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愛國將領
金得水拿起盒子看了看,問道:「周隊長,你覺得這盒子里裝的是啥東西?是金玉珠寶還是別的什麼貴重物品?」
「你把盒子給我,讓我看看。」
金得水將盒子遞過來,周湘龍接過來,先將鼻子湊過去,仔細聞了聞裡面的味道,又凝神盯視著盒子底部,然後伸手用兩根指尖捏出一小片發黃的碎紙片。
「這盒子里裝的是一本書,而且是那種很古舊的老書。」周湘龍很肯定地說。
「你判斷的依據是什麼?」
「剛剛我聞了聞盒子里的味道,有一股很濃烈的樟腦味道,其中還夾雜著古舊書籍發出的那種特殊的清香。樟腦是用來防蟲蛀的,一般都只在藏書時使用。
「另外,你也看到了,我從盒子底部捏出了這一片碎紙屑。這紙屑古舊發黃,證明盒子里藏的就是一本書,而且是古書。」
金得水皺著眉頭想了一下,忽然失聲叫道:「不好,兇手盜走的肯定是我們的族譜。」
周湘龍有點奇怪地問:「族譜是很普通的東西,很多族人家裡應該都留存有一部,兇手要盜走幹嘛?還有,丟失一本族譜,你為何這麼驚慌失措?」
「你不知道,藏在族長家裡的這本族譜,有近千年的歷史了,還是絕版孤本。這本族譜很特殊,記載的是我們的遠祖——歷代渤海郡王創建、管治渤海國的歷史。這段歷史有兩百多年,期間渤海國發生的所有重大事件、歷代郡王的治國方略和成效,族譜上都有記載。
「因此,這本族譜並不是簡單的家族歷史,還是渤海郡國的國史,異常珍貴。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這本族譜是渤海郡國末代世子大軒文在國滅之後,以十年的時間潛心整理撰寫出來的。上面所有的記載,都是他親筆撰寫,並沒有交付印刷。所以世上僅此一本,是我們金氏家族傳承了八九百年的傳家寶,歷來都由族長保管。」
周湘龍驚訝地問:「這麼說來,你們鐵皮溝金氏家族,始祖是唐朝武則天時期的渤海郡王大祚榮?」
「沒錯。如果只追溯到武則天時期,則我們的始祖正是祚榮公。」
「大祚榮不是姓『大』嗎?怎麼你們又姓金?」
「這個很好解釋啊:渤海郡國享有國祚228年,傳承十五代郡王,到五代後梁同光四年,被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滅亡。末代渤海郡王諲譔公被遼太祖安置到當時遼國的都城臨潢。
「渤海國滅亡時,世子軒文公不願跟隨父王投降,逃到了長白山中,在一個深山村落里定居下來,開始潛心撰寫遼東大氏族譜,其實就是渤海國的歷史。書成后,他留給了長子本洪公傳承。
「後來,數百年後,軒文公留下的這一支族人在金朝時期,漸漸融入了女真族,改姓金。前清雍正年間,我們鐵皮溝金姓的開山始祖宏遠公,是一位武舉人,擔任過游擊將軍職務。
「後來,宏遠公因為一件事得罪了朝廷,被發配到黑熊嶺山腳下的鐵皮溝,從此就在這裡定居下來,繁衍出我們這一支金姓族人。軒文公撰寫的那本族譜,也被宏遠公帶到了鐵皮溝,由歷代族長保存。」
周湘龍聽他講完族譜的來歷后,點點頭說:「這本族譜確實珍貴稀有,難怪你那麼惋惜。只不過,我還是有點想不通:為了一本族譜,日本人何至於如此大動干戈?一口氣殺了四個人,還嚴刑拷問一個七十歲的老人,難道這本族譜里另有奧妙?」
金得水大吃一驚,目瞪口呆地看著周湘龍,有點口吃地問:「你……你說啥?日本人?這樁慘案難道是日本人乾的?」
「沒錯。剛剛我一看到兩個丫鬟和族長身上的刀傷,就得出了判斷:動手殺人的兇手,肯定是日本人,而且是黑龍會的所謂『日本武士』。」
「刀傷?憑刀傷怎麼判斷是日本人?」
周湘龍耐心地解釋說:「根據兩個丫鬟和族長身上傷口的深淺、形狀,以及兇器刺入死者肌膚的角度,可以看出:造成這些傷口的兇器,都是一種叫做『脅差』的日本刀,是日本武士的輔助刀具。
「一般情況下,日本武士都會帶兩把刀在身上,一長一短。長刀是主武器,稱為『本差』,又稱『打刀』;短刀是插在腰帶上的,意思是『插在肋下』,稱為『肋差』,又稱『脅差』,是打刀的輔助進攻器具。
「我對日本武士刀頗有研究,熟悉脅差刺人後留下的傷口特徵,所以敢肯定族長等人都是被兇手用脅差刺死的。而脅差是武士刀的一種,也是日本武士的象徵之一,普通的中國人一般得不到,所以我認為這樁慘案極有可能是日本人乾的。」
金得水不以為然地搖搖頭說:「你這個判斷有點武斷了吧!即使族長他們真是被脅差這種刀具殺害的,但也並不一定就可以肯定是日本人乾的。萬一有不懷好意的人故意去買了這種刀具行兇,想嫁禍日本人呢?」
周湘龍說:「當然,這種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但從兇手作案的兇殘程度、以及殺人時嫻熟的手法來看,我還是傾向於是日本人作案。」
見金得水仍是一副將信將疑的表情,周湘龍補充說:「我對金占威司令有所了解,他是一位著名的抗日愛國將領,曾多次在報刊公開發表抗日言論和文章,要求取消日本人在滿洲的特權,收回滿鐵附屬地。
「他所轄的陸軍第五旅,也曾多次與日本駐軍發生衝突,好幾次差點釀成戰爭局面。因此,我估計日本人非常恨他,這次派人謀殺他的父親,很可能就是對他的一種報復,同時也是對他的一種警告。」
金得水對他的這個觀點倒是頗為贊同,點點頭說:「要說日本鬼子恨金司令,這倒是真的。四年前,金司令曾經當眾槍斃過兩個日本浪人。此事當時轟動一時,也差點釀成了華日軍事衝突——這個事件你知不知道?」
周湘龍搖搖頭,有點慚愧地說:「四年前,我正是少不更事的時候,每天沉迷於吃喝玩樂,對社會熱點問題根本不關心,連報紙都很少看,所以並不知道你說的這個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