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請封諸皇子!

  王宮。

  龍椅之上,嬴政不怒自威,雙手放在扶手上,盯著下邊的文武百官,開口說道:

  「不知諸位愛卿,對於帝號之稱,可有新的建議?」

  他的目光落在丞相王琯,以及廷尉李斯身上,這兩個人的建議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多數官員的意見。

  嬴政心裡已經對於帝號有了決定,這次只不過是為了讓其更加順理成章實現,同時敲打一下這兩個人。

  「回稟王上,臣依舊是認為泰皇最貴,適合王上威名與功績!」

  廷尉李斯聞言,手捧著玉質笏板,站在了眾人的前列,如此恭恭敬敬地說道。

  「李廷尉,這就是寡人給你思考的時間,所思考出來的結果嗎?」

  嬴政再次聽到這樣的話,很是不爽,尤其是他已經在心裡決定好了接下來自己的帝號,也就表明他其實不在乎李斯等人能否提出來新的帝號,只需要考慮的就是這些人究竟能不能完成文武百官上朝議政,達到諫言獻策的作用!

  他很清楚,在六國最後的一個齊國覆滅以後,秦國內部的王公貴族,以及朝堂上這些文武百官都非常的興奮與激動,並且在暗中不斷的拉幫結派,企圖在接下來獲得不少的利益。

  並且,這樣的風氣愈發的明顯起來,他能夠輕易地察覺到不少的文官和武官之間有著很深的聯繫,甚至連負責監察文武百官行徑的御史們,都關係比較曖昧。

  在沒有一統六國之前,嬴政還沒有打算將這樣的風氣打壓下去,但是現在一統天下以後,他就必須考慮到這種風氣愈發興盛的話,肯定是會影響到他對於秦朝的統治。

  因此,他需要藉助一個合適的理由,來狠狠敲打一下這些人的氣焰,讓這些人的注意力從爵位官職上暫時移開,聚集在秦朝相關制度的更替和完善上,將六國土地與百姓真正歸服與他!

  「王上,您請息怒。」

  李斯見狀,敏銳地察覺到有些殺機,也不顧後背發涼,趕緊低頭,繼續說道:

  「臣以為泰皇之稱,是除了咱們秦國以外的六國百姓都知曉的。若是王上以此為帝號,定然是能夠在收服那些六國百姓之事上,取得很大的幫助。」

  嬴政緊皺的眉宇,這才稍稍舒緩了一些,他開口道:「倒是寡人考慮不周,錯怪了李愛卿,這泰皇之稱若是以你所見,應該是挺好的。只是,依舊有些不妥,王愛卿可有新的建議?」

  李斯心頭嘆了一口氣,暗想王上果然不喜這帝號之稱。幸好,剛才的那番說辭,應該是能夠讓他不至於被牽連。

  丞相王琯趕緊出列,手握玉質笏板,說道:「回稟王上,臣以為泰皇之稱,數三皇五帝之中最為貴重的。但剛才王上有提到不妥,臣認為應該不在已經存在的稱號之中選擇,而是由王上創造性的取一個合適的帝號。」

  嬴政聞言,心頭暗笑了一番,這個王琯不愧是一隻老狐狸,經過昨日與剛才事情,基本上是揣測出來了他的心思。

  他不動聲色,問道:「那依照愛卿之意,可有什麼帝號提出來?寡人與諸位愛卿,也好評價。」

  王琯輕撫了撫白鬍須,回道:「王上,恕臣愚鈍,不知這個世上有何等稱號,能夠適合德邁三皇,功過五帝的您。」

  因此,若是王上已經有了想法,不妨直說。

  這話,王琯並沒有直接說出來。

  以他對於嬴政的了解,對方現在的神情顯然與昨日早朝不盡相同,看似是圍繞著帝號進行,實際上卻是在敲打一些人,或者更加明確一點兒,那就是在打壓現在文武百官之中產生的不良風氣。

  微低著頭的李斯,聽到旁邊王琯的這番話,嘴角忍不住抽了抽。

  昨日率先提出來「泰皇」這個帝號的,可是這個丞相王琯啊!

  現在看起來,似乎是他被利用了一番。

  老狐狸!

  李斯心頭罵罵咧咧,表面上卻不動聲色,手持玉質笏板,附和道:

  「王上,臣覺得王丞相所言極是。」

  嬴政微眯了一下眼睛,偏頭看向隊列中的御史大夫馮劫,問道:「馮大夫覺得如何?」

  御史大夫馮劫神色微凝,只好走出隊列,拱手道:

  「王上,臣以為可以如此。若是得您歡喜,又或者揚我大秦威名,也是極好。」

  嬴政點了點頭,這才心滿意足地說道:

  「既然三位都這樣說了,那就由寡人來定好了。都說『三皇五帝』,其自然是身份和地位尊崇,受人敬仰,那麼寡人不妨直接取其中的『皇』字,然後依舊是『帝』位號,稱『皇帝』。而從寡人這位『始皇帝』開始,大秦天下屹立不倒,後世繼承者依次為『二世、三世至萬世,傳至無窮』,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李斯、王琯、馮劫三人聽到這裡,心頭大震,而後恭恭敬敬地說道:

  「皇帝陛下英明,臣等佩服,此等帝號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正合大秦一掃六合之壯舉,般配您德邁三皇、功過五帝之功績!」

  文武百官皆是如此,朝堂之內響起極為轟隆的祝賀聲。

  許久以後,嬴政方才揮手示意文武百官,繼續說道:

  「從今以後,朕代替寡人之自稱,其餘之人皆不可隨意使用。這方大印改稱『璽』,命稱為『制』,令成為『詔』,取消謚號,此為後世所必須遵守的皇帝制度!」

  「諾!」

  李斯等人連忙回答,並沒有進行反對。

  他們對於這些都沒有什麼特別的意見,事實上經過嬴政的鋪墊,基本上也不敢提出來意見,畢竟這很顯然是對方心裡已經決定好的。

  表面上是尋求意見,實際上就是順勢頒布罷了。

  話說到這裡,李斯和王琯兩人互相對視了一眼。

  李斯從之前王琯的反應來看,覺得對方肯定是早就知道一點兒消息,這才會捨棄「泰皇」之稱,不附和昨日的意見,而沒有任何的猶豫就提出來讓嬴政自己做決定。

  他心裡有些不爽,尋思著等會兒一定要好好試探這個老狐狸。

  就在這個時候,丞相王琯上前一步,神色肅穆,微低著頭,述說道:「皇帝陛下,臣有一事提出,請求陛下和諸位大臣進行商議。」

  本來嬴政看著這些文武百官順從的模樣,心裡還在竊喜,覺得趙辰提出來的這個帝號確實不錯,準備等會兒中午去一趟,帶著那些東西嘉獎一番。但是他聽到丞相王琯此話,心頭微沉,只覺得對方來者不善。

  他仔細想想,似乎就有聽說丞相王琯素來主張分封制,並且利用自身的這個丞相官職之便,與其他的大臣多有商討,以獲得朝堂之上的支持。

  嬴政還以為會隔一段時間,王琯這個丞相才會將這個提出來,沒曾想眼下對方就來了。

  要知道,每一位皇子,可就代表著一股勢力。

  他本身就是從這個階段走過來的,很清楚其中存在的問題。

  嬴政不怒自威,眼眸之中閃過幾分凌冽之色,隨即輕喝道:

  「講!」

  丞相王琯神色未變,目光堅毅,立刻說道:

  「臣王琯,請求皇帝陛下分封諸位皇子於六國故地,以為燕、齊、楚等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