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與風同行10

  謝雁第二天開機的時候,  就看到了簡訊。

  「還缺什麼?」

  她想了想,父母有求必應,不缺花銷用度這種,  還是做的挺好的,正好她的時間也不長,  到時候離開不免一番生離死別,  至死都不見面,  或許對父母來說的確是更好的選擇。

  「沒了。」

  本來這句回復,後面還寫了「謝了」,  但謝雁猶豫一下,還是刪掉,  他們不是陌生人,是父母和孩子,  說這兩個字未免太奇怪和生疏。

  新學校環境很不錯,  而且管理更嚴格,就算是鄭晴想做點什麼,也沒條件,不僅全封閉,只有周末才放他們出來,  老師的態度也還好,畢竟這裡的好學生和壞學生各佔一半。

  他們願意學的,  就跟著老師學,  但更多的學霸,學習都很自覺,  智商也高,甚至不需要老師,就可以自覺安排好一直到高考之前的複習計劃。

  而那些差生,  本來家裡也有錢,有自己的出路,老師見多見慣了,並不會幹涉他們。

  謝雁三人剛轉過來的時候,老師也以為他們是屬於後者,不學無術,在另一個中學待不下去了,靠花錢進了學校,這種學生,她並不會多管——人家也不需要你管。

  但上了兩三天,老師就驚了。

  這三個孩子的智商可以說是非常高,記憶力超群,而且作業是完成的最快最好的,月考摸底,直接包攬了年級前三。

  要知道,他們學校的學霸不少,都是高額的學費壓的,那些普通人家的孩子只有努力考上學校的獎學金,才能支撐在這裡的開銷。

  但分數上,卻被三個轉學生死死壓住。

  這樣的成績放在哪裡都是當地學校瘋狂爭搶的優秀生源,省狀元的有力競爭者,他們之前的學校,居然就輕易放手了?

  班主任的同學在他們之前呆的學校當老師,她去一打聽,好傢夥,好像還是被他們之前的班主任給趕走的。

  花錢送狀元進來,還給學校捐了一棟樓。

  竟有這種好事?

  聽話又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在哪兒都吃香,班上的學生臨近高考,要麼就是在埋頭學習,要麼就是在聊各種出國的事情,什麼你被X國的大學錄取了,我下半年就要飛Y國云云。

  大家各有自己的圈子,而謝雁、鄭晴和蘇箏三個人,也是一個圈子,井水不犯河水,他們不和其他學生來往,別的學生也懶得在他們身上花心思。

  更何況謝雁的父親捐樓的事情,年級上人盡皆知,沒有別的原因,太豪了。

  如果有人因為她太有錢,長得又沒有攻擊性而看輕謝雁,在動手之前,就會被風箏勸退。

  風箏的在同齡人里,身高絕對是壓制性的,而且和大多數柔弱又宅的富二代或者埋頭讀書,缺乏鍛煉的孩子比起來,完全就是兩個層次。

  握筆的手指修長,但手臂卻充滿了力量,平日穿著校服看著瘦,但捲起袖口的時候,總會露出肌肉和一些傷疤。

  這是個有故事的學霸。

  另一個備受關注的是鄭晴。

  人送外號高嶺之花,話很少,有人找她告白,站在她課桌面前半晌,晴姐抬頭,冷笑著問,「有事?」

  如果此刻她的手裡有一根煙,大概也沒有違和感。

  嚇得告白者落荒而逃。

  有錢又社會,誰敢惹他們,而且成績好到令人嫉妒的程度,但人家的實力就在那裡,每次摸底考,既是年級前三,也是全市前列。

  一開始鄭晴和風箏還在第八第九打轉,隨著時間推移,已經是全市前五的常客。

  最離譜的,就是那個常笑的小姑娘,謝雁。

  穩坐第一的位置,一直被傳頌,從未被超越。

  尤其是各門課,不是滿分,就是接近滿分。

  她對人比另外兩位溫和地多,因為年齡小一點,看著像是小妹妹。

  臨近高考,各種表白和撕比,原本好的朋友,因為一點不重要的小事反目成仇的例子到處都是,還有互相攀比的塑料富家學生。

  但他們三個人的相處,卻和他們完全不一樣,不只是班上,就連同年級的其他班也有所耳聞。

  所有人都認為,在這鐵三角關係里,謝雁是被保護的一個。

  直到有人打聽到八卦,說她在原本的高中,因為鄭晴被人造謠,所以搬了幾個箱子的習題冊去教室里,直接用書砸在造謠者的臉上,當時沒人敢出教室,砸完了書,她直接帶著另外兩人推開班主任,離開了學校。

  然後,就是轉來了搖直中學。

  「卧槽,真的假的?」

  聽八卦的人驚了,「你是說剛才那個和我借鉛筆的軟妹,一個人干翻了一個班?」

  「千真萬確,因為這件事太傳奇了,而且被造謠,你也懂得,特別憋屈,沒想到她能這麼干,當時全校都傳遍了,因為她會因為這些事被老師懲罰,甚至被學校開除。」

  「難道不是嗎?」

  「人家早就提前一天辦了轉學了,早就不是他們學校的學生!」

  「絕了,太絕了。」聽八卦的人拍起掌來,「不過她真的很厲害,她上課看英文書,老師都沒管。」

  他說的英文書,其實是論文,大多數的資料都是英文寫的,同時,她也看國內發表的一些論文。

  對她而言,只是複習高考的內容,每天提前完成學習任務后,還有大把的時間。

  這兒的學習環境,謝雁很滿意,沒有奇怪的謠言,也沒什麼人打擾他們學習,最關鍵的是,鄭晴和蘇箏的成績,進步的很快。

  在第二年的三月,他們已經掌握了高考的所有知識點,謝雁對他們有信心,別說考上大學,就是考個重點,也不是問題。

  這在一年前,是他們三個人誰都不敢想的事情。

  高考在六月,倒計時越來越近,四月,扶直中學要在晚上召開高考動員大會。

  作為傳統曲目,下午的時候給學生放了個假,不能離校,但可以提前放鬆和休息,晚上參加大會,睡個好覺,第二天再學習。

  當然,對於一些打算出國的孩子來說,高三的緊張氣氛原本就不存在。

  所以,在第二個學期的時候,學校就對高三生進行了分班,準備出國的呆一起,要學習備戰高考的在一起,以免其他的人影響到要參加高考的學生。

  畢竟這些尖子生,是扶直中學的升學率和口碑保證。

  到了晚飯時間,三個人去食堂的路上,路過一個教室,教室門開著,裡面有人在黑板上寫著什麼。

  這個教室是空教室,平時用來上一些多媒體的課,因此配件也不錯,在黑板上寫東西的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穿著一件短袖,手上捏著粉筆,不時寫上幾筆。

  另一個人三十多歲,背對著門口,坐在第一排的桌子上,看著老人寫寫畫畫。

  先進去的是謝雁,

  鄭晴也停下腳步,問她:「怎麼了?」

  謝雁做了個禁聲的動作,走了進去,鄭晴和風箏對視一眼,跟著走進了教室里。

  教室里的兩人似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並沒有察覺到他們的到來。

  原本試圖看懂的鄭晴放棄了。

  因為她發現,黑板上的內容並不是高考題。

  它的知識範圍並不在高考大綱內,且也不和高考題一樣,有明確的題型和套路,而是一個非常似是而非的問題,寫滿了奇怪的公式。

  這些公式,大部分字母都有特殊的指代含義,只有常用這些公式計算這些問題的人,才能熟練地對應上這些問題。

  計算並不難,只要掌握了原理和方法,對他們來說是很簡單的事情,只是計算量有些大,且這裡沒有計算器,一切都只能靠手算和心算。

  而這正是謝雁的特長。

  於是她站著看了一會。

  老人問,「你算出來了嗎?」

  背對著他們的男人手裡的本子寫個不停,「二十分鐘。」

  二十分鐘,他就能算完了。

  老人轉身也回去,在另一塊空白的黑板上進行測算。

  而謝雁就在這個時候,走上去,拿了一根白色粉筆走到最後結論那裡,把最後的數字,答案,結論補足了。

  老人轉過來看式子的時候,看見謝雁寫完最後一個字,微微一愣,「這是?」

  謝雁說,「答案。」

  老人沒有繼續話題,而是轉身繼續往下算。

  他沉浸在計算里,但男人卻發現了進來的三個學生,「你們是?」

  「這兒的學生,」鄭晴說,「你們是誰?」

  男人一愣,「算是老師吧,我姓常,他姓周,你們可以直接叫老師,不過,你們是這兒的學生,看得懂黑板上的內容?」

  風箏雖然知道的不多,但根據理解,還是能猜出一些,要算出來,沒那麼快,他找了個座位坐下來,等著結果,「看不懂。」

  他說,「但是她看得懂。」

  他說話的時候,看著謝雁。

  常具不信,這題超出了高中生的知識範圍,而且,這也不是一道題,只是周教授心血來潮的一次計算而已。

  它和中學生面臨的題不一樣,沒有給出所有的題乾和可能用到的條件,信息都是雜亂的,也沒有一個重點的問題,最花時間的部分就在於計算。

  先不說這些公式的含義她能不能看懂,單是計算方法,就會運用到大學的一些計算規則。

  一個看起來才十幾歲的小姑娘,怎麼可能就這麼幾分鐘,就算出答案了呢?

  十分鐘后,周教授的答案算出來了。

  他有些驚詫。

  因為謝雁的答案和他相差無幾,只有一個小數點後面有一位數不同,他又檢查了一下過程,發現是自己寫的太潦草,看的時候看錯了,因此到最後,出現了一位數的偏差。

  「不可思議,」

  這個東西,涉及了很多高中接觸不到的專業特有知識,比如在其中一個環節,有一個內容涉及到列車在運行路線中,如果經過橋樑,會考慮到橋樑的設計荷載,而這個設計荷載,和列車的荷載息息相關,

  既要考慮到荷載,撓度,還有衝擊係數,橋樑跨度等等。

  最重要的是,計算過程即便是他,也要花上十幾分鐘的時間去計算。

  而她在他剛剛寫完所有的公式沒多久,就上來補完了結論!

  除了天才,周廊找不到第二個可以形容的詞語。

  「你是這兒的學生?」

  周廊的心思已經從這個自己心血來潮接到數據,隨手選個了教室進行計算驗證的問題上,轉移到了一個人才身上。

  這就是年輕人嗎?

  果然搖直高中的學生,底子都不錯,不愧是扶城最好的高中。

  「是的,」

  鄭晴替她回答了,「高三,」

  她瞥了謝雁一眼,「桃兒平時就喜歡看這些,我反正是看不懂。」

  她說這句話,謝雁第一個不贊同。

  鄭晴只是不看,如果要是學了,這些問題對她來說很簡單。

  「居然能這麼快算出答案,的確厲害。」

  常具感嘆道。

  提到時間,謝雁看了眼上面的時鐘,「到飯點了!」

  她朝著兩人道了別,「打擾兩位老師了。」

  隨後帶著兩個人奔向了食堂,留下還有一肚子話要說的周廊和常具:「……」

  常具苦笑一聲,「看來吃飯比和我們在這兒聊天重要。」

  周廊也樂了,「既然是高三的,一會肯定能見到,到時候問問他們,是哪個班級的。」

  **

  謝雁進去,只是因為在外面看了一眼。

  黑板上寫的內容,和列車,橋樑設計有關。

  雖然列車並不是她的專業,但她上個世界的專業技能是刻在骨子裡的,而且公路橋,有時候也會涉及一些車輛和鐵路相關的內容,看見計算題不做就手癢,直接就進去了。

  然後就用她堪比計算機的大腦飛快算出了答案。

  吃飯的時候,蘇箏問她,「專業有很多,你對列車很熟悉?」

  鄭晴知道她看很多課外的資料,但不知道具體是和什麼有關的,每天背書還好,英文要了她的命,哪有多餘的時間去研究別的,倒是謝雁,以前真沒發現,絕症居然能使人變學神。

  謝雁想了想,說,「倒不如說我對橋樑很熟悉,不過,我也在看列車的相關資料。」

  鄭晴問,「什麼叫列車?」

  她聽說過轎車、火車,列車這種說話,還挺書面的。

  「火車其實也是列車的一種,平時我們說車,是一輛車,但很多輛車連在一起,就能成為一列車,也就是列車。一般這種車裡,會有一個車頭,提供牽引力和動力,拖著後面的車往前行。」

  「那這麼說,我在路上看見一個車拖走了別的車,它也是列車咯?」鄭晴不明白,「你怎麼對車感興趣,你可是個女孩子啊!」

  「應該說,她對什麼都感興趣,」

  蘇箏一句話道破了真理,「只不過現在看的多的是這方面的資料而已。」

  「的確!」

  謝雁說,「可是我的時間不多,所以那天我就在想,如果人的生命有限,我可以做什麼呢?」

  「呸,瞎說。」

  鄭晴嫌她總是說不吉利的話,「那個姓系的,不是說你的治療有進展嗎?」

  系統:謝邀,我聽得見,女主,你最好對我尊重點。

  謝雁:她聽不見,你說給我聽沒有作用。

  系統:……?是誰說接下來會對我態度好的?

  謝雁:已經比以前好多了,你沒發現嗎?

  它還真沒發現,謝謝。

  這年頭當系統真難。

  「好了,我是說真的,」

  謝雁拉回話題,「人早晚都會死,生命必然有終結,只是時間的問題,還記得我們回來坐的火車嗎?」

  「忘不了,一想起來就屁/股疼。」

  鄭晴沒好氣地說,「太擠了,回趟家差點連命都丟了。」

  [評論區:哈哈哈哈屁/股疼可太真實了。]

  [評論區:硬座笑死,坐個幾天幾夜真的很疼]

  謝雁說,「對,只是從那裡到扶城,就要這麼久,火車的時速也就幾十千米每小時,你都能扒窗戶了。」

  「那是你叫我扒的。」

  「行,」

  謝雁忍不住笑出聲,「這樣的速度,無論是從效率還是時間上,都是一個大問題,如果車速能更快一點,這樣同一天發車的數量就會增加,而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也用不上幾天幾夜。」

  「最快,幾個小時就能跨省。」

  「幾個小時?你在做夢嗎?」

  「我現在是在做夢,但是以後未必就是夢。」

  謝雁說,「你想一下,如果列車的速度能達到一百公里每小時,兩百公里每小時,甚至四百公里每小時,跨越千里不過就是兩個小時的事情,那得有多快?」

  「人的生命很短暫,現在壽命提升到幾十年,最老的可以活上百年,可比起這個世界來說,依然很短,以前進京趕考,要走幾個月,有了火車以後,現在去北京,也就是幾天的事情。」

  謝雁說,「如果去北京,只需要幾個小時。」

  「我們的時間,不必花在路上,可以花在其他更多的地方。」

  鄭晴被她說的筷子都掉了,良久,她說,「妹妹,不去寫科幻小說可惜了。」

  風箏說,「醒醒,吃飯吧。」

  謝雁笑了起來,「好!」

  **

  動員大會在搖直中學的大禮堂。

  等高三生都入場之後,校長和重要領導走了進來,謝雁一看,剛才見到的老人也在上面。

  他面前的牌子,寫著「周廊教授」四個字。

  校長致辭,一系列的話說完,到了嘉賓發言。

  「我們非常榮幸,請到了錦城交通大學的資深教授,周廊教授,讓他為大家說幾句。」

  照例是掌聲一片。

  老教授移了移麥,說,「各位高三的學子們,我這個人,話不多,是干實業的,不會講什麼激動人心的話,在這兒呢,就只是把自己的心裡話和大家說說,」

  「看到你們,我很高興啊。為什麼呢?」

  他微微一笑,露出和藹的表情,「因為,我也想到了我的十八歲。」

  「那個時候,是1950年。」

  「1950年是什麼年代?是我們剛從戰火和磨難中走出來,剛剛建立我們自己的國家,剛剛從漫長的黑夜裡,迎來黎明的年代。」

  「多少人倒在了黎明的前夕,而我有幸,能見到日出,能走在太陽照耀下,為我們的國家做貢獻。」

  老教授和前面雞湯式的作文發言不同,講的都是自己的故事,「當然了,我是錦城交通大學出來的,那個時候,我們學校還叫唐山鐵道學院,為什麼選擇這個專業?是出於我個人的一些興趣和想法。」

  「那個時候我才十八歲啊,國家百廢待興,而我們要決定自己未來一生的路。怎麼選呢?我的母親問我,你想做什麼樣的人?有錢的人,還是有價值的人?」

  「誰不想當有錢的人呢?但有錢是為了過上更好的日子,當一個有價值的人,不也能實現這樣的目標嗎?而且,這樣的選擇,不單能讓自己過上好日子,還能讓別人,讓家人,讓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同胞過上好日子。」

  「從那個時候,我就決定,要選擇一條能體現我價值,能讓祖國強盛的路走,」

  他的笑帶著回憶和眷戀,似乎真的回到了那個質樸的年代,「我們那個時候,街上沒有車,路都是土路,三輪車一開,就會揚起灰塵。沒有幾條鐵路,火車站更是稀罕東西,可以說,現在的扶城,還有華國大多數城市能有今天的面貌,離不開當初那些和我一樣的,十八歲的少年們的選擇。」

  「我研究的是交通,交通,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讓我們有了今天的一切。但是華國的交通已經足夠好了嗎?不,還遠著呢。」

  他說,「還有很多農村和小城市,沒有柏油馬路,火車線路不夠,速度不夠,逢年過節,火車站人擠人,買不到票,回不了家。」

  「你們當中有各種家庭的孩子,有的,或許就要離開這個國家,去另一個國度,但是你們的根始終是在這裡的,要記住。」

  「1950年,有十八歲的我,十八歲的我的同學,1997年,有十八歲的你,十八歲的你們。」

  「我希望,你們不僅是為了這個專業好,這個工作賺錢,這個領域容易上崗而選擇它,而是因為你喜歡這個行業,你覺得這個行業,能體現你的價值,能讓你在這個社會,這個國家,這個世界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而選擇它,而它也能給你帶來收入,讓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力。這個選擇,是高大上的專業也好,是普通的行業也罷。」

  老教授為自己的用詞笑了一笑,「——你們都是高興地去創造自己的人生的,是去實現自己的價值的,是去幫助國家進步、社會美好的,是去給自己和家人一個更好的未來的,不是機械地工作,反感地工作。不要成為工作的機器,要讓工作,成為你實現人生價值的階梯。」

  「工作如此,選擇專業也是如此,你們面臨的是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考試,就像是要上戰場的戰士,用盡你們的全力去拼,然後選擇你想要為之奮鬥終身的事業,盡情地去揮灑你們的青春和活力。」

  周廊最後說道,「到時候,等你們到了我這個年紀,你們再去和新的一代,新的少年們說你們的故事,說你們的理想,說你們不後悔自己十八歲時的選擇。」

  「我不後悔,希望你們也是。」

  他的頭髮略白,眼角也是皺紋,但笑起來的眼神,依然像個少年。

  作者有話要說:  周廊瘋狂暗示:選我們交通,快來快來

  本章獻給高考結束的親們!

  還有,遲來的端午快樂(不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