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人玫瑰,手留余香。(不是蹭熱度,隨便發兩句牢騷。)
聽說非洲兄弟種地方式奇葩,上網一查,還真是。
用鋤頭隨意挖個小洞,丟兩三粒種子,剩下的就是聽天由命。
什麼?
還要鬆土、灌溉、施肥、除草?
開什麼玩笑!
你就是種子而已,自已長不出來豐碩的果子是你沒本事,還敢要這要那!
什麼?
長出果子了還要防旱防澇防野獸?
開什麼玩笑!
你就是果子而已,自已長出來守不住送不到我嘴裡都是沒本事,哪來那麼多唧唧歪歪!
一句話,別人家的種子都能長好守住送我嘴裡,我憑什麼要滿足你的要求?!
有沒有感覺這和現在的網文圈很像?
讀者想看到漂亮的故事,
平台想看到漂亮的業績,
所有有本事有能力往圈子裡邊下嘴的也全在虎視眈眈,
就是沒人關心作者們真正需要什麼。
為什麼呢?
就因為同樣一句話,別人能寫好,憑什麼你寫不好?
網文圈太大了,光是某點就號稱810萬作者,任他們自相殘殺、優勝劣汰,總是能挑出幾個將軍的,何苦要為他們付出哪怕一點點陽光雨露呢?
別的,海參不想談,不敢談,也談不起,只想跟距離海參最近的諸位讀者隨便聊兩句。
種子需要什麼?
陽光、雨露、土壤等等,總結成一個詞,那就是養分。
作者們需要什麼?
點擊、收藏、推薦、評論等等,總結成一個詞,那就是回應。
來自讀者的回應。
沒有讀者回應的作者,像是在沙漠里孤獨跋涉的旅人,看不到生存的希望。
沒有讀者回應的作者,像是在無盡汪洋中行船的水手,找不到回家的方向。
沒有讀者回應的作者,就和茫茫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我們人類本身一樣。
家人的不支持,朋友的不理解,同事們的陰陽怪氣,
隨隨便便一個路人都能指著我們笑話:瞧,那是一個吃不上飯的網文作者。
可是那有什麼所謂,我有讀者的回應,他們每點的一個贊,每投的一張票,每寫的一個評論,都能讓我開心不已,都能幫我抵擋無數的冷嘲熱諷、明槍暗箭。
正是這些回應,陪伴了我無數個寂寥的清晨,無數個落寞的夜晚。
然而,漸漸的,我發現我收到的回應越來越少了。
不管是積極的、還是負面的回應都在變少,本章說、評論區變得像一潭死水般平靜。
發生了什麼事情,是我寫的哪裡出問題了嗎?
我開始自我懷疑、自我否定,殫精竭慮尋找不管是存在還是不存在的問題。
然後,失去唯一支撐的我感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
再然後,我開始認真思考一個問題:
我是不是真的沒有任何天分,真的不適合做這個需要極大耐心才能生存下來的工作?
最後,不夠堅強的我放棄了最開始堅持的夢想。
在這個時候,戲劇性的變化出現了。
再過一段時間,我收拾完心情回來一看,評論區里熱鬧了起來。
「人呢?」
「死透了,散了吧。」
「我的追投,555~」
「作者你又爛尾了。」
看到這些評論,我真是百感交集,套用作者圈裡一句老話:
「不太監我都不知道我原來還有讀者。」
瞧,是不是挺有意思的。
說是發兩句牢騷,仔細一看都好幾十句了。
也罷,最後再多說幾句吧。
不管外界有多少驚濤駭浪,又是鬧得怎樣的天翻地覆,
網文最核心的兩個需求不會變,
作者想要講好故事的需求,
讀者想要看好故事的需求,
沒有這兩點,再華麗的場面都會煙消雲散。
所以,最根本的支撐是作者跟讀者的互相支撐,這是一切的基礎。
又所以,為什麼讀者和作者們不能做到相互扶持呢?
作者更敬業一點,寫多一點、寫好一點,
讀者抽出那麼一點點的閑暇,給予支持的作者更多一點點的回應,讓作者明白自已的優劣缺失,
這不豈是很完美嗎?
為什麼一定要等到自家田裡的種子枯萎了,
再去眼瞅著別人家田裡的累累碩果,
抱怨自家種子不爭氣呢?
要知道,
作者碼出來的作品,不止作者們傾注了感情,讀者在閱讀時又何嘗沒有傾注感情呢?
歸根結底,在這個互通互動的網路時代,網文其實是作者和讀者共同努力的結果啊!
…………
OK,牢騷發完,海參厚著臉皮求兩張票票。
當然,如果有打賞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