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其他小說>為祖國之崛起而穿書> 100、與風同行21

100、與風同行21

  和龐巴迪不同,  龐巴迪早就和南車下的四方有自己合資企業,就算是考慮投標,也是南車的事情。

  對於北車的選擇,  初期接觸,雖然謝雁並沒有把日國聯合體納入考慮範圍,  但他們還是派人去聯絡了一下。

  雖然文件要求進行招標的是時速兩百的動車組,  但謝雁看張沉的態度,  也能知道一些上面其他的想法。

  國外的高速鐵路上跑的動車都是時速兩三百,三百公里每小時的速度並不止存在於實驗室,  而華國這一次的計劃,邁的步子非常大。

  固然有其他特殊原因在裡面,  但無疑對於高速動車來說,華國鐵道部從一開始的目標就不低。兩百隻是起步,  如果能拿到三百速度級的動車,  京滬高速鐵路的設計時速就能達到300-350公里。

  這樣即便是在後續多年,京滬高速鐵路都不需要在進行提速工程,能夠一直領先於國際的高速鐵路客運速度。

  但國外的公司雖然來做生意,卻不會輕易將三百速度級的技術轉讓給華國。

  經過半個月的資料收集和情報打探,符合三百速度級技術的幾個目標和車型也出現了。

  吳誠毅把複印機搬進來,  看了眼低頭正在翻閱資料的謝雁,沒想到最後居然是他給對方複印資料,  人真的不可貌相,  別看人家年輕,但有能力,  誰也不能說不服。

  等人到齊了,張景城先拿出日國大聯合的資料。

  「能夠拿出三百時速速度級的動車組的,首選就是日國的技術,  從新幹線開始,日國在高速鐵路上的發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

  他看了眼謝雁,見對方沒有要主動發言的意思,便乾脆自己全介紹了,「即便是川崎重工的經營狀態不太好,但鑒於兩國目前的關係,他們是不會把三百速度級的東側和技術轉讓給華國的。」

  「四方那邊對日國聯合體很有信心,我們的談判人員去接觸的時候,發現四方和他們聯繫很緊密。」

  陸福是小組裡另一個成員,談判組的成員基本都是接近三十歲的男性,彼此之間也有所了解,只有謝雁這個小姑娘,還不太熟悉。

  陸福說,「川崎重工很希望能拿下華國的單子,因此這一次談判,四方有很大的優勢,如果我們也去接觸,說不定——」

  「不,這個消息應該是日國聯合體故意透露給我們的。」

  謝雁敲了敲桌子,「你們也說了,四方和他們來往很密切,而且他們的車廠從幾十年前就開始有合作往來,對於日國聯合體來說,南車合作的希望更大,我們只是用來增加談判的籌碼,估計周雲那邊,四方對日國聯合體的要求不低。」

  「而且,」

  謝雁繼續道,「之前的調查資料顯示,四方他們也在同步接觸Alstom,但Alstom願意成為陪跑的組,因為它的優勢並不明顯,四方用Alstom作為備胎選擇,給日國聯合體施壓,日國聯合體忍不住,也找了我們。」

  她搖頭,「但我們的時間和精力有限,沒有去替別人陪跑,打自己人的理由。」

  以前因為國內可以選擇的合作公司太多了,國外公司會放出消息,讓其他公司來競爭,以此逼迫正在和他們談判的公司讓步,如果不讓步,好說,他們可以直接選擇別的國內公司進行合作。

  但今時不同往日,部里指定了動車組只能和南北車的四方和長客進行合作,就是為了避免國內其他公司背刺,如果他們還上去,不僅拿不下和日國的合作,而且還會幫著日國壓低四方的條件。

  「所以,經過這段時間的調查,我認為,我們可以繼續和日方接觸,但是不需要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

  做做表面功夫給其他談判的國外公司看就行,實際上,謝雁已經完全排除了和日方合作的想法。

  「你怎麼知道Alstom是四方選中的備胎,是用來刺激日方的?」陸福問,「要知道,Alstom的技術也不差啊,如果日方在某些方面不和四方的要求,他們一樣可以選擇Alstom啊。」

  「日方能提供什麼樣的列車?」謝雁轉頭,問張景城。

  她不是不知道日方的條件,而是為了讓張景城給其他人說一下簡單的情況。

  「當然是新幹線上跑出來的動車組技術。」

  日國的新幹線可謂世界聞名,而它聞名的原因在於,日國建立之後,在各個文創、宣傳,還有對外交流口,大力秀他們的高鐵。

  而且,這條路線,是世界上第一條高速鐵路。

  就連華國的領導都去坐過他們的新幹線。

  「雖然還沒和他們進入談判,但我估計,」

  張景城列出幾種型號,「他們轉讓疾風號技術的可能性比較大。」

  資料投影到幕布上,疾風號是六動二拖的動車組,最高時速可達275公里,可以說,在兩百速度級的動車組裡,這算是不錯的型號了。

  謝雁指著另一個型號說,「除了疾風號,700系也不錯。」

  700系和疾風號一樣,都是新幹線的技術,12動4拖編組,都是時速兩百五到兩百七左右。

  但謝雁想要的,或者說張沉想要的,是三百時速的動車組。

  日方提供的動車組的水平,還差得遠。

  小組的人看了一下謝雁和張景城整理的資料,討論了一會,一致認為謝雁的想法是對的。

  且不說日方聯合體和他們之間並不熟悉,而且和南車四方那邊的談判人員聯繫更密切,但是這個速度級,就不是他們想要衝的更高速度。

  「可以留作備選,」

  陸福想了一會,道,「Alstom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下周他們邀請我們去國外的工廠做考察,我覺得他們誠意更足。」

  「的確,Alstom也有高速度級的動車技術。」

  「但是,上次我們不是去過一次考察嗎?工人在罷工,啥也沒看見……車也沒跑啊。」

  謝雁拿出另一份資料。

  這份資料是她拜託鄭晴收集的,鄭晴現在在滬城,華國最發達的城市搞信息行業,她的同事和同學,有不少是畢業后在這個行業工作的,收集信息的能力非常的強。

  「Alstom的罷工應該是在演戲。」

  謝雁說,「即便是你們再去一次,應該看到的東西還是一樣的。」

  陸福起初還不信,直到後來,他又去考察了兩次工廠,兩次都在罷工!他才不得不承認,謝雁的消息來源,實在是太厲害了。

  「我聽說,」

  張景城頓了頓,繼續道,「Alstom的經營狀態似乎也不太好,這意味著這筆訂單同樣對他們很重要,這大概是他們如此熱情的原因,但既然熱情邀請我們過去,為什麼又讓工人罷工?」

  謝雁說,「Alstom最好的技術在動力集中型列車上,而我們這次招標文件中規定,需要的是動力分散型動車組,這對於Alstom來說,是一個大難題。」

  張景城調出Alstom的幾款主要車型資料。

  其他人看了一會,才放下資料,「你說日方聯合體是合作中第一個可以排除的,但現在看來,Alstom才是啊!」

  陸福看了幾眼,點頭,臉色嚴肅,「的確,Alstom的成熟技術都在動力集中型動車上,只有一款動力分散型的動車,但卻採用了鉸接式轉向架,這又和我們的要求相違背。」

  他不明白,「Alstom既然沒有技術符合要求的動車組,為什麼還來這麼熱情地和我們兩個集團進行接觸?」

  張景城苦笑,「因為它也和川崎重工一樣,需要這比訂單救命!」

  「根據我的消息來源分析,」

  謝雁說,「他們正在研製一款符合要求的的動車組,以便可以拿下一兩組的動車包。」

  這一次招標,一包動車20列,一共140列車。

  只要能拿下一兩包,就已經是個不小數字的訂單了。

  謝雁說,「但時間這麼緊迫,他們的車型還沒有研製成功,更沒有成熟的試跑,當然不敢給我們看真的動車上路,工人罷工,只給你們參觀工廠,就是這個原因。」

  「原來是這樣,從技術上來看,就算我們是四方的人,也不會真的和Alstom合作,難怪你說,四方和Alstom接觸只是為了刺激日方!」

  一個小會還沒開完,原本對謝雁的能力有所懷疑的組員,也漸漸開始相信她的能力。

  「沒錯,」

  陸福明白過來  ,「如果Alstom是陪跑,那麼四方在日方聯合體上下這麼大的功夫,恐怕是真的把目標放在他們身上。」

  四方和日方如果能談成,那他們再去,不也是陪跑嗎?

  「難道四方沒有考慮SIEMENS?無論是從技術上還是經驗上,SIEMENS都不差啊。」有人有疑惑了,如果四方沒有別的選擇,那他們和日方成功的概率是最高的。

  但他們並非沒有選擇,還有另一個行業巨頭,德國的SIEMENS公司。

  比起蘭西國的Alstom,又是報紙上放消息說要對華國全面轉讓技術,又是熱情地邀請他們去國外工廠考察,SIEMENS顯得高冷的很多。

  「SIEMENS又沒有瀕臨破產,手裡還握著世界前沿的高鐵動車技術,當然不會和日方還有Alstom一樣的態度。」

  張景城嘆了口氣,拿出最後一份SIEMENS的資料,「但不可否認,他們的確有這樣的資本。」

  對於SIEMENS的技術,他們是又愛又恨。

  愛,當然是因為它如今世界上頂尖的動車組技術,恨,就在價格上。

  SIEMENS沒有瀕臨破產,華國的訂單對他們來說的確很誘人,而且數額不小,但比起另外兩家來說,它也是談判最難啃的一塊骨頭。

  西蘭國的Alstom是如今世界上高鐵動車組對外輸出的主力,SIEMENS輸出的力度沒有它那麼強大,但並不代表技術不好。

  張景城繼續介紹道,「提到SIEMENS,不得不提它的Velaro系列動車組。」

  在場的很多人都了解動車,只有幾個並非非常專業領域的談判人員,對這個詞語有所耳聞,但了解不深。

  「Velaro時速是多少速度級的?」

  這一次,回答的是謝雁,「對比了幾家公司現有的技術情況還有動車組研發水平,以及技術轉讓的可行性,我認為,在現有的情況下,如果能拿下SIEMENS的Velaro技術,將是我們這一次招標的最大成果。」

  「Velaro系列已經很成熟了,而且是現在世界上一流的高速動車,SIEMENS在01年時對西班牙出口了16列Velaro,列車最高運營速度可達到350公里每小時!」

  京滬高速鐵路爭論了這麼多年,但中長期規劃一出來,第一個出現的,就是全世界最大的140列動車超級訂單,還有華國四縱四橫的高速鐵路網規劃。

  這些舉動,就連一直推崇高速輪軌的周廊等人都有些害怕了。

  進度不能用很快來形容,只能說是飛躍。

  而誰也不知道,這樣的飛躍背後需要付出什麼。

  但所有人都知道,他們要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如何從國外公司手裡把技術轉進來,再自主消化,以此為基礎,追趕世界高鐵水平,發展華國的高速鐵路網。

  秦沈客運專線還是以200-250的時速為標準設計,已經算是華國的一項挑戰,但現在上面跑的最快還只有一百多公里時速的列車。

  而京滬線的野心很大,要直接追上國外的水平,建成300-350的水平。

  日國因為種種原因,不可能向華國轉讓300速度級的動車技術,但SIEMENS不會,只要價格到位,Velaro系列就能談。

  在談的所有接觸對象里,也只有Velaro系列符合華國現在的要求。

  這可是三百五十時速的高速動車!而且,是世界頂尖的水平!

  「就算是和日國的談200速度級,我看周雲他們也不輕鬆,」

  謝雁從投影上收回目光,看向眾人,「和SIEMENS談判,肯定不會簡單,但在難啃的骨頭,我們也要試一試。」

  「SIEMENS的技術很不錯,我覺得可以。」

  「四方也在接觸,但可能是SIEMENS態度問題,我看來往並不多。」

  陸福問,「那麼,日方和西蘭方在我們這裡,就算是出局了?」

  「不,」

  謝*談判老狐狸*雁:「日方可以表面進行一下接觸,Alstom既然那麼熱情,也不能讓人家傷心,而且他們的技術研發有缺陷,我們可以以此為條件進行談判壓價。」

  Alstom四方長客兩邊跑,南車北車兩邊約,既然它可以替四方刺激日方,未嘗不能替他們來刺激一下SIEMENS。

  很快,SIEMENS那邊的第一輪接觸下來,價格也擺在了談判小組的桌面上。

  SIEMENS提出的條件很簡單,沒有日方的各種顧慮,只要價格到位,技術不是問題。

  但問題,就在價格上。

  SIEMENS提出的價格——每列動車3.5億。

  技術轉讓費,30個億。

  作者有話要說:  張景城:太貴了,阿姨壓一壓

  謝雁:讓我來砍一刀

  好傢夥,一列車幾個億。

  不過謝雁是看不到未來華國高鐵對外瘋狂輸出的那一天了

  慶祝100章,本章評論區24H后準備80個紅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