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此去通途26

  ("為祖國之崛起而穿書");

  三個人的方案組原地才解散沒幾天,

  又重新成立了。

  方斯聞負責各種計算工作,謝雁負責橋體設計,蘇擎負責彩虹,

  啊不是,是材料。

  說起來也離譜,

  橋樑工程的天才,

  專業第一,經驗豐富的橋樑設計者,前途不可限量的蘇擎——畢業前,滿腦子都是在研究如何在浦江上,建造一座「彩虹」橋。

  「我原本沒那麼想做這個設計,

  」

  蘇擎這麼說的,

  「可誰讓你那天,

  當著全滬城專家的面,

  說了那句話。」

  「從那之後,

  那句話就像個魔咒一樣,

  」

  他認真地說,

  「每天都會冒出來,

  督促著我,去做一個真正的像彩虹一樣的橋。」

  「這麼說怪我咯?」

  謝雁不信,

  「彩虹招你惹你了。」

  「不一樣!」

  他強調,

  「後來我回去就做了個夢,

  夢裡有一道彩虹,就這麼順著江面落了下來,

  白天的時候,像是一道弧線,到了夜裡,

  流光溢彩。」

  謝雁也被他描述的畫面打動了。

  「車燈和橋燈的光交錯在一起,各種各樣的光從這邊落到那邊,最開始是彩色的,後來成了金色的,而我們站在旁邊,看著這彩虹一樣的橋。」

  「然後呢?」

  「然後你搶走了我的外套,我抬頭一看,下雨了,把我給凍醒了。」

  「這還有我的事兒呢?」

  謝雁瞥了他一眼,「不是你自己睡覺踢被子?」

  「這不是重點!」

  蘇擎斬釘截鐵,像是個隨時等著出征的戰士,「重點是,你要按時給我方案,我這幾天去工廠看看,他們那邊的鋼材規格和質量怎麼樣。」

  「難說,」

  謝雁並不樂觀,「這不是修在小河上,用石頭或者水泥就行,拱橋有弧度,只有鋼材能滿足要求,而鋼材的質量和性能,將直接決定你的彩虹夢,究竟是一個夢,還是預言。」

  蘇擎要保證的,除了材料問題以外,還有如何讓橋從色彩上也成為「彩虹」。

  為此,他們還需要設計一套夜景照明方案。

  在浦江上修橋,只有一個要求是不可改變的——江中無橋墩。

  要跨越四百多米的江面,基礎的橋型當中,可供選擇的就是斜拉橋,懸索橋和拱橋。

  懸索橋更適合在千米的江面上修建,它的錨碇無論是從造價昂貴,還是造型難以適應城市上,都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在浦江上建造拱橋,謝雁首選的就是無推力拱橋。

  現在世界上最大跨度的拱橋主跨518米,而要跨過浦江,根據前期的數據計算,估計需要五百五十米的跨度。

  此刻的華國國內拱橋——在蘇城有幾座,跨度不超過百米,拱橋領域,簡直就是斜拉橋十年前的水平。

  儘管此刻,國際上已經有了至少三座著名的鋼拱橋。

  這三座,分別是六十年前,利國修建的503米虹橋,澳國507米的悉尼拱橋,以及利國十五年前修建的518米上承式拱橋。

  也就是說,五百五十米的浦江跨江拱橋,將又是一個一步到位,直接挑戰世界第一的方案。

  要做成一道彩虹,毫無疑問,從橋型上來說,拱橋是最接近彩虹的橋型。

  華國能夠提供的鋼材質量,性能,乃至焊接方式,都可能影響他們的方案。

  他們之前參加比賽的方案是建立在滬城已經有首座跨江大橋,且有數據和實踐支撐的下才能出的那麼快,因為首座跨江大橋已經將需要的數據和鋼材情況,拉索情況都一步到位調查好了。

  他們要做的,就是在已有的數據上尋求突破和創新。

  但跨江鋼拱橋,還沒有足夠的數據和技術參考。

  謝雁也因為這個所謂的彩虹方案,經常在去設計院交資料的時候,順便請教林鑄江。

  從這位華國最有經驗的橋樑工程師身上,她學到了很多東西。

  得知她的想法,林鑄江給了一些意見。

  以華國現在的條件,並不足以支撐他們修建世界第一的鋼結構拱橋。

  且第二座跨江大橋在修建期間,第三座跨江大橋也在日程上,這幾座大橋,每座的造價都是以億為單位。

  第二座跨江大橋的方案,林鑄江做了很多備用方案和保險設計,以確保這個想法可以實現,最後,橋樑的設計方案,以及工廠所出的拉索,都通過了亞行專家的評審。

  這幾座跨江大橋的工程,意味著未來的浦江上,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橋樑!

  「但是,」

  林鑄江看待問題,並不會只有一個角度,「至少三座跨江大橋之後,滬城要追求的,就不只是簡單的複製斜拉橋,或者把斜拉橋往長了修。屆時,其他的橋型必然會走上浦江的舞台。」

  謝雁點頭,「的確如此,已有的跨江大橋將會減緩過江交通壓力,隧道工程也不會停滯,過江的交通壓力不再那麼急迫。美觀性、創造性的比重將會增大。以華國目前的技術發展速度,很快就能達到滿足造鋼拱橋的技術要求。」

  「你這個方案,」

  林浦江也很感興趣,「恐怕不是一個現在的方案,而是一份未來的方案!如果你能根據現在的數據和技術情況,設計出一份近年來可行的方案,那麼在三座跨江大橋完工後,我相信這個方案會非常出彩。」

  去醫院治療的時候,常奉獻得知謝雁在做新方案的設計,也十分支持她,「不過老林說的沒錯,你這個方案早了點!」

  謝雁也知道早了,這不是蘇擎和彩虹杠上了。

  說是畢業作品,直到他畢業也沒做出來,可蘇擎就是有一股勁兒,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完成。

  畢業后,他和方斯聞繼續同舟大學的研究生學習,同時,會和其他同學和張學書導師一起參與橋樑設計相關的工作。

  研究生的生活和他本科沒什麼區別。

  蘇擎就喜歡拉上方斯聞一起,和謝雁隔三差五地就討論橋樑方案,討論國際上的橋樑技術,討論華國現在的鋼材料研究進展,大有設計不出彩虹橋,就會阻擋他飛升的意思。

  雖然拱橋是最佳的方案,但謝雁要做其他橋型的方案對比,用數據和方案對比來證明是否拱橋具有可行性和相應優勢。

  宋修竹開始專攻隧道工程,謝郁在專業上,也是次次拿了第一,專業課不是滿分,就是接近滿分。

  自從住校之後遠離了謝江飛一家,謝雁和謝郁的生活就過得簡單而充實,趙圖強偶爾回來學校見他們,但更多的時候,他還是在全國各地跑貨運。

  謝雁還得知一件有趣的事兒。

  趙圖強之前那個嫁了商人的前對象來找他,說老公做生意破產,人跑了。現在就是後悔,當初沒有選趙圖強這個老實人。

  趙圖強十分感動,陪著前對象吃了一頓飯,安慰了她。

  前對象也十分感動,眼看浦東開始繁榮起來,眼前這個單身又老實的貨運司機,有房有車有存款,還對自己態度那麼好,吃完飯,主動結了賬。

  前對象走的時候,還特意說了句,「沒想到你還記得我們當初最喜歡一起吃飯的地方。」

  趙圖強大手一揮,「當然記得了,這家好吃又衛生,我最喜歡來了,當初還是我帶你來的,你嫌地方小,其實人家菜做的是真的不錯!」

  前對象回憶完當初,盈著淚光向他道別。

  第二天,她再去找他的時候,卻從鄰居口中得知趙圖強跑貨去了。

  「什麼時候回來?喲,這可沒準兒。」

  鄰居說,「少說也有兩三個月吧?」

  謝雁知道這件事後,沒少笑趙圖強。

  趙圖強虎背熊腰,一臉茫然,「你笑啥?」

  「如果她再來找你,你還去送貨嗎?」

  她笑完,問。

  「找**啥,我已經仁至義盡,請她吃了一頓飯了,咋地,她還想蹭第二頓?她是我什麼人啊?」

  趙圖強搖頭,「我一個人過的不挺舒坦的。」

  人間清醒的除了趙圖強,還有常曉菱。

  在發現自己的女兒在學習上比不過謝雁和謝郁之後,她放棄了這條路,想把謝唯意培養成藝術生,繪畫是養不起了,舞蹈方面——謝唯意比業餘還行,專業上只有被人吊打的份。

  於是,常曉菱給她報了樂器班,謝唯意想了想那個在自己中學時代一閃而過的少年,最後選了鋼琴。

  鋼琴是從零開始,佔據了她大量的時間。

  謝唯意的成績一路下滑,但常曉菱並不在意,家裡的獎狀越來越多就行,而且藝術生也不需要太高的文化課成績。

  與她相反的是謝家姐弟的生活。

  在這樣充實的大學里,時間過的很快,兩年出頭的時間,第二座跨江大橋以飛快的速度修建完工,成功拿下世界第一跨度斜拉橋的成就!

  同時,謝雁寫的幾篇論文,也相繼發表。

  她和宋修竹,成為同舟大學發表論文年齡最小的兩個學生。

  第二座跨江大橋的成就,在她的成就系統里可以查詢到相應的數據。

  [滬城浦江第二座跨江大橋]

  地址:滬城浦江

  類型:鋼筋混凝土-雙塔雙索麵疊合梁斜拉橋

  跨度:602米(主孔跨徑602米,主橋1178米,總長7658米)

  意義:世界第一的斜拉橋!

  運用多種橋樑工藝,突破現有技術水平,完成斜拉索由平面變為斜面的複雜計算,創造塔型改變后的全新錨固等多項全新的斜拉橋修建技術,讓華國斜拉橋走上世界舞台!

  獎勵愛國幣:2000

  附加屬性:體力+3、記憶能力+5、思維能力+2

  這一項大橋的出現,讓華國斜拉橋設計進入世界領先水平,甚至是領先世界水平!

  在這座橋樑合龍的幾天後,滬城又馬不停蹄地投入了第三座跨江橋樑的設計建造中,蘇擎只能放下彩虹方案,進入新的設計組。

  滬城這是嘗到了修橋的甜頭,根本停不下來。

  這一年,常奉獻的身體也急劇惡化,謝雁和謝郁又搬回了謝家,但卻不是為了見謝江飛,而是為了照顧常奉獻。

  無論是設計院,同舟大學,還是工程隊。

  兩三年的時間,極限建造世界第一的橋樑,所有人都是拼了命在幹活。

  極限速度的背後,有無數人的付出和犧牲。

  他們犧牲了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犧牲了自己的休息時間,才創造出一座座跨江的奇迹。

  謝雁扶著老人上了制高點,從這個地方,可以看到第一座跨江大橋。

  此時天氣正好,陽光落在江面上,渡船、貨船發出嗚嗚的聲音,從波光粼粼江面上緩緩駛過。

  首尾相連的數條貨船,從橋樑下鑽過,和長江水一同駛向東海。

  常奉獻在這裡坐了下來。

  他的腿因為病情浮腫嚴重,卻依然堅持要爬上來看看這座大橋。

  「還記得第一次和你們見面,就是在這個江邊,那個時候的天氣可沒今天這麼好啊。」

  大霧遮住江面,人們驚慌而焦急。

  **故,成為滬城忘不了的痛苦。

  而現在,輪渡依然在江面上,車輛卻不用再等在江邊,它們可以直接從跨江大橋來往兩岸,速度比以前快了數倍。

  陽光落在江面上,也落在橋面上。

  從這裡,看不見第二座跨江大橋,但常奉獻閉著眼睛,也能想象出另一座大橋的模樣——

  那是一道微微的弧線,和眼前這座一樣,從江的這邊,連接到江的另一邊。

  那座橋的橋塔像是一把合攏的劍,無數條鋼索從上面延伸下來,拉住整座大橋。

  他睜開眼睛,用手裡的相機,一點點拍下了面前這座大橋的畫面,「這些照片,老林去和那群外國專家開會的時候,就能用的上了。」

  謝雁點頭,「這是華國的橋樑,也是華國的驕傲。」

  「可惜了,」

  常奉獻搖頭,「我是看不見第三座,第四座跨江大橋,不知道會不會有一天,江面上,全都是橋呢?」

  謝郁站在他身後,沉默著。

  雖然常奉獻和他們沒有血緣關係,但他們從常奉獻身上,感受到了和外婆一樣的感情。

  他爽朗地笑了幾聲,「小雁,小郁,以後這裡的橋,就要你們替外公看了。」

  謝雁說,「您還沒看見我主持設計的橋。」

  「是啊,」

  常奉獻看著她,露出了慈祥的笑,「這一天什麼時候會來呢?你可要多努力努力,爭取早點當成總設計師!」

  他握緊了兩個孩子的手,看向廣闊的江面,綿長的橋身。

  「未來,在你們的手裡啊。」

  **

  謝雁把常奉獻拍的照片給林鑄江送了過去。

  在世界橋樑會議上,林鑄江向全世界介紹華國的橋樑技術和成就時,這些用心拍攝的橋樑照片,成為了最好的證明。

  林鑄江回國之前,常奉獻就去世了。

  下葬的時候,在常奉獻的墓碑面前,謝雁放下了一顆糖。

  那是紅色鐵盒裡放著糖。

  她留下了一張常奉獻的照片,和他們的全家福一起,放在了鐵盒裡。

  鐵盒裡,有穿著白裙子,笑起來很年輕的母親。

  有抱著孩子,臉上都是幸福的外婆。

  還有站在施工的大橋前面,帶著安全帽,穿著一件白襯衣,流著汗,卻笑的開朗的老人。

  作者有話要說:  嗚嗚,為什麼刀的總是我qaq

  2("為祖國之崛起而穿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