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嘲諷
「真是好大的口氣!要是余老頭你這話說的是你自己,我還勉強接受,可是你是為這個小子說的,那我就要好好說說你了,人家是年輕人,你作為他的老師,不能只會護著他,要不然,到時候他是怎麼摔死的都不知道,還有啊,上樑不正下樑歪,你給他做了一個壞模樣,那他無論怎麼樣都是成不了才的!」見余耀中完全是把李伯川當寶貝護著,陳漢江又立刻換成一幅說教的模樣,只是他的嘴臉已經冷笑著,話是說給余耀中聽的,可是他的眼睛卻一直盯著李伯川,那意思是在告訴李伯川,小子你小心點!
李伯川都還沒有說過一句話,只是面對陳漢江眼神的警告還有冷笑,李伯川也只是保持微笑,微笑著看著陳漢江,然後他和陳漢江打招呼道:「陳教授好啊!」
李伯川這一次看到余耀中為他當在身前,李伯川心中很感動,可以說,一直以來,余耀中一直都是在幫助李伯川的,這些李伯川都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的,所以他自然不能讓余耀中因為他而受到被人漫無邊際的攻擊的,儘管李伯川他到現在還不是很會說話,但是他覺得他有必要在這個時候站出來為余耀中說兩句話。
所以,李伯川打完招呼后,根本不給陳漢江回應的時間,接著說道:「陳教授,我覺得,為人師表,自己就應該做好榜樣,嘴上留點嘴德,要說上樑不正下樑歪的,應該是某人吧!又何必掩耳盜鈴呢!陳教授你覺得呢!」
剛說完,余耀中就給了李伯川一個讚賞的眼神,表示李伯川說得好。
李伯川沒有明確指出是那個人,但是陳漢江哪裡會不知道李伯川就是在說他,說他上樑不正下樑歪,這讓陳漢江看著李伯川的眼神愈加冰冷,然後咬牙切齒的說道:「說話好伶俐的小子,就是不知道你的學習成績有沒有像你的嘴巴一樣『伶俐』,我看某些人不應該學中醫藥,而應該去
學法律做律師比較好!不然真是浪費了那張嘴!」
在余耀中去學校把李伯川的名字報上去之後,陳漢江就特地去查了一下李伯川的資料,剛開始陳漢江還以為李伯川是一個余耀中發現的好苗子好角色,沒想到一查資料,卻發現李伯川這兩年的成績都只能算是中上水平,並沒有什麼出奇的地方。
但是陳漢江還不放心,還特地去查了一下李伯川的高考成績,發現李伯川的高考成績也是一般般,陳漢江這才放心下來,認為這是余耀中因為找不到好學生,所以就隨便找了一個學生過來頂替,好充一充他的面子。
但是又有一點陳漢江吃不準,那就是如果李伯川的實力真的像他的平時的成績一樣的話,那余耀中哪來的信心跟他打賭,還是說他已經看不起他自己的教授資格,想要放棄這個教授資格?但是如果余耀中要放棄他自己的教授資格的話,是個人都不會選擇這麼沒有尊嚴的方式放棄的。
陳漢江想不通,心中有著隱憂,但是當他看到他自己的學生時,他又把心中的隱憂拋掉,對自己充滿信心,他對這一次的打賭也好,比賽也罷,都是滿懷信心的,要知道,這個學期一開始,他就始終一直在做準備,給他的學生做準備,可以說萬事俱備,只欠比賽了。
「還有啊!坐在這裡的哪個人不是都是成績拍在前列的?也就你,一個走後門的關係戶,我你能蹦躂到怎麼時候!我勸你還是放棄比較好,不然到時候出醜的可不僅僅是你,連你的老師余老頭也會很丟臉的!到時候我真不知道應該是鼓掌好呢?還是鼓掌好呢!哈哈哈!」陳漢江又說道,先是看了看自己身邊的學生,然後又看了看余耀中,最後又看著李伯川,好像他已經可以想象那時候的場景了一般,好像他已經看到了余耀中丟了他的教授資格滿臉落魄的模樣,所以他說著說著就呵呵笑了起來。
李伯川冷笑一身,不想接他的話,因為陳漢江說的就是事實,他的平時成績確實不是很好,但那些都是他為了不引人注目故意的,現在被人拿出來說事,他也沒什麼好說的,只是在心裡冷笑道:「哼!誰輸誰贏還真不一定呢!既然你這麼不近人情,喜歡找余教授的麻煩,那我就讓你嘗嘗輸的滋味。到時候輸了,別扒拉著臉跟黑破布一樣!」
李伯川沒有接話,余耀中卻不想讓陳漢江這麼說過去,豈不是助長了他的囂張氣焰,所以余耀中也是冷笑著說道:「平時的成績雖然可以檢測平時的學習效果,但並不能代表著一切,有些人平時成績不怎麼樣,在大考的時候卻能夠一鳴驚人,綻放出美麗的花朵,但有些人平時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在大考的時候卻有可能一落千丈,跌的不能再跌。所以說啊!別誰也瞧不起誰,一切都還沒有定數呢!」
然後李伯川看向了坐在陳漢江身邊的吳銀,剛才陳漢江就一直有意無意的在李伯川和余耀中面前炫耀他,好像生怕別人不知道他似的。
吳銀一頭短髮,帶著一副黑色眼框的眼鏡,臉上長了滿臉的紅色痘痘,看起來臉上坑坑窪窪,讓人一看就頭皮發麻,下巴可以明顯的看出來又好幾根很長的鬍鬚,李伯川看向他的時候,他也看向李伯川,只是嘴角露出一絲冷笑。
看到吳銀嘴角的這一絲冷笑,李伯川覺得還真是有其師必有其徒,上樑不正下樑歪,陳漢江一看見人就充滿敵意,他的學生也是一樣。
吳銀這個人李伯川本來不認識的,後來是聽說了余耀中和陳漢江之間的矛盾之後,李伯川特意讓東方陽幫他打聽的這個人。
聽完吳銀的事迹,李伯川也才知道,原來他們這麼一個普通的學校,竟然也有一個這麼厲害的學生,怪不得陳漢江對吳銀那麼看重,一直傾盡全力培養吳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