巨大。使得他們,沒法再用平常心來接觸李子夜了。
所以現場在觀看電視的時候,氣氛變得很是微妙。村里的長輩們,跟李家有說有笑,眾人一邊嗑著瓜子、水果,一邊觀看春晚。期間有說有笑,熱鬧融洽。
而回家的那些年青一代,則尷尬的坐在長輩們身邊。他們對李子夜,已失去了兒時的那種親切、自然。有的只是彬彬有禮的拘謹,或者生硬的客套幾句。
跟前的茶幾上,堆滿各種水果、零食, 眾人也因為拘謹, 不怎么品嘗。
早在好幾個月前,李子夜還沒有像現在這么火的時候。他們家里的父母、長輩們,就有讓他們回來跟著李子夜,學習傳統文化。
奈何在外打拼的他們,有的已成家立業,分身乏術。有的壓根不懂傳承,連專業也搭不上邊。所以就錯失了最初的機會。
現在李子夜的身份地位,已經到了使他們仰望的高度。所以眾人的情況,就變得極為尷尬。誰也不好意思開這個口。
包括他們的父母、長輩,也很難再向李子夜提學習的事。畢竟“孔子學院”都建立起來了,全國皆知。
如果插關系戶進來,那學院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口碑,就完了。從而也會影響到李子夜本人的名譽,包括家村的工匠們,都會受到牽連。
所以綜合考量下來,村里的年青一代,反而成了跟李子夜關系比較生疏的一批人。
就在這樣的一種氣氛下,劉村長略微神秘的對李子夜說道, “子夜,告訴你一個秘密, 我們全村人吧,為你準備了一個驚喜。”
“等到春晚差不多快結束的時候,你要跟我們去個地方。”
劉村長說的全村人,指的是除李家以外的全體村民。沒想到看起來老實巴交的他們,居然還玩起了神秘驚喜。
“準備了驚喜?”李子夜聽后,不禁感到一絲新奇。算算時間,離他的生日還有一段距離。肯定不是生日驚喜。
于是他帶著一絲期待,想看看村長他們,葫蘆里究竟藏的什么藥。
其實李子夜不知道的是,為了報答李子夜這一年來的關照,順便再迎個新年。劉村長他們集資,買來一大批高檔的煙花、爆竹。
準備等到凌晨12點時,跟李家人一起,慶祝新年的到來。
相比于城市里的過年,說實話村里的年味,更重不少。以前城市里過大年,隨處可見各種大紅燈籠,各種“稀奇古怪”但又十分好看的煙花……
每到12點,小區周圍都會爆發出熱鬧的鞭炮聲、爆竹聲。那個時候,很多人覺得吵,噪音擾民。
但當煙花、爆竹,不允許在市內燃放后,城里的人們,已經很久沒聞到那種燃燒的煙火味了。
有的只是跟普通節日一樣,頂多互發祝福短信,然后毫無區別的睡下。等第二天醒來,也不會有以前過年的那種喜悅。路上也不見成堆成片的大紅燈籠。
反倒是不少鄉村,每逢新春佳節,都會把年辦得熱熱鬧鬧。甚至還有人專門請來舞獅舞龍的隊伍,給村民們表演節目。
“子夜,你來看看,這就是我們為你準備的驚喜!今年買了好多的煙花!最大的那個,要兩個人才抬得動!”
將近凌晨12點,劉村長和村支書他們,帶著李子夜和家人,來到村前的空地上。在這里,有村長他們提前準備的各種煙花、爆竹。
因為李子夜的成名和帶動,使得家村人的生活條件,比去年翻了好幾個檔次。所以今年買的煙花,也格外豐富。
除了常見的“夜明珠”,“滴滴金”,“二踢腳”,“小呲花”,“竄天猴”……以外,還新添了不少大型煙花禮盒。
“滴滴金”,相信很多人都有玩過吧!就是一根細鐵絲外面,裹上一層灰色的固體火藥。外表看起來有點像水泥條。
但點燃之后,它的煙花效果非常絢爛,特別在黑夜里,像無數燦爛的小星星,綻放在面前。也像是童話里的仙女棒……
至于“夜明珠”,又名“魔術彈”,是一種長條狀的手持煙花,很細很長,小孩子非常喜歡玩。
一手握住底端的安全區,一手拿打火機點燃頂端的引子。然后就可以像神仙那樣,想點哪里點哪里。
手中的煙花棒,會自動發-出一枚枚煙花彈,紅的、綠的、藍的,非常好看。不僅僅是小孩子愛玩,不少大人見了,也會忍不住拿來試試手……
說到華夏春節,燃放煙花、爆竹。那就不得不提,關于該習俗的由來。
相傳古時候,每到年末的午夜,年獸就會進攻村子。凡被年獸占領的村子,都遭受到殘酷的屠殺。它頭上的犄角就是武器。
經過數十年的斗爭,村里的人們,無意中發現了年獸的弱點。那就是巨大的噪音,特別是爆竹聲音,會嚇退年獸。而煙花,則能讓人們在黑夜里迅速發現它。
于是每到除夕,人們便會拿出準備好的爆竹、煙花,用來驅趕年獸。久而久之,放煙花爆竹,就成為了我們華夏的節日習俗。
春節,也由此成為華夏民族的象征之一。甚至還影響到了周邊不少國家,比如越-南,比如棒-槌國。他們那里也過春節。
曾經有段時間,棒-槌國還想把“春節”,列為它們的文化遺產,申請加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單。
這種腦殘而無知的要求,自然遭到了教-科-文組織的駁回。
全世界人都知道,春節就是我們華夏的傳統文化。國外的那些唐人街,每到新春佳節,那氣氛比國內不少地方還熱鬧。
以至于許多老外,會在華人過年的時候,帶著家人來唐人街玩。既可以吃到“物美價廉”的中華料理,又能感受這喜慶的節日氣氛……
事到最后,搞得棒-槌國實在沒招,只能強烈要求谷-歌,把詞條上的華夏春節,名字給改了。理由是,不單單只有華夏過春節,它們小偷國也過……
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臉皮厚+不要臉=天下無敵!
這技能算是被棒-槌國,領悟的死死的。也不知道它們當初,怎么學的“禮義廉恥”,連做人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
……
村里的孩子們,見到那么一大堆煙花,別提有多高興了。在大人的授意下,他們拿起“滴滴金”和“小呲花”,愉快的跑去一邊玩耍。
一時間,月色下,仙女棒被孩子們點燃,照亮了他們的臉蛋。
小孩子們也是比較懂事的,并沒有靠近煙花堆燃放。包括手中的夜明珠也是,都對準外邊發。
當然,如果有哪家孩子,真的太熊。把小呲花什么的,往煙花堆這邊引。那么此時,家里的大人,會毫不留情的給他一下,讓他別那么得意忘形……
凌晨12點沒到,周圍的幾處村莊,已經響起了鞭炮的聲音。噼里啪啦的響聲,回蕩在大山之間,好像在打仗一樣,此起彼伏。
家村這邊,自然也參加戰斗,立馬安排了一排二踢腳,外加滿地的一串紅。
由于二踢腳的引線很短,用打火機點燃太麻煩。于是村民們拿來一根很長的香,直接彎腰就能點燃。而且效率奇高,幾乎一點就著。
隨著引線被香點燃,只見地上一排的二踢腳,開始“砰!砰!砰!”的逐個升空。那場面就跟放高炮一樣。
二踢腳,依次在空中爆炸,隆隆的聲音響徹在夜空。
這時,劉村長他們又點燃地上的一串紅,場面瞬間更熱鬧起來!噼里啪啦的年味十足……
要說在山里放鞭炮,是種怎樣的體驗。它跟在城市里不同,多山的環境使得爆竹的回聲,層層疊疊、余音環繞。
至于煙花,那就更不一樣了。山里沒有都市那么明亮,村莊四周都黑暗無比。一旦有亮光出現,那會顯得格外耀眼。
“子夜,這枚禮花我看還是你來點吧!”劉村長說著,把火源交給李子夜。
此時附近的幾個村子,已有零星的煙花,在空中綻放。不過那些看起來,都是普通款的。
李子夜接過村長手中的香,然后朝前方的煙花禮盒走去。在城里打拼的這幾年,李子夜由于生活拮據,總不太好意思回來。
所以那些年,每到春節,他總是孤零零的待在出租屋,一個人玩手機。
如今回到家鄉,之前的陰霾已經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家鄉熱鬧而溫馨的生活。
李子夜找到禮花引線,而后將它點燃。隨著引線燃燒,地上的禮花也進入倒計時。
當引線沒入禮花內部,只聽“嘭!”的一下,一枚閃耀的黃色煙花,宛如長龍一樣,躥上夜空。接著綻放出它最耀眼的光芒。
村民們,望著禮花完美綻開,好似一朵璀璨的繡球。明黃色煙花消失后,緊接著又是亮紅色禮花、艷紫色禮花,接連盛開……
如此美麗的場景,看得村民們大呼過癮,紛紛拿出手機拍攝下來。
之前的他們,只有在電視上見過這樣的禮花。說實話,效果遠沒有現場來得驚艷和震撼。
如今的他們,站在的是景觀位置。那畫面帶來的沖擊,仿佛下一秒,綻放的煙花就會飛到眼前一樣。
妹妹李子涵,一邊欣賞著煙花,一邊又望著她哥的身影。要不是李子夜的成名和帶動,恐怕她們家村,都看不到這么高級的大呲花。
對于這一點,家村的村民們也很是感激。他們不光嘴上說著感謝,實際行動也是一樣。就好比今晚的這些大禮花,就是村民們籌錢,悄悄瞞著李家買的。
包括村里的年青一代,也出了一份力。就是他們聯系煙花廠商,拿的這批貨。
為的就是給李家一個驚喜,感謝李子夜平日里對他們的關照。
望著頭頂上不斷盛開的煙花,李子夜能充分體會到,村民們帶來的心意。原本他以為,煙花秀會在禮花都燃放完后,宣告結束。
但是沒想到的是,就在他以為即將結束時。只見煙花禮盒內,又忽然竄出兩枚金色的禮花!
它們跟之前的煙花,略有不同。不僅顏色上區分明顯,就連躥升時拖著的尾巴,也格外矚目。
沒待李子夜多想,只見那兩枚金色禮花,便在夜空中綻放開來。它們的姿態和形狀,并不是耀眼的繡球。而是“子夜”二字!
沒錯,排在煙花禮盒最后,壓軸登場的,正是村民們為李子夜定制的特殊禮花。
試問有誰,能拒絕這樣具有心意的驚喜呢……饒是李子夜一大男人,都不由得被打動到了。不說感動到淚目吧,至少內心觸動,還是有的。
“謝謝大家…”
李子夜望著夜空中的金色禮花,心里充滿感謝。
算算時間,等過完春節,他傳承世界中的“十二生肖獸首”,差不多又可以解開了。
這一次,他準備接受“羊首”和“狗首”的傳承。就是不知道游戲,會以何種形式,將它們送回。等到那個時候,他會把這份榮譽,拿來跟村民們一起分享。
“不客氣的子夜,是我們該謝謝你才對呀!”劉村長和支書他們,是真的很會謝。沒有任何套路,滿滿的都是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