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各有算計
曹昂是何許身份?就算他做事錯得再離譜,也輪不到王平這等小小的參軍在背後對其評頭論足,說三道四。
好在楚雲並非蠻不講理之人,也無意為難王平,只是面色微沉,警告著對方道:「這次算你失言,我不與你計較,下次再讓我聽到你說這樣的話,可就不能這麼輕易了事了。」
「多……多謝將軍寬宏大量!卑職以後再也不敢了!」
王平知道,楚雲與曹昂公子親如兄弟,自己當著楚雲的面說曹昂的壞話,能不被追究,已經要謝天謝地了。
「好了好了,此事就此揭過了。」
楚雲擺擺手,他的本意也只是嚇唬一下王平,讓他知道尊卑有別,不能太放肆。
「你不是問我,為什麼不怕諸葛亮故技重施,用火攻對付我們么?」
「是啊,卑職實在不明白,這密林之中樹木茂盛,雜草叢生,若是諸葛亮再用火攻……」
王平不敢再多說下去,收聲看向楚雲,期待著對方揭曉謎底。
楚雲目光在地面與周圍的林間掃視一周后,淡笑道:「這個嘛,應該很快就會揭曉了。」
大軍在林中行進了不到半個時辰,天空中烏雲密布,使得本就蔭翳的林中更添幾分黑暗。
見此情形,策馬在楚雲身後尾隨的王平一拍大腿,趕緊湊到楚雲身旁,佩服道:「將軍,卑職明白了!這是要下雨的徵兆!」
看到這大白天的,四周都快沒有光了,這時候王平要是還反應不過來,才叫怪事。
「不錯,這幾日怕是要秋雨連綿,我們在林中行進,不但無需防備諸葛亮用火攻,還能一定程度上避雨,以免將士們的盔甲生鏽得太嚴重!」
楚雲一副對萬事盡在掌握的姿態,讓王平佩服得簡直五體投地。
「將軍,卑職斗膽想問一句,您究竟是怎麼未卜先知,料到近來會有大雨的?難道是夜觀天象……?!」
古人不知道科學的存在,碰到無法用常理說明的事情,總喜歡用鬼神之說、星象之說這等玄之又玄的方式,來強行解釋。
「哪有什麼夜觀天象,子均你記著,以後誰再在你面前提『夜觀天象』這四個字,那他說的什麼,你都只管當他在放屁!」
聽楚雲也難得講出這種粗鄙之語,王平只覺得好生有趣,卻又不敢笑,只得佯裝嚴肅地點頭道:「卑職記下了……」
「嗯,回到你的問題,其實很簡單,在今早的時候,下令全軍進密林以前,我就觀察到地面上的螞蟻都在搬家,林內的燕子也在低空飛行,這就是要下雨的前兆!」
楚雲說得頭頭是道,王平在旁聽得是目瞪口呆,像楚雲提出的這種預知雨季的法子,他是聞所未聞。
「想不到居然有這麼精妙的法子,卑職對此聞所未聞!將軍是如何了解到這等高深奧秘的?」
王平之前從來就沒聽說過這種技巧,如果不是楚雲提起,他做夢也沒法把諸如「燕子、螞蟻」這些動物的行動,與是否會下雨聯繫到一起。
「你沒聽過的東西,還多著呢,怎麼樣,想學嗎?」
楚雲看似漫不經心的一句話,卻讓王平臉色驟變。
王平用勒住馬,不顧大軍還在行進,不顧周圍眾將士的眼光,直接勒住韁繩,翻身下馬,二話不說沖楚雲就是跪地叩首。
「弟子王平,拜見老師!」
「哈哈哈……」
楚雲哈哈大笑了幾聲,看著朝自己虔誠叩拜的王平,點頭笑道:「孺子可教也,起來吧。」
其實在第一次見到王平的時候,得知對方身份的楚雲,就動了著重培養他的心思。
在實際確認過以後,楚雲更確定王平是一位值得培養的可塑之才。
因此,楚雲就動了收徒的心思,但沒把這事太放在心上,眼下剛好趕上合適的機會,就索性試探一下王平能不能抓住。
結果,果不其然,王平興許也早就存了拜楚云為師的心思,只是礙於身份差距,不敢主動提及,今日見楚雲難得鬆口,立馬打蛇上棍,攀上了這根高枝。
與大多愣神的將士們不同,甘寧、許褚二將見此情形,也是連聲向楚雲道著恭喜。
這段時間,楚雲有意栽培王平這事,其他人或許有所不知,但他們二人作為楚雲的心腹,自是早就看出端倪。
對於王平,他們並不了解,也說不上喜歡或者厭惡,只是相信楚雲的眼光,既然能得楚雲賞識看重,說明這位叫王平的年輕人,一定很有天分。
「先上馬吧,行軍途中,趕路要緊。」
楚雲也沒下馬去扶王平起身,就像是目睹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般,淡漠地沖著王平說道。
「是!老師!」
王平乖巧地像個學堂上的孩子一般,興沖沖地重新上馬,然後朝著楚雲撓頭,害羞地問道:「老師,難道不用再給您斟茶行禮么?」
「我不看重這些俗禮,再說這種時候,哪有閑工夫搞這些花樣?你有這份心意就行了,以後勤奮好學,能成為朝廷的棟樑之才,就算是不枉費我在你身上花費的心思。」
楚雲並不避諱自己對王平的看重,如實笑道。
聽聞此言,王平更加心花怒放,喜道:「多謝老師!學生以後一定虛心學習!」
——
楚雲的預測一點沒錯,沒過多久,果然就下起了一場傾盆大雨,若非大軍提前進入林中,借著無數參天大樹上的楓葉避雨,怕是這會兒不少人都要被澆成落湯雞了。
等到兩天後,雨勢漸漸停息,曹軍也順利從林中冒出,抵近劉備、諸葛亮大軍的營寨。
諸葛亮在得知楚雲率軍在林中避雨而行,除了感慨楚雲掌控預知天氣這等神鬼莫測的技巧以外,便是早早下令,讓將士們重新布下當初楚雲未能破解的九宮八卦陣。
對於諸葛亮的故技重施,聞訊的楚雲當然是覺得又好氣又好笑。
「想不到這諸葛亮還真以為我沒法子破他的陣法。」
撂下這麼一句話,楚雲率軍直抵劉備軍大營北面十里處,下令全軍在此安營紮寨,一副大舉進攻破解九宮八卦陣的意思。
十里的距離,對於交戰狀態的兩軍而言,實在太近,也太危險。
收到這一消息,張飛、趙雲都勸諸葛亮趁楚雲立足未穩,放棄結陣,轉守為攻,先夜襲楚雲尚未完全建立好的營寨再說。
諸葛亮卻當場否決了這個建議,並表示以楚雲的能力,是不可能對夜襲不加以防範的,說不定還布置好埋伏就等著自己上鉤。
事實上諸葛亮想得完全沒錯,楚雲不僅對夜襲加以防範,而且也算是布置得滴水不漏,如果諸葛亮或者任何劉備軍的將軍敢貿然率兵夜襲曹營,那就是羊入虎口,去多少都是送死。
第二天,楚雲見諸葛亮不上鉤,也不意外,只是提前做好「戰前動員」,講了幾句激勵人心的話后,便召見幾位將軍到帥帳內,準備安排任務。
甘寧、許褚相繼而來,早就在帥帳內靜候多時的王平,則是為將軍們各自倒了一杯水。
二人道了聲謝,就一併看向楚雲,等待對方下達軍令。
「來了?」
楚雲向二人招呼了一聲,用手指向身旁的沙盤,笑道:「看看吧。」
甘寧、許褚不明所以地看向沙盤,只見上面一道道清晰的紋路匯聚而成的,竟是諸葛亮在南面擺下的九宮八卦陣!
「這……這就是諸葛村夫擺下的陣法?!」
「是!是這麼回事!比我印象里的還要清晰!原來將軍如此了解這陣法?!」
甘寧、許褚驚嘆連連,之前都是被諸葛亮給打出陰影,現在見楚雲把對方的陣法畫得有模有樣,二人的底氣瞬間就有了!
就像又回到過去隨楚雲南征北戰時的那段歲月,只需要聽從命令,他們就戰無不勝!
「這九宮八卦陣,有『內陣』與『外陣』之分,內有八陣,外有八陣,而中央有兩陣,一為『生陣』,二為『死陣』。
也就是說,一共是由十八個小陣組成!
由於其內外小陣能相互調整配合,靈活多變,所以我們如果要破陣,單靠橫衝直撞毫無意義,只會讓弟兄們白白送命!
所以,你們二人必須各引一路大軍,按照我的命令行事,切記不可違背軍令!」
「將軍儘管下令,您讓末將往東,末將絕不往西行進半步!」
「末將也是一樣!」
甘寧、許褚二人都是楚雲手下的舊將,當即嚴肅地許諾道。
「很好,甘寧聽令!」
楚雲一句話,甘寧瞬間老實,精氣神十足地抱拳應道:「末將在!」
「命你率一萬精兵,朝這乾、坤二陣的間隙部分猛攻,無論如何,不準後退一步,只管向大陣內部殺,不管敵陣如何變動,都萬萬不可後退!」
「末將領命!」
聽出這一軍令萬分兇險,甘寧還是義無反顧地接下軍令。
「許褚聽令!」
「末將在!」
「命你在甘寧入陣后,率一萬精兵直取這坎、離二陣的縫隙,記住,同樣是不準後退一步,沒有我的將領,只管前進!」
「末將遵命!」
許褚同樣不甘示弱地發出雷鳴般的吼聲,大有慷慨赴死的覺悟。
楚雲當然沒打算讓他們帶人送死,但看到他們二人有著視死如歸的覺悟,心裡還是非常欣慰。
所謂「士為知己者死」,二人明知這命令中的兇險程度,還能毫不畏懼地答應,可見他們二人確實有把性命交到楚雲手上的決心。
「好,去執行命令吧!」
「喏!」
二人異口同聲地喊了一句,彎腰抱拳走出帥帳,各自提點楚雲事先就分配好的兩萬兵馬,各領一萬離開營帳,開始向九宮八卦陣靠攏。
至於楚雲留下五千士兵把守營寨后,自己親率兩萬五千將士在後方緊隨甘寧、許褚二人後方,準備隨時進行接應,以及保護二人的后翼。
秋雨初停,地面上的道路相當泥濘,混合著楓葉的泥土不僅沒有芬芳氣息,反而有幾分刺鼻的感覺。
黑壓壓的一片劉備軍將士,按照諸葛亮的指示結成九宮八卦陣,如攔路虎般擋在通往新野的必經之路。
奉命接近的甘寧、許褚二人看到九宮八卦陣的結構之後,發覺與楚雲沙盤上繪製的細節分毫不差,信心再度大漲,對視一眼后,就此別過,引領著各自的人馬,準備依照楚雲的將領發動進攻。
遠在九宮八卦陣中央的諸葛亮遠遠望見此情形,知道這次楚雲是要動真格的,心中一喜,沖身邊的劉備道:「主公,楚雲終於忍不住要派人來破陣了!」
劉備見曹軍來勢洶洶,不想諸葛亮那麼放心,額頭上的抬頭紋皺得很深,惆悵道:「軍師啊,這楚雲並非來試探那麼簡單,你看這兩支軍隊,少說也有一、兩萬人啊!」
「主公莫憂,以楚雲的本事,當然不會在這個節骨眼上再對九宮八卦陣做什麼試探,他既然決定出手,自是要見分曉!」
諸葛亮一副勝券在握的神態,晃著羽扇得意地說道。
位於陣眼中央的趙雲同樣憂心忡忡地問道:「軍師,聽探馬說楚雲現在手上只有七萬人,曹昂與三萬大軍不知蹤影,您看這……」
「子龍啊,還記得先前我曾提到過的,三件必須要做的事嗎?」
「末將自然記得。」
趙雲點頭道。
「這第二件事,就是我們要向江夏求援,請劉琦公子出兵,自東向西,繞路而來,進攻曹軍后翼。
此事,我前幾日已請主公寄信給劉琦公子了。」
趙雲恍然大悟,問道:「軍師的意思是,楚雲已經預先猜到軍師的計劃,所以讓曹昂分兵前去對付劉琦公子了?」
「正是。」
「可是,軍師,劉琦公子並不深諳兵法,而曹昂久經沙場,經驗豐富,劉琦公子不可能帶上全部兵力,一旦被曹昂以逸待勞埋伏成功,公子可能會有不測啊!」
趙雲一方面是確實擔心劉琦的安危,另一方面,也是怕劉琦出事,劉表會怪罪到劉備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