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此去通途24

  ("為祖國之崛起而穿書");

  工程力學系。

  謝江飛看著這五個大字,

  眉頭已經皺出了一條浦江。

  在□□年改名字之前,這個系曾用過的名字,包括不限於「應用力學」「數學力學」。

  這個專業出來是搞理論研究的?

  能吃飽飯嗎?

  放著大好的工作,

  長輩的人脈不去繼承,搞什麼力學研究?

  謝江飛找來了謝郁,

  正準備開始教育——

  「從今天開始,

  我和我姐住校。」

  謝郁說完,直接上樓去收拾東西。

  謝江飛:「??」

  住校是早就有的想法,如果不是常奉獻的身體不好,他們從一年前就該搬去學校住了。

  即便是這樣,在兩夫妻「忙碌的日常工作」里,

  依然是兩姐弟交替送常奉獻去醫院做治療。

  謝郁知道謝江飛的打算,

  想讓他繼承所謂的家業。

  其實,

  謝家哪有家業?誰的工作不是自己找的。

  謝江飛的想法在他看來十分可笑。

  他不會幹涉謝雁的選擇,

  相反,

  他尊重謝雁的選擇,

  從還在斷崖村的時候,

  謝郁就明白姐姐的想法。

  滬城要建立跨江大橋,

  謝雁雖然沒有進入設計院和工程隊,但也參與了一部分,

  因此,

  她才能收到成就,

  而因為參與度不高,成就的獎勵也不高。

  否則,

  以跨江大橋這樣的重大工程,不會只獎勵一千幣,甚至還沒有訂閱的總數多。

  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和危險,

  都不會阻止她追逐自己的夢想。

  正像當時她所說,她的夢想,是要讓所有人都擁有跨過天塹的翅膀,讓斷崖絕路,濤濤江河,全都變作大道通途。

  謝郁並不討厭橋,尤其是看到常奉獻為了修橋,拖著病體堅持下來的每個日夜,他對他們只有敬佩。

  但他不會選擇橋樑作為自己的未來。

  因為那個雨夜,眼睜睜看著人們從橋上墜落時的無力感,他不想再去體驗第二次,如果成為橋樑設計師,每次繪圖的時候,就要回想一次。

  就像林鑄江所說,修橋不只是建立奇迹,完成任務,更是要對橋上來往的生命負責,對人命負責,對國家負責。

  謝郁選了工程力學,謝江飛起初並不滿意,後來他去了解了一下,多少也和工程沾點邊,大不了畢業的時候讓他考一下設計院的工作。

  在同一個學院的謝雁和宋修竹,自然是經常見面。

  進入大學后,兩人更是比賽一樣瘋狂地汲取知識,因為有一樣努力的同學,誰一停下來,第二天的討論就可能跟不上話題。

  好端端的言情男主,被謝雁帶成了學習機器。

  就連家裡人,都覺得宋修竹是不是最近學習壓力太大精神出了問題,家裡的車不讓去接送,非要騎自行車,狂補外文和外文文獻,鋼琴表演也不去了。

  只有宋修竹自己才知道。

  和一個志同道合,且同樣聰明的同學一起學習和互相競爭,是一種多麼好的感覺。

  在滬中的時候,他是被人捧在手心裡,放在神壇上的天才,交上去的作業必然是滿分,必然是模範,所有人都在仰望他。

  久而久之,那些吹捧和誇獎在他聽來像是陳舊的表面化。

  他們讚美他,崇拜他,不是因為他做了什麼,而是因為他是宋修竹,僅此而已。

  但現在,他找到了另一種競爭感。

  原來他並不是站在最高峰上,有人已經比他走的更遠。

  他要追趕她,和她一起並肩走在這條路上。

  很快,檢驗兩人學習成果的第一個戰場就來了。

  同舟大學將舉辦設計大賽,以跨江交通為主題,這一次的比賽,不限年級和學院,每個組三到四個人,提交申請通過就可以參加。

  謝雁和宋修竹的年紀都很小,和同學之間有代溝,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學習上。

  而這個代溝,不是他們兩無法理解比他們大三四歲的同學,而是同學無法跟上他們的思維。

  以他們的速度,掌握一門課程太快了,導致老師不得不為了他們專門提前結業小考,以適應他們的學習速度。

  每結束一門課程,就意味著他們要和經常上課的同學說再見,這樣的情況,讓他們很難找到組員。

  張學書分別安排了兩個大三的同學加入他們的小組,而且,為了考驗他們兩的能力,特意點明要謝雁和宋修竹做組長。

  謝雁分到的組員是兩個大三的學長,蘇擎和方斯聞。

  能進入同舟大學的都不是庸才,他們兩個在大三的時候,就參加了浦江首座跨江大橋的科研組,謝雁的名字,他們也早就聽說過。

  「不可否認,以你的年紀在這裡,算得上天才。」

  蘇擎雙手撐桌,找到教室里自習的謝雁,「但是,和你比起來,我們的經驗更多,而且,理論和實際是有區別的。」

  他看起來又高又白,眼瞳很深,鼻樑高挺,是一張自信而驕傲臉,一身的少年氣。

  實際上,他也有資格驕傲。

  每學期的專業第一,參與過包括滬江跨江大橋在內三座橋樑的設計工作。

  雖然沒上少年班,但也有跳級的經歷,十六考上同舟大學,現在正是十八歲。

  他和方斯聞,是張學書手裡的兩張王牌。

  謝雁抬起還算稚嫩的臉,仰著頭坐在座位上問他,「所以?」

  「所以,」

  周擎一笑,靠近她,「組長給我當,行不行?」

  「行啊。」

  謝雁直接道。

  對她來說,誰當組長都一樣,最後還是要用實力說話。

  沒有任何疑問和猶豫,直接就把組長讓給他了,這反而讓蘇擎疑惑起來,「小孩,你不會是有什麼陷阱吧?」

  「怕了?」

  他嗤笑,「誰怕誰是狗。」

  蘇擎翻身坐在桌上,回頭看方斯聞,「聽見沒,一會去張老師那兒給我作證。」

  方斯聞帶著一副眼鏡,年齡比他們大兩歲,性格也更沉穩一些,蘇擎雖然天才,但在他看來,蘇擎的脾氣和小孩差不多。

  「喂,你有沒有找你的小哥哥問過,他們組準備出什麼方案?」

  蘇擎敲了敲桌面。

  她問,「你說宋修竹?」

  他一樂,「除了他還有誰,你們兩金童玉女,學院誰不知道,他沒和你說?方哥,你說對不對?」

  「那不知道有沒有人和你說過,你和方斯聞也是院里的金童玉女?」

  「誰說的?」

  蘇擎問,他又笑起來,「我可比不上方哥。」

  方斯聞:「你們兩互相傷害,帶上我算怎麼回事?」

  謝雁還挺喜歡他們兩,便道,「那倒沒有,我也想看看院里兩大設計大神的實力,蘇組長——」

  她這就喊上了,「對於參賽方案,您的指示是什麼呢?」

  別說,蘇擎還就吃這一套。

  你如果和他逆著來,他就必須鬧個天翻地覆,你要捧著來,他就能比誰都喜歡你。

  「這你算問到點上了。」

  他從懷裡掏出一張圖紙,上面畫著精細的設計圖,「跨江方案,還用想嗎,用腦子也知道,將來的浦江江面,必然是跨江大橋的天下!」

  謝雁說,「會有很多組都出橋樑設計方案。」

  「的確,」

  蘇擎根本沒在怕的,「但我們組的,絕對是最好的!」

  **

  此刻的宋修竹,面對兩個陌生的組員,直接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送上去一百個方案,不用想也知道,九十個都是跨江大橋,」

  他說,「我們要做,就做這個。」

  「可我們學院,原本橋樑工程就是重點。」

  組員猶豫道,「數據和資料,也是橋樑工程更多。」

  另一個組員直接多了,「你還年輕,我不認為你可以主導這一次的設計。這次的比賽沒有那麼簡單,不只是做做樣子,前三名的方案會送到滬城,如果可行,或許就能造就一項跨江工程。」

  他們都是大三的學生,雖然不都是結構工程院的,但能被張學書安排給自己的兩個寶貝學生,本身實力也不會太差,都是沖著名次來的。

  因此,他們不能容許因為一個十六歲小孩的所謂「劍走偏鋒」的想法,而讓比賽出錯。

  宋修竹卻很堅持,「我是組長,並且我有把握,能做出合適的方案。」

  「你說的這種方案,我們都沒有任何經驗,耗費的時間精力太多。」

  宋修竹:「我也沒有經驗。」

  組員:「??」

  他繼續道,「我會出一個方案,如果有問題,你們可以提出,然後我們一起完善。」

  「這麼說來,你是一意孤行了

  ?」

  組員並不是很贊同,但宋修竹是張老師「欽定」的組長,「一周,我們要看到方案的雛形,以確定是否有價值推進下去。」

  方案初選時間為一個月,通過初選,在進行一個月的詳細方案編寫和概念完善,最後進行專家會評比。

  屆時,滬城各大設計院和同舟大學的相關領導和老師都會參加,模擬真正的項目工程專家研討會。

  「可以。」

  為了讓組員信服自己,他必須要付出更多努力。

  而此刻的謝雁組——現在要改口叫蘇擎組,正在同舟大學里飆「自行車」。

  「誰贏了誰負責第二小節數據的計算!」

  蘇擎聲音剛出來,人就沒影了。

  緊跟在他後面的是謝雁。

  方斯聞則慢悠悠的瞪著他的老爺車,人還沒進入老年,車速已經提前老齡化。

  兩個小孩第二圈超過他的時候,他第一圈都還沒騎完。

  用蘇擎的話來說,整天呆在教室里趕方案,人遲早要悶死,必須地出來鍛煉身體。

  第三圈的時候,謝雁已經快追上了他。

  蘇擎回頭看了她一眼,「追的上來嗎?」

  他笑罷,轉身加快了速度。

  就在這一瞬間,原本還晴朗的天空,毫無徵兆地落起了大雨。

  謝雁眼疾手快,一個拐彎就騎到旁邊的樹下停了車。

  蘇擎被淋了個措手不及,他一個迴旋,把車頭掉了回來,剛才有多快加速衝過去,現在就有多快逃回來。

  太陽都還沒下去,就下起了太陽雨,這麼罕見的事兒讓他們碰上了,方斯聞此時不知道人在哪,蘇擎頂著自己外套就衝到了謝雁旁邊。

  這棵樹也不算茂盛,還有雨落下來,但比站在路中間好多了。

  他回頭一看,比自己矮兩個頭的女孩頭髮也濕了,雙手舉在頭頂,擋著雨。

  蘇擎的手一揮,外套就落在了謝雁頭頂。

  雨沒了,她抬頭一看,只看見他的側臉。

  謝雁說,「謝了。」

  伸手要去抓住外套。

  蘇擎卻也抓緊了,還湊了過來。

  「這可不是給你躲雨的,全給了你我怎麼辦,讓哥哥也躲躲。」

  「身為組長,為組員淋雨不是應該的嗎?」

  「我覺得不是很應該,你覺得呢?」

  他的外套被展開,替一高一矮兩個人遮著雨,太陽雨來去都快,一眨眼的功夫,雨停了。

  蘇擎抓住外套的手一松,讓衣服蓋住了她的頭。

  謝雁抓開衣服,「喂。」

  「噓,看那兒。」

  蘇擎一指遠處。

  湖面上,一道小小的彩虹從湖岸的這邊,落入碧綠的湖中,空氣中還有雨水的味道,

  她看著那道七彩的弧光,忽然有了個想法。

  **

  初選,宋修竹的方案通過了。

  組員也加入了他的方案設計里,無論是他還是謝雁,都在為最後的方案做著努力。

  他們需要做大量的計算,調查和現場測量,才能拿出一份值得推敲,可行的過江方案,而不是一套學生的幻想設計。

  時間,眨眼間就來到了設計大賽的決賽,專家評審會。

  在同舟大學最大的新型教室里,將會決定出最終前三的學生作品,並報有關部門推送審核。

  參加比賽的方案一共有一百一十二份,最終,二十份作品經過了初選,進入最後的評審會。

  果然,前面十份都是橋樑方案,因為最新建成的跨江大橋,讓滬城修橋的熱情,從有關部門到學校,全都十分高漲。

  能進入決賽的方案都沒有大的問題,但多數都是複合型斜拉橋,和第一座大橋沒有太大的區別,缺乏變化和新意。

  更重要的一點,首座大橋能夠成功,其中一個原因是選擇了最窄的一處江面,江面僅有三百多米,因此,最終的大橋主孔跨徑為四百多米。

  但這樣的修橋地點只有一處,而且,如果離首座大橋太近,也沒有區別,很多方案並沒有考慮到選址問題,只是注重在橋型和橋樑技術上。

  有的加了一些新的改變,比如橋塔的形狀,引橋的構造等等,都不算大的突破。

  直到宋修竹組的方案出來,現場的專家們議論聲才大了起來。

  主講人是宋修竹。

  這個只有十六歲的天才少年,站在眾多專家面前,闡述自己的觀念。

  「跨江只有一種方法嗎?我認為不是,」

  他拿出自己的方案,「除了跨江大橋,過江還有另一個便捷安全的方法——越江隧道。」

  謝雁點頭,不愧是宋修竹,想法果然和大部分人不一樣。

  「比起跨江大橋,過江隧道出現的更早。」

  他先介紹了背景。

  「二十年前,第一條過江隧道建成通車,它是華國第一條越江隧道,打破了過江只能依靠輪渡的僵局,開車從隧洞過江,最快只需要六分鐘。」

  「這之後,兩年前,第二條過江隧道也建成通車,由南北兩條隧道組成,一共四條行車道,全長兩千多米。」

  過江隧道的發展在過去的這些年裡,遇到了停滯,這種局面,是方方面面的原因造成的,如果不是踩踏事件,第二條過江隧道也不會那麼快提上日程。

  在滬城借錢修橋的時候,過江隧道也重新走上了舞台。

  宋修竹的想法,就是在以往的過江隧道建設經驗上,設計一條更多車道的過江隧洞,過江隧道滬城已經有過修建經驗,工程技術也比較成熟。

  「真不愧是少年班出來的。」

  蘇擎靠近謝雁旁邊,微微斜著身子,悄悄道,「你有想到,他會提出這個方案嗎?」

  謝雁老實回答,「沒有。」

  他問,「原因?」

  她回答道:「第二條過江隧道,從八年前就開始修建,用了六年時間,如果不是踩踏事件成了滬城過江基建的催化劑,可能還沒有這麼快通車。」

  「過江隧洞的確有一定的優勢,但是缺點也很明顯,造價不比修橋便宜,而且時間更長。」

  他一笑,「原來你早就知道了。」

  蘇擎原本就因為參賽方案的事情對她刮目相看,但橋樑工程畢竟是謝雁的專業,他沒想到她對於隧洞隧道也這麼了解,甚至知道滬城的過江隧道修建時間。

  他後背靠回椅子上,道,「沒錯,宋修竹有點完美主義,他的隧洞工程不是一般的工程,按照他這上面論述的構想,造價壓不下來,時間,保守估計需要五年,這還是緊趕慢趕,如果要有點意外,少說六七年。」

  這已經是在滬城有修建兩條過江隧道經驗的情況下估算的時間。

  而橋樑不一樣,有了第一座跨江大橋的經驗,拉索也實現國產化的條件下,謝雁收集到的數據和結果都表明,他們有把握在兩年內,再造出一座跨江大橋。

  宋修竹的方案獲得了很多專家的認可,畢竟,在橋樑熱門的時候,很少有人把目光聚集在過江隧道上,而他提出的這個想法,雖然還比較初級,但卻是一個不錯的構想。

  就連坐在專家席上的林鑄江,都對宋修竹讚不絕口。

  「滬城的過江方式,絕不局限於橋樑一種,任何有價值的方案,都值得我們探討!」

  最後打分,是目前為止的最高分。

  宋修竹的組員,到這個時候,才對他徹底心服口服。

  根據抽籤的順序,蘇擎組是最後一個。

  上台主講的,不是現組長蘇擎,而是謝雁。

  「之前不知道你這麼厲害,早知道我還搶什麼組長,直接躺贏不就好了,最後的主講你上,對方肯定是宋修竹,我們少年班的同班生,不能被他比下去。」

  蘇擎的想法,都說在了話里。

  兩個少年班的天才,從初選開始,就是這次方案設計大賽的焦點,如果宋修竹成了主講人,出了風頭,而謝雁沒有露面,難免會被別人拿出來比較。

  他就是要讓所有人,都看到謝雁。

  「我的組員,那必然是最棒的啊,是不是,方哥?」

  方斯聞無所謂,「你們兩誰上去都行,早點講完我好買菜回家做飯。」

  誰能娶了方斯聞,絕對是娶了賢妻。

  **

  謝雁上了台,果然,下面立刻安靜了。

  經過上一個少年班天才的方案論述,大家都對另一位的方案設計作品充滿了期待。

  謝雁,會給他們帶來什麼樣的新創意呢?

  「我們的方案,依然是雙塔雙索麵疊合梁斜拉橋。」

  這句話一出,下面議論紛紛。

  「什麼情況?」

  「這不是和首座跨江橋一樣的嗎?」

  「難道她也和前面的一樣,準備做跨江大橋的複製版?」

  迎著下面疑惑和質疑的目光,謝雁只說了一句話,就讓教室重新恢復了安靜。

  「而方案中,橋樑的主孔跨徑設計為——六百米。」

  六百米。

  滬城的首座跨江大橋,主跨徑為四百二十三米,是華國跨度最大的斜拉橋。

  目前,世界第一跨徑的疊合梁斜拉橋,是加國的安娜島橋,主跨徑為465米,目前已經裂開。

  六百米的主跨徑,沒人能夠想象。

  這個方案,

  是要挑戰世界第一!

  作者有話要說:  一萬一營養液加更~

  感謝大家的灌溉和評論!

  看到大家的【禾下乘涼】提議了!

  其實一開始我是沒有把糧食這個納入計劃中的,主要是覺得袁爺爺的人生就已經很精彩了,還能有比他更傳奇的人生嗎?很難。

  他就像一個太陽,一顆最耀眼的星星。

  後來一想,大部分人是只知道這些糧食研究者讓我們吃飽了飯,卻不知道他們是如何做到的,遇到過什麼樣的艱辛,創造過什麼樣的奇迹。

  這樣一想,故事就有了寫的理由。

  如果要寫,就需要找一個合適的角度,但核心想法是不變的,所有的故事,都是致敬那些勤勞又可愛的,為祖國發展,為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人,致敬他們那些讓人落淚的夢想和人生。

  寫這些故事,是想讓更多的人看見他們的夢想,喜歡他們的夢想,或許,有人還會繼承他們的夢想!

  曾經參加過一段時間的水稻研究,到現在還能記得導師介紹我們實驗室在領域上的水平時的驕傲語氣。

  實驗室的冷櫃里,放滿了寫著各種編號的種子紙包,光是清點和整理就要很久。

  水稻研究所在一整棟大樓里,

  冬天外面下雪的時候,溫室里的水稻卻在悄悄生長。

  如果要寫,糧食應該會放到【技術篇】或者叫【領域篇】里。顧名思義,就是某個領域的故事,但是我也不確定,得看看後面的安排,實在是沒有多餘的觸手可以碼字了……!

  從這本書開文開始,計劃就是【外交篇】【基建篇】【時代篇】。

  其他零碎的選題,會放在【領域篇】。

  我的想法,是從建國開始,從建國,強國再寫到富國。

  ——這是上個世紀無數中國青年想看見的,也是這個世紀的我們,正在看見的!

  【基建篇】將會努力讓大家感受到,基建狂魔並不只是四個漢字。

  它是今天的整個神州大地!

  2("為祖國之崛起而穿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