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戰國系年傳奇> 章一:無德天子烽火戲諸侯

章一:無德天子烽火戲諸侯

  天上烏飛兔走,人間古往今來。沉吟屈指數英才,多少是非成敗。

  富貴歌樓舞榭,凄涼廢冢荒台。萬般回首化塵埃,只有青山不改。

  一首《西江月》,述說千古王朝,風雲迭代,任他富貴權傾,任他榮華享盡,任他霸業雄途,架不住歲月無情化塵埃,世人記住的只是一段往事,那往事為鑒,再復指引後人。

  閱盡殘篇斷簡,細評千古英雄。功名富貴笑談中,回首一場春夢。

  昨日香車寶馬,今朝禾黍秋風。誰強誰弱總成空,傀儡棚中搬弄。

  再一首《西江月》,殘篇斷簡說三代。自風伏羲與風裡希相合,開啟華夏人文先始,繼神農氏嘗百草,及黃帝統一華夏部落並征服東夷、九黎族實現一統中華,世人尊稱其為「三皇」,再歷少昊、顓頊、帝嚳、堯、舜五帝,那舜帝傳位與禹,遂開啟了第一個世襲王朝「夏」。那夏朝歷經471年,經歷「太康失國」,又歷「少康中興」,及至桀即位,荒暴不得人心,終引起商湯討伐,自此夏朝亡,商朝立。那商湯吸取暴桀的經驗,勵精圖治,廣施仁政,開創一段新興,但再英明帝王,終有不肖子孫,為爭奪王位內亂不止,無奈多次遷都,及至武丁即位,因其曾在民間生活過,深知百姓之苦,故兢兢業業振興大商,開創一段「武丁中興」的局面,奈何好景不長,在武丁逝世后,他開創的太平盛世未能得以延續,商朝日益衰敗,再至帝辛,寵幸妲己,枉信奸佞,廣施殘政,終引姬發起兵伐紂,自此商湯天下500餘年終結束,又開啟了一段新的王朝——周朝。那周朝自周武王姬發起建,定都鎬京(今西安市長安區),及至周懿王,戎狄入侵,暴虐華夏,周懿王深受其苦,不得已遷都犬丘(今咸陽),此後,周朝天子不斷受擾於外侵,戰禍不斷,及至公元前781年,周幽王繼位。

  自古亂世出英雄,這一段故事就是從周幽王說起。

  且說公元前781年,周朝第十一位君主,周宣王姬靜歸天,化為虛土。周宣王死後,其子宮生繼位,是為周幽王。

  周宣王在位時也是連年征戰,百姓民不聊生,外有強敵入侵,內又連年災害,執政又傷其肱骨,濫殺忠臣,留給周幽王宮生的卻是一片內憂外患的國土。

  而周幽王本就是一無執政之能的庸才,乃是一個荒淫無道的昏君,即位后不思挽救周朝於危亡,奮發圖強,反而重用佞臣虢石父,盤剝百姓。無那明君之德卻又枉做聖君之事,多次起兵對外攻伐西戎而大敗。

  或許連上天都有些看不過眼了,降下一系列天災作為懲罰其不作為,無疑給此時的周王朝,雪上加霜。周幽王繼位一年左右,周室王畿所處之關中一帶發生大地震,加以連年旱災,使民眾饑寒交迫、四處流亡,整個社會動蕩不安,國力衰竭。

  亂世不僅僅出英雄,也出忠臣。有個大臣名叫褒珦,見這新任君主每日沉淫酒道,歌舞笙簫,於國事不顧,遂決定勸諫幽王。自古以來,一旦對君王用上勸諫一詞,多是表明君王必有失德之事,若遇明主尚且好說,若遇昏君,多是性命不保,不見那比干之死為史鑒,褒珦焉能不知?可當今國事為重,自家生死為小。遂向周幽王多次勸諫,一次不成,兩次,兩次不成,三次。可那周幽王本就是個昏君,豈能聽得進去,因此非但不聽,反而把褒珦關押起來。

  這褒珦在監獄里一關就是三年。

  這褒珦乃家族族長,族長入獄,族人自是千方百計要把族長救出來。褒珦之子褒洪德聽說周幽王好美色,正下令廣徵天下美女入宮,就藉此機會尋訪美女。終在褒城內找到一位姒姓女子,使人教其唱歌跳舞,並把她打扮起來,起名為褒姒,假稱自家之女獻於幽王。

  那周幽王一見褒姒,頓驚為天人,萬分喜愛,馬上立她為妃,納了大臣的女兒,自然要釋放老岳父,因此褒珦被釋放並官復原職。

  周幽王自得褒姒以後,十分寵幸她,一味過起荒淫奢侈的生活。那褒姒雖然生得艷如桃李,但卻冷若冰霜,整個一個冷美人,自進宮以來從來沒有笑過一次,周幽王為了博得褒姒的開心一笑,不惜想盡一切辦法,奈何褒姒終日不笑,或許是被送入宮中伺奉昏君心中悲苦。為此,這周幽王竟然懸賞求計,誰能引得褒姒一笑,賞金千兩。利益相驅,自有人獻妙計。奈何終不能博美人一笑,周幽王為此大發雷霆。這時上卿虢石父,向周幽王獻了一計,提議用烽火台一試。

  烽火台是何物?那本是用來發現敵寇侵犯邊疆時的緊急軍事報警信號,這烽火乃是由柴火熏燒狼糞發出狼煙而成,濃而聚,煙高不散。周天子為了防備犬戎的侵擾,在鎬京附近的驪山(今臨潼東南)一帶修築了20多座烽火台,再由國都到邊鎮要塞,沿途都遍設烽火台,每隔幾里地就是一座。一旦犬戎進襲,首先發現的哨兵立刻在台上點燃烽火,鄰近烽火台看見狼煙,也相繼點火,向附近的諸侯報警。那附近的諸侯見了烽火,便知道京城告急,天子有難,必須起兵勤王,趕來救駕。

  這虢石父獻計令烽火台平白無故點起烽火,招引諸侯前來白跑一趟,以此逗引褒姒發笑。這本不應發生,也本不應被採納的一條無厘頭計策竟被採納。

  那昏庸的周幽王抱著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耗子是好貓的心態,試著採納了虢石父的建議,馬上帶著褒姒,並由虢石父陪同登上了驪山烽火台,命令守兵點燃烽火。一時間,狼煙四起,烽火衝天,卻驚煞了各地諸侯,那附近的諸侯一見警報,以為犬戎打過來了,遂急忙整兵出發前來救駕。

  那幾路諸侯一路狂奔,來到了驪山腳下,卻連一個犬戎兵的影兒也沒有,只聽到山上一陣陣奏樂和唱歌的聲音,定睛一看是周幽王和妃子褒姒坐於高台上飲酒作樂。周幽王見諸侯人馬已到,遂派人告訴他們說,辛苦了大家,這兒沒什麼事,不過是大王和王妃放煙火取樂。諸侯們始知被戲弄,心中怒火中燒,但王命不可違,懷怨而回。

  美人褒姒本就豆蔻年華之齡,尚有孩童之心態,見千軍萬馬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如同兒戲一般,覺得十分好玩,禁不住嫣然一笑。那一笑,當真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周幽王簡直是看呆了,遂大喜,立刻賞虢石父千金。

  既然找到博取美人一笑之法,周幽王為此數次戲弄諸侯們,起初,諸侯們還擔心京城有變,不得不來,但一而再再而三的戲弄,讓諸侯們心中對這個昏庸的君王失去了信任,再有狼煙,諸侯們也不來了。不知道民間傳說的《狼來了》的童話故事是不是據此改編,人與人之間一旦失信多次,卻再難挽回信任,此理上合一朝國君,下通黎民百姓。

  那大夫褒珦,見周幽王終日沉迷女色,這女色恰又是因為自己的原因才獻給君王的,心中有苦說不出,沒多久便鬱鬱而終。

  這烽火戲諸侯,諸侯不來了,自不能再博美人一笑,那周幽王為進一步討褒姒歡心,又罔顧老祖宗的規矩,廢黜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冊封褒姒為後,冊封褒姒生的兒子伯服為太子,並下令廢去王后的父親申侯的爵位,還準備出兵攻伐他。

  那申候恰就是之前前來護駕的一路諸侯,申侯得到這個消息,被這昏庸的君主氣得是火冒三丈,不能坐地等死需先發制人,遂聯合繒侯及西北夷族犬戎之兵,於公元前771年進攻鎬京。

  假事變成真事,那周幽王聽到犬戎進攻的消息,驚慌失措,急忙命令烽火台點燃烽火。烽火倒是燒起來了,可是諸侯們因多次受了愚弄,恰又得知此次事件完全是由周幽王咎由自取,傷了諸侯的心,還要背離祖宗之法,廢太子並討伐申候,因此都不予理會。

  烽火台上白天冒著濃煙,夜裡火光燭天,可就是沒有一個救兵到來。使得周幽王叫苦不迭。鎬京守兵本就怨恨周幽王昏庸,不滿將領經常剋扣糧餉,這時也都不願效命,犬戎兵一到,便勉強招架了一陣以後,一鬨而散,犬戎兵馬蜂擁入城。

  周幽王無奈只好帶著褒姒、伯服,倉皇從後門逃出,奔往驪山。途中,他再次命令點燃烽火,烽煙雖直透九霄,但還是不見諸侯救兵前來。犬戎兵緊緊追逼,周幽王的左右在一路上也紛紛逃散,只剩下一百餘人逃進了驪宮。有大臣獻計,以火焚燒前宮門來迷惑犬戎兵。周幽王聞言大喜採納了這個建議,遂安排士兵點起前宮門大火,自己則從後宮門逃走。

  逃不多遠,犬戎兵又追了上來,一陣亂殺,只剩下周幽王、褒姒和伯服三人。他們早已被嚇得癱瘓在車中。犬戎兵見周幽王穿戴著天子的服飾,知道就是周天子,當場將他砍死。又從褒姒手中搶過太子伯服,一刀將他殺死,只留下褒姒一人做了俘虜,褒姒由堂堂妃子變為壓寨夫人。

  當真是:

  命運有趣亦無趣,投胎轉換技術活。降生皇家享天威,狼煙僅為妃子笑。

  怒惹諸侯引番兵,再燃烽火無人行。失信失德失人心,無才無德命歸西。

  此時,諸侯們漸漸知道犬戎真的打進了鎬京,這才聯合起來,帶著大隊人馬來救援。犬戎將領看到諸侯的大軍到了,遂急忙把周朝多少年聚斂起來的寶貝財物一搶而空,攜帶褒珦,縱火退卻。

  那犬戎攻破鎬京,殺死昏君周幽王退走後,幾路諸侯聚在一起,以申侯、魯侯、許文公等為首的大諸侯,商議一番,決定共立原來的太子姬宜臼為天子。

  是以新天子姬宜臼於公元前770年在申(今河南南陽北)即位,是為周平王。

  因鎬京已遭戰爭破壞,而周朝西邊大多土地都被犬戎所佔,周平王恐鎬京難保,遂於公元前770年在秦國軍隊護送下,遷都洛邑(今河南洛陽),並任命在鄭武公擔任司徒同晉文侯共同輔助下治國。

  周平王進行國都東遷時,因秦國國君秦襄公在犬戎攻打周朝時,作戰得力,立有大功,而且還派兵護送天子遷都,於是提升秦襄公為諸侯,賜封給他西戎攻佔的岐山以西土地(今陝西省鳳翔縣),並說:「西戎兇惡無道,掠奪我們岐、豐的土地,只要秦國能攻打併趕走西戎,並攻佔這些土地,那這些土地就歸秦國所有。」並與秦襄公盟誓。

  這有了天子之諾,遂產生了強大動力,不久,秦國攻佔岐山以西地區,秦國從此開始發展起來。

  由於大片故土喪失,周王朝僅僅擁有今河南西北部的一隅之地,東不過滎陽,西不跨潼關,南不越汝水,北只到沁水南岸,方圓只有六百餘里,地窄人寡,與方圓數千里的大諸侯國相比,此刻的它,只相當於一個中等諸侯國而已,周王朝因此大大衰落。

  天子弱,諸侯強,勢必王令不能行。

  鄭、晉、齊、魯、燕、宋、楚等大諸侯國為了爭奪土地、人口以及對其他小諸侯國的支配權,相互之間不斷進行兼并戰爭,形成諸侯爭霸的紛亂局面,中國歷史進入一個大變革的動蕩時期。

  也可以說,這一遷都,卻遷出了華夏史上有名的春秋戰國時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