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我真不是山野大家> 第一百零五章:從毀滅到誕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零五章:從毀滅到誕生

  ,最快更新我真不是山野大家最新章節!


  

熒幕中的李子夜,在介紹完“青銅縱目面具”后,繼續往古城腹地走去。


  

隨著他的深入,觀眾們可以看見越來越多的青銅大立人,面無表情的聳立在街道兩旁。


  

它們的手里,有的拿著兵器,有的拿著象牙, 虎牙等猛獸牙齒,象征著古蜀人的勇猛和無畏。


  

古城的腹地,是一處環形的神壇。它的周圍,有著鋸齒模樣的太陽余輝。


  

這時,李子夜抬起頭,只見神壇的中-央,一棵巨大的青銅神樹, 屹立在陽光下。


  

它比李子夜整個人都高,足足4米。光樹干殘高就有3.8米。


  

三層枝葉, 每層有三根樹枝,樹枝的花果或上翹,或下垂。三根上翹樹枝的花果上,都站立著一只金烏(即太陽神鳥)。


  

總共棲息著九只金烏,它們以一種玄妙的方位,特定陳列。每只金烏都栩栩如生,仿佛隨時會活過來一樣,令人驚奇。


  

而神樹的下方,則懸著一條蒼龍。它龍頭朝下,尾在上,夭矯多姿,蜿蜒盤桓……


  

看到這里,電視機前的觀眾們,這才目睹青銅神樹的全貌。


  

相比預告片中的驚鴻一瞥來,正片里的場景,要來得更加震撼!讓人不禁感嘆華夏先祖的工藝和想象。


  

李子夜來到神樹跟前, 抬頭仰望這尊蒼老而神奇的古物。


  

“青銅神樹,又被成為建木。《山海經》中曾記載, ‘有木,其狀如牛,引之有皮,若纓、黃蛇。其葉如羅,其實如欒,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


  

“它是上古先民崇拜的一種圣樹。傳說是溝通天地人神的橋梁。”


  

“枝葉、花卉、果實、飛禽、走獸、懸龍、神鈴……古蜀先祖,從神樹中獲得信仰,獲得力量。神樹與神龍一體,彰顯出非凡魅力。”


  

聽著李子夜的敘述,以及畫面帶來的震撼感。國內外的觀眾們,仿佛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來自七千年前的古老氣息。


  

那種感覺,沒法用只言片語來描繪,是一種非常復雜的情愫。莊嚴、隆重、滄桑、沉淀、悠遠、感嘆,全部都交織在了一起……


  

“這真是老祖宗, 在七千年前創造的青銅器嗎?他們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偶買噶!怪不得有人說,華夏是偽裝成國家的文明, 以前還不懂什么意思,現在我知道了!實在太神奇!”


  

“建木啊,以前只在神話小說里見到過,沒想到現實中也有!不過話說回來,西方崇拜的世界之樹,是不是抄襲了我們老祖宗啊?”


  

“請問哪里能參觀到這座青銅古樹?上次去博物館,貌似沒有發現呀!”


  

……


  

就在眾人,各自感嘆的時候,只見李子夜來到神壇邊上的一處坑道內。


  

這里距離神壇有三十多米,然而坑道內的景象,卻與神壇的光輝靚麗,完全不同。


  

僅見四十平方米的方坑內,雜亂的躺著各種玉器、銅戈、虎形箔飾、青銅樹干、青銅樹枝等殘部。


  

零零散散的爬滿一片,好似被人銷毀,又或是遭遇不幸似的,很是凌亂。


  

看得觀眾們觸目驚心,與剛才形成了鮮明反比。


  

李子夜站在坑道前,對眾人說道,“這里是我們發現的二號銅樹,它的狀況大家也看到了,與一號銅樹天差地別。”


  

“根據初步判斷,二號銅樹應該是在一號后鍛造的,其精美程度、復雜設計要超過一號。”


  

“至于為何呈現出這種銷毀狀態,還有待歷史考證。可能跟古蜀王朝的權力更迭有關,又可能是天災之類……”


  

李子夜,緩緩道來的說著。


  

電視機前的觀眾們,無論國內還是國外,此時都感到非常惋惜。比一號神樹更加驚艷,卻遭遇如此不幸,像極了許多天妒英才的大能。


  

人類的情感都是共通的,大家都很希望看見神物復原,然后兩棵神樹完美的展現在世人面前,流芳百世。


  

所以觀眾們的目光,紛紛停留在了李子夜身上。從大人到小孩,都領略過他的神級修復術。


  

如果連李子夜都說修不好,那么縱觀整個華夏,不說百分之百的修復師難以勝任吧。至少九成九九,都無計可施。


  

由于二號神樹的出現,外加它殘破不全的外觀,使得觀眾們有了很大的不確定性。


  

他們也不清楚李子夜能否修復,只能安靜地等待后續。


  

這時,畫面切換到考古現場。身穿白大褂的考古隊員們,正在把二號神樹的殘枝斷葉,一塊塊的整理到一起。


  

光是這番操作,就花費好大功夫。神樹太大,殘部又多,想把它們拼湊起來,需要極大的耐心與毅力。


  

而且這還不是拼圖,因為不少部件有明顯的損壞和變形,使得整理難度大大增加。


  

李子夜作為特聘導師,有時也會親臨現場,給予考古隊指點。不過他那邊也有事要處理,待不了多少時間。


  

畢竟金縷羽衣、青銅棺槨、縱目面具……都需要他來打造。即使再過天才,他一天也只有24小時。


  

多虧有了李子夜的指導,考古隊在拼湊還原這塊,做得更加出色。一連修正了好幾處錯誤,并且還有了明確的大綱要領,尋找到一絲規律。


  

在眾人的努力下,原本散亂的神樹殘部,被一塊塊拼湊起來。


  

而電視機前的觀眾們,也在心里默默替考古隊員加油,關注著二號神樹的復蘇。


  

當所有的部件,都被隊員們拼湊完成,二號神樹的輪廓也初顯端倪。它的設計比一號更加復雜,樹枝上的金烏,可以繞著神樹而移動。


  

只可惜零部件的殘缺,使得神樹無法按原來軌跡而變化。包括下方的蒼龍,也因為腐朽而變得面目全非。


  

考古隊員們望著殘破的二號國寶,心一陣陣的疼。


  

文物這玩意兒,特別還是年代久遠的神物,都是絕版。少一件就永遠沒了。


  

觀眾們看得也十分痛心,不希望這件國寶黯然失色。


  

“子夜先生呢?李大師什么時候出手啊?看得我急死了呀!不會大師也修不好吧?”


  

“這次的難度有點大呀!那些青銅部件,都已經腐蝕成這樣了,就算還原也很難移動了吧?”


  

“像這種情況,修復物件甚至比重新鑄造一個都難!除非舍去那些活動關節,把它做成死物……”


  

……


  

屏幕前的不少同行,也都發現了此次的難點。


  

谷軋

  

二號神樹設計精妙,它全身上下的部件,就像一臺精密機械,牽一發而動全身。


  

然而由于腐蝕,殘缺,神樹無法像以前那樣,變化自如。


  

這樣一來,擺在考古隊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條是放棄完美修復,把青銅件固定在各部位,只修復它原來的樣貌。


  

另一條則是完完整整的,把一切都修復出來。讓神樹能像7000年前那樣,按軌跡而變化。


  

所有的壓力,來到李子夜這邊。他是現場最有實力的一位。如果李子夜選擇第一條,那就說明他也做不到完美。


  

但如果他選擇第二條,那就沒有回頭路了。萬一出現意外,不但身敗名裂,而且責任重大。


  

李子夜站在二號桐樹前,看得出來,此時此刻的他,內心也在考慮和舍取。


  

屏幕前的觀眾,還有現場的考古專家們,都在等著他的答復。


  

沉吟片刻之后,只見李子夜目光環視隊員,而后淡淡開口的對眾人說道,“有時顧慮太多,反而陷入困境,不如放手一搏,干!”


  

擲地有聲的話音,剛剛落下,僅見跟前的考古隊員,還有電視機前的觀眾們,頓時表情一振!

  

全然被李子夜的話,給振奮到了!


  

什么身敗名裂,什么名譽掃地,他通通不在乎,要的就是把一切做到最好!

  

“臥槽!李大神受我一拜!很少有名人能像大神這樣,到了高處還不忘初心,舍生取義的!”


  

“放手一搏,干!哇槽,這魄力太牛了!成功的話登上神壇,失敗的話,墜入深淵啊!”


  

“這就是大神與普通人之間的區別嗎?明明可以選擇安逸,但為了重現古蜀文明巔峰,哪怕搭上前程、名譽,也在所不辭……”


  

……


  

李子夜的這番抉擇,讓不少觀眾都感到動容。畢竟將心比心,如果換做他們,恐怕沒有魄力做到。


  

在李子夜的帶領下,考古隊員們眾志成城,擼起袖子開干。


  

如同病人進醫院看病一樣,所有的文物,在修復前也要做“體檢”。從而制定相應的保護修復方案。


  

采集、取樣、清洗、補色這些工作,李子夜分配到位,讓擅長的隊員負責。


  

至于他,則將那些斷裂、殘缺、腐蝕、變形嚴重的青銅件,歸整到一起,統一處理。


  

由于這些銅件,質地、彈性較差、銅胎厚、損傷、腐蝕嚴重。用普通的模壓法,難以修復。


  

而“鋸解法“,又要將變形嚴重的部分,整個切割下來……然后通過壓力矯形,把銅件拼接回去。


  

這樣做對文物損傷太大。而且也不一定能修得好。


  

眼前的這些銅件,李子夜早就注意到了。無論保守修復,還是激進,這些部件都已損壞到無法留用的地步。


  

所以他選擇放手一搏,因為無論搏不搏,這些銅件都是必須跨過去的坎。


  

一番綜合考量下,李子夜做出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


  

那就是,干脆以青銅件的尺寸和年代,鑄造一模一樣的出來。只要外表完美一致,那就不影響整體進程。


  

李子夜的這項決定,也不是異想天開,完全沒有依據。


  

因為在文物的修復上,許多國內外的專家,都用到3d打印技術了。


  

相比3d打印,那種純機器的干活。李子夜的“以假亂真”,多少還保留了工藝上的靈魂與沉淀……


  

于是李子夜,在確定了各銅件的構造后,直接黏土上手制造模具,用他靈巧的雙手,制作出一件又一件泥胎青銅器。


  

甚至青銅件嚴重缺失的部位,李子夜根據史料,以及一號神樹的參考,準確的制作出了泥胎。并且烘烤定型。


  

整個過程,沒有任何猶豫,也沒有任何失誤,妥妥的行云流水,一步到位。


  

畫面賞心悅目,就好似精美的藝術,看得眾人目不暇接……


  

當所有模具,整齊劃一的展現在鏡頭前,只見國內外的觀眾們,都不禁贊嘆他的技藝高超!

  

“我去!李大師這手藝,也太牛了吧?無論我看了多少次,都大受震撼呀!”


  

“那么多青銅件,他是怎么做到收放自如,完美銜接的?開,開掛了吧?”


  

“好家伙,身為泥瓦匠的我,本來以為多少能學到一點。誰能想到,連皮毛都沒學到,光顧著驚訝了……”


  

……


  

就在觀眾們發出感嘆的時候,李子夜找來一大塊紅銅和錫,而后將它們按比列,放進火爐。


  

熊熊熱焰,頓時將銅、錫吞沒,1200度的高溫無情的炙烤在周圍。把金屬融化成液態,變為液態青銅。


  

待兩種金屬完全融合,李子夜將其取出,然后把液態狀的青銅,緩緩注入進模具中。


  

由于爐外溫差,青銅液會很快凝固。所以李子夜需要不斷煉化,不斷注入。直到所有的模具,都注滿青銅。


  

爐火的高溫,使得他的臉頰留下汗水。晶瑩剔透的水珠,打濕了衣衫。持續的流汗,讓他嘴唇干燥,水分流失。


  

即便這樣,李子夜還是專注眼前,沒有停下,連一杯水都沒有喝……


  

如此毅力,如此堅忍,讓電視機前的觀眾們,看得既敬佩又心疼!果然,努力的天才,最讓人敬重。


  

大多數人,只會關注別人光鮮亮麗的一面。然而背后的付出與努力,卻是他們想象不到的。


  

就比如李子夜,他雖然開掛,有系統……但傳承中的艱辛,還有現實中的磨煉,別人卻不會知道。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總共十二枚青銅件,被鑄造出來。


  

將它們冷卻一段時間,而后一一對應的擺在原銅件跟前。


  

此時此刻,觀眾們發現,這十二枚青銅件,無論大小尺寸,還是角度樣式,都跟原件一模一樣!

  

甚至就連表面上的紋路,都如出一撤!

  

唯一不同的是,新鑄造的青銅件,顏色偏紅黃,還沒有出現青綠色的銅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