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真相,新的開始
「愛卿的話朕已經明了,還請愛卿速速退去,我與三省的諸位自會得出結論。」
皇帝正說著話,周圍的公公已經取來了剪刀,他們二話不多說,直接就將戶部尚書抓著的裳角一端剪落一大片。
「煩請皇上三思!」
「愛卿先行退去,朕自會決斷。」
由吏部侍郎帶領的衙軍隊伍沖入了朝中,他們已經知道戶部那幫人的危險,提早準備了一張綉著「忠君愛國」四個字的大布,直接將戶部尚書從朝堂上裹住,拖了就走。
「快,快將此人帶走,拘禁起來。還有他手下的醫官,全部拘禁。」吏部尚書氣急敗壞的喊道。
這些人,全部接觸了瘟病,必須全部隔絕起來。
看到戶部尚書被帶走,吏部尚書大人立刻上奏:「陛下,此人定是已經感染,如錢嶺之類,病深入腦,才能做出如此荒唐事,情勢已危,還請陛下立刻宣諭立刻移朝。」
「朕已說了,將交由三省討論。」
三省是輔助皇帝的內朝部門,由大學生和各部選出的心腹官吏組成,在當前這段時間裡,戶部禮部這方的人數比例要大於刑部和吏部。
「陛下!」
「不要為難朕。」
「誒……」
退朝後,事情很快交由由大學士和重臣組成的三省討論,第二天得出了結果。
結果的方案是折中,具體就是,因為時間節點特殊,所以帝室可以隨內侍府避走,而朝廷大臣則因為是朝政的根本,所以需要穩定朝綱,因此全部在中都不動,公事照常,同時,為了防止皇帝出走的消息被人謬傳或吸引刺客,皇帝的遷移都在夜晚隱秘進行。
吏部和刑部尚書等數位重臣在次日朝前被秘密宣聽,不由得捶胸頓足,回到家即交代家人繼續秘密準備行李盤纏,一旦有事,便自己動手,全家離開中都。
是人就怕瘟病,活的時間越長,就越是害怕死亡,位極人臣的人更甚。
接下來,內侍府開始安排皇帝的撤離。
因為曾經與錢嶺和戶部尚書同處一室,以防萬一,皇帝獨自在宮中兩日,確認無事後出行。
出城當夜,皇帝選擇了通濟門,此處夜出的官車甚多,可以混入其中,不被察覺。
是夜,天空星辰飄離,北斗如墜,出行車多,卻口如銜枚,喑喑無聲。
皇帝不禁有些惆悵。
他提起筆來,在車中寫了一封信。
致皇兄:
自古皇帝,或出遊,或親征,或移駕游幸,群臣公室皆跟隨,此乃枝幹聚攏,帝王操弦控箭之道。而朕今日避瘟,隱蔽而出,獨自領數人出城,甚是孤單,失情寄信於皇兄。
朝中群臣分裂,老臣雖熟於政事,可皆有私心,青年之臣義氣當先,雖有心繫天下者,卻不持重,難用甚也……
此次離宮,是為避瘟,瘟由使者開始,其後……(事件經過)
……
使者所去,皇兄所在之東郡,其往皆向穿天山,可朕聞此山周圍有四縣,今無一報有瘟,私以為,此或為山林瘴氣之流,不入城池,使者穿山時得,皇兄在東郡山中修行,切記避讓瘴氣,萬分小心。
此瘟應本林間偏僻怪異之屬,今朝夕間入中都,直進大內,半日奪魂,一夕失命,朕深感恐懼矣,亦擔憂留於宮內之人……
此事尚唯數人知,不願引得恐慌,深望此事正如戶部尚書所言,是乃無瘟無恙,若是如此,朕尚能寬心。
……
皇帝完筆,正準備將信交給隨行的中官公公,突覺得,既然是隱秘出宮,或許不應該把自己出宮的消息透露,便劃去了第一段描述出行的部分,讓公公重抄後送交驛站寄走。
兩日後,一條一尺長的白鯉魚逆流游入宮中河池,從魚腹中吐出一份回信。
此時的中都,除了幾位重臣和內侍府上層的南府中官,其餘人一概不知皇帝已離開宮殿的事實。
這封信被管理水池的中官轉交到內侍府南府,然後收在了箱內,因為是給皇帝的回信,在皇帝回宮前無人敢動。
這份一直未被打開的信,其中的內容是這樣的:
陛下萬安。
小民入山中修行,脫離塵世憂擾已經數十年了,近日也遇上了惑事,和陛下所遇太像。日前,小民一名叫李道也的徒弟,替我前去穿雲山樵採,樵採間聽到山夫有說,他們村裡已經前後失蹤數十人,李徒驚異,便隨著樵夫回村,村裡有一位倖存者,當時同行數人,只有他一人回來,李徒想詢問情況,結果全是錯亂言語,問不出個所以然,山人搖頭都說,今天這人腦袋已經死了,而且按照他們所知,這個可憐人明天必亡。
李徒也很疑惑,他調理樵採之葯,試於病人,結果全無藥效。是夜,村中忌諱疾病,不納病人入屋,正巧村內剛殺了一豬,李徒竟異想天開,將病人縫在豬腹之中保暖,次日病人即自己從腹中爬出,站在村口,這人竟然未死!雖智力癲瘋,還好性命已保住,病也不再惡化了。
之後,李徒和山民前去存豬的地方,豬已然成了一尊石豬。
李徒回來后,便將此時告訴小民,小民怪之,正欲入信陛下,以警來此的使節,結果便得了陛下筆書,天下巧合,莫過於此。
……
雖然不明白原因是為何,但陛下的信讓小民感到京城的一絲危機,之後小民會派李道也與幾位師弟運送石豬去前去中都,希望此豬可以治癒疾病,若不能,京城的預明司也可以憑藉此豬研究,以安朝野之心。
小民的徒弟李道也,其乃天余之資,不靠星盤大陣,就能夠駕馭靈氣,是屬天下獨一無二之人,定能安全越過穿天山,將石豬送達。
道也自小隨我修鍊,從未下山,只怕他不諳人事,招惹是非,又自負之人,恐言語泄露,引發恐慌,我已告誡,入城只需自報姓名,說明去向,懇請通融即可,其他一律不準多言。陛下到時可派使臣接引,若是不便明面接引,也可與各門守私下交代放行,李徒自會至宮下。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
尋真道人,物華五十九年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