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重生八四之我要活的精彩> 第百五章退役時代(二)

第百五章退役時代(二)

  禹天把VCD的前景和項目的構想,一一道出,倪老聽到VCD播放器會有上百億的產值、VCD碟片又是一個上百億的市場,眼睛不禁冒光,哪裡還坐得住,站起來就走,禹天起身相送,誰知,倪老一轉身又坐下了,「咦?」,禹天有點奇怪,「倪老,您這是還有別的事兒吧?」

  倪老點點頭,道:「差點忘了,還有一件事,我之前不確定對你來說是不是好消息,但是現在,我想,可能,是個好消息吧。」說著說著,倪老臉上露出笑容;

  「呦,倪老,您這還學會拿喬了,還有什麼好事,快倒出來吧。」禹天好笑地打趣著;

  「前段時間,我一個在華晶電子集團的老同事找到我,他說,90年的時候,國家計委和電子工業部提出『908工程』,目標是在『八五』期間將半導體工藝提升到1微米,實施主體就是華晶電子,工程總經費20億元,其中15億元用於華晶公司建設月產1.2萬片、6英寸的晶圓廠,還有一條1微米的生產線,另外5億元投給9家集成電路企業建設設計中心.……」

  禹天立刻打起精神,全神貫注地看著倪老;

  「.……908工程立項至今快兩年了,費用一直審批不下來,就去年撥了2億資金,主要用於建設集成電路的設計中心,華晶電子那邊急得不得了,中科院那邊建議他們找我們試試.……」

  禹天的心劇烈地跳動,晶圓廠,1微米生產線,集成電路設計中心,想什麼來什麼.……

  不等倪老說完,插話道,「設備和生產線從哪來?對方同意賣了嗎?還有,華晶電子是什麼樣的企業?」

  「基本談妥了,是從米國朗訊引進0.9微米生產線;華晶……」

  聽完倪老介紹,禹天才知道,華晶電子來頭可不小,八十年代末,華夏為了解決了研發成果無法轉化為生產力問題,從重慶永川的24所遷出一部分科研力量到無錫,與江南無線電器材廠組成產、研聯合體,後來發展成為華晶電子集團公司,可以說,華晶電子聚集了目前華夏最頂尖的一批晶元研發、生產人才,否則承擔了華夏晶元產業振興重任的『908工程』也不可能交給他們.……

  禹天以拳擊掌,激動地說:「我們投!缺多少我們都出了!他們已經耽誤2年了,建設、調試至少還需要一到兩年時間,0.9微米生產線本來就已經落後國外兩、三代,實在不能再耽誤了。對了,您同事能做主嗎?您怎麼回復他們的?」

  「我沒說行,也沒說不行,讓他們開出條件,昨天,華晶那邊回復,一次性4億美元的現金投入,給我們40%的股份;」說完眼巴巴地看著禹天;

  「可以,沒問題!同意!」禹天一點都沒含糊,這階段,糾結股份多少意思真不大;

  通過搜索記憶,禹天對華晶電子一點印象都沒有,那存在兩種可能,一個是908工程因為資金等問題不到位,最後項目夭折了;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項目最終建成了,但投產以後因為種種緣由,無力維持發展而倒閉了;

  結果還真讓他猜中了,上一世的908工程,命運確實很坎坷;華晶電子直到93年也沒有拿到財政撥款,最後無奈從建設銀行貸款,工程從開始立項到真正投產歷時7年之久,而晶元行業不到兩年換一代產品,及至1997年建成投產時,華晶電子的技術水平已經落後國際主流技術五代之多,月產能僅800片,投產當年即虧損2.4億元……

  背負巨額貸款,虧損經營,最後走投無路下,從1998年2月,華晶將部分設備租給港島上華半導體公司,而上華只對外籌集了2800萬美元,引進米國的技術、灣灣的團隊后,5個月內華晶重新開始量產。1999年8月,華晶和上華合作的工廠轉製為合資公司—無錫華晶上華半導體公司,上華持股51%,華晶49%。2002年9月港島華潤集團正式宣布完成收購華晶。

  作為華夏第一次發起的對晶元產業的大規模衝擊,908工程的失敗源於計劃經濟的運行體制,尤其在晶元產業愈發商業化、國際化的背景下,908工程困境凸顯:研發跟不上國際先進技術的步伐,產業化程度低,產品的批量生產能力遲遲不能擴大。908工程留給華夏半導體產業更多的是思考。

  倪老激動得鬍子都在顫抖,他很清楚908工程的意義有多麼重大,但是依然善意地提醒道:「小天,你想清楚了,摩爾定律你也知道,就算2年後順利投產,盈利前景也不樂觀,後續的投入可能會是個無底洞……」

  摩爾定律,是Intel創始人之一的戈登·摩爾於1965年提出的一條晶元產業發展著名規律,即集成電路晶元上所集成的電路數目,每隔18個月就要增加一倍,成本下降一半。

  由此引申出反摩爾定律——賣掉與18個月前同樣數量、同樣性能的產品,營業額就要下降一半。

  反摩爾定律倒逼所有晶元公司必須趕上摩爾定律速度,任何一個技術跟不上的公司都會被淘汰。在這一定律的鞭策下,世界晶元格局風起雲湧,各晶元企業、乃至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競爭可以用慘烈形容。

  (為了讓大家讀得更明白,這裡增加一點晶元產業的基本常識:

  晶元(IC),又稱微電路、微晶元、集成電路。是指內含集成電路的矽片,體積很小,是計算機或其他電子設備的一部分。

  矽片是生產集成電路的主要原材料。矽片尺寸越大則每片矽片上可以製造的晶元數量就越多,從而製造成本就越低。

  晶元線寬(製程)通常可理解為所加工的電路圖形中最小線條寬度,集成度與線寬有對應關係,即集成度越高,線寬越小。

  矽片尺寸的擴大和晶元線寬的減小是集成電路行業技術進步的兩條主線。舉個例子,2018年,華夏製程技術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是台積電在南京建設的12英寸廠,採用16納米製程;)

  禹天笑了笑,「倪老,我敢打包票,就算908工程在2年後順利建成投產,80%的可能性會虧損,虧損或者盈利不足,代表著沒有後續研發資金投入,而我們的競爭對手,依仗著資金、技術優勢,靠給整個世界代工生產晶元,賺取著超額的利潤,支持研發和生產向更高進程發展;反摩爾定律告訴我們,如果不想被競爭對手淘汰,每年必須拿出個幾億、甚至十幾億美元投入研發,這是個『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行業,是一個大家比拼毅力、實力以及耐力的行業,華夏本來就落後他們幾代了,我們需要花費比RB、韓國多一倍、甚至幾倍的努力才有可能追上他們,只有追上了他們,才是我們收取超額回報的時候,再者說了,就算我們一直虧損,可是,我們打下了華夏IT產業發展的根基,人有,我也要有,才能不被別人卡脖子,為此,虧二十年也值得!倪老,我的認識還算深刻吧?」

  倪老眼睛濕潤了,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夯實華夏的IT產業基礎,最大的堅持就是要自主創新,一定要發展和推廣華夏自主的計算機、電子產業.……這些夢想,直到遇到禹天,他才感覺到自己的堅持和願望,可能不再僅僅是一個夢想了,而是在未來會變成現實……

  「小天,資金真不會有問題吧?」晶元產業的投入每年都是論億美元計算的,他相信禹天的決心,但他不知道禹天最後能不能承受得住;

  「倪老,您放心,這4億美元我單獨撥給您,不算入天衍研究院的預算,而且未來三年天衍的研發經費只會多,不會少!我給您保證!而且,國家在度過這幾年困難時期,投入科技研發的資金會慢慢變得充足,到那時,就不再是我們自己孤軍奮戰了……」禹天拍著胸脯做保證,倪老神情舒緩下來,點點頭,又想了想,還是嘆了口氣,「唉,還是得加強自身造血能力啊。」

  「沒錯,倪老,您說到點子上了;」禹天重重地點頭;「投入不夠,是制約華夏晶元產業發展的關鍵要素之一。比如晶元設計,使用國外的軟體,一個授權證書就高達100萬美元;建設一條國際最先進的生產線,需要幾十億美元,每年投入研發的經費更是高達十億、二十億美元。我前段時間看過一些文章,亞洲這些年發展得最快的幾家晶元企業,韓國三星電子和灣灣的台積電,每年研發投入都位於世界前列,可是倪老您知道嗎,他們始終在虧損的,至於什麼時候能盈利,恐怕他們自己也看不清楚;」

  倪老點點頭,表示知道,這兩家公司背後都有政府、大財團在傾力支持,而華夏底子薄,光有政策,沒有資金,只能靠企業自己,這何止是一個『難』字說得清!

  「.……他們爭的是未來行業的話語權和定價權,就像一場競賽,我們現在實力不夠,那就採取尾隨戰略,保持不掉隊太遠,這樣,我們的投入會小很多,這個過程可能會延續十年、甚至二十年,只要他們犯錯誤、或是資金支撐不下去,那就是我們拉近距離的時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