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華娛之巨星閃耀> 第五十章、4500萬收購?

第五十章、4500萬收購?

  老爸那邊帶隊和重慶萬和電影公司進展地很順利,最後也是從5000萬談到了4500萬。

  不過這離林遠預期的4000萬還差一些,林遠此行並沒有別的意思,就是和市電影公司的領導再碰一面,升華一下感情。

  即使4500萬的價格?如果能夠執掌重慶萬和影業,拿到51%的股份,這件事已經可以操作了。

  若掌控了環藝,國泰,沙家幫等16家影院,明遠傳媒就可以打造完整的一條產業鏈,打造渝式電影航母。

  這4500萬,林遠那邊有4000多萬,老爸林明遠再騰挪個幾百萬,問題倒是一點沒有。所以,這艘巨型航母林遠算是登船了。

  4000多萬的投資看上去把林遠的金庫搜刮殆盡,可回報率未來幾年將是百分之一千。

  華夏的院線布局其實是從2002年開始的。

  全華夏最大的五家院線分別是魔都聯合,京城新影聯,中影星美,浙江時代和遼寧北方。

  重慶萬和這時候還排在十名之外。

  魔都聯合為2002年院線的總冠軍,票房達到了1億六千萬,排名第五的遼寧北方院線只有4400萬。

  可見當時華夏電影市場產出效益之低。

  不過隨之在2008年,這種低級,粗放的院線規模和盈利就發生了質的改變。

  五強的寶座也發生了變化,中影星美坐上頭把交椅,萬達和中影南方新幹線崛起,魔都聯合和京城新影聯也鞏固了自己院線龍頭的位置。

  彼時院線冠軍中影星美,則實現了四五倍的增長,以5億4000萬拿下了院線冠軍。

  即使排名第五位的京城新影聯,也有將近4億的院線票房。

  中影星美單單在院線這一塊的盈利當時達到了2000萬。

  而它院線旗下的影院盈利才更是現金鴻海。

  2002-2008年份的電影市場,院線票房分成佔10%,影院佔50%-60%,院線和影院方几乎拿到了整個電影票房分成的70%。

  剩餘的30%-40%才是製片方。

  這種狀態也直到2008年,華夏電影局出台了票房分成比例的指導意見后,才得以改變。

  也僅僅是製片方原則上不低於43%,57%的票房分成依然牢牢在院線和影院手裡。

  中影星美旗下院線,據不完全統計,當年的盈利早已實現了一個小目標。

  萬達影院雖然票房其次,但當年的盈利卻實現了對中影的反殺,而取勝的關鍵,就在爆米花。

  萬達影院以王老闆出奇的商業思路,在當年的電影市場殺出了一條血路,電影要配爆米花,也成為了當年萬達影院的時尚套餐。

  與五大院線相比,重慶萬和如今尚在院線十名開外,不過卻是川渝最大的院線,林遠收購萬和之後,才算是進場院線,才有和五大院線叫板的底氣。

  林遠會用三年的時間,讓明遠萬和成為華夏五大院線之一,與中影,萬達並駕齊驅,瓜分電影市場的票房紅利。

  到那時一年幾個小目標,不成問題。

  而四千多萬的投資增股併購,還能給明遠萬和擴充院線規模,躋身院線前十,坐穩川渝龍頭地位,這筆買賣不虧!

  更加,院線公司的主要工作就是對旗下的影院進行統一管理、統一排片、統一供片,因此電影的排片都要和院線談。

  這樣一來,自己就成為了包括華藝,糖人,伯納,光先,以及中盈,興美,幾大發行公司的上游。

  產業鏈頂端資本的存在,在華夏電影行業中,自己就將處於強勢主導地位。

  不光自產自銷自己的電影,擴大排片,收割票房,

  還能壓制對手,制霸娛樂圈。

  當在酒店的房間,林遠說給李雪雪聽這些的時候,女孩一臉的驚嘆和崇拜,她萬萬沒想到,林遠的步子邁得這麼大。

  尋常人,在賺到第一桶金后,可能想到的是買房買車,包養幾個嫩模享受生活的滋潤。

  可林遠恰恰相反,竟是將自己全部的身價投了出去,收購了重慶萬和電影公司,成為院線的實際掌控者。

  這像是一個18歲少年能幹出來的事情嗎?

  所以,昨晚李雪雪從林遠房間回到自己房間后,一夜未睡,以她的姿色和條件,想要攀附林遠,成為他的女人,很難。

  李雪雪開始替自己的親姐李小冰計劃,要是姐姐能滾上林遠的床,被林遠捧,還愁不能成為大明星嗎?

  雖然覺得這樣很無恥,出賣自己的老姐,可誰叫林遠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就這麼崛起在華夏娛樂圈了呢。

  想了一夜,李雪雪根本沒怎麼睡,此刻在後座上坐著的她,頭都躺進了身邊林遠的懷裡。

  林遠並沒有打擾她,就讓她安靜地躺著,還給李雪雪蓋了一個薄薄的毯子,他可不知道,昨晚他被計劃了!

  到了重慶萬和電影公司,林遠和老爸會和后,一同去見了張渚和左暉,

  會客廳,再見少年,對面的張渚和左暉已經不像前次那麼冷淡了,因為林遠對於電影市場的深諳,讓張渚和左暉直呼內行。

  而昨天和林明遠的洽談也算愉快,林遠到了后先是和兩位電影公司的領導喝茶品茗,看時間差不多了,才打開了話匣子。

  「張總,左總,萬和想要增股投資擴建的事情,還沒定下來?卡在了哪個環節?」

  張渚直言不諱道:「林總出資4000萬,我們最低的意向是4500萬。今天林總把你喊過來,也主要是這個問題。」

  林遠卻沒順著張渚的話往下說,道:「其實,張總,錢是一方面,更重要的還是收購公司的實力,經營理念,能不能夠把院線和影院實現資產聯結。」

  「現今,國內院線的內部結構在發生變化,萬和主要的模式還是院線加盟的方式,這種方式不能說不好,但我們對於院線的控制力就會下降。」

  「除了加盟院線,我們需要對自建院線進行較大規模的投入,自有影院的建設,就能夠有更好的執行力,比如我們在票房以外的零食飲品領域,也可以擴充我們的盈利。」

  「想想,喝杯可樂,捧桶爆米花觀影不是更爽?」

  「當然,加盟影院,也還要繼續執行,兩條腿走路,擴大我們萬和品牌的院線影響力,加強我們對於影院的吸附力,從院線戰略往品牌戰略轉移。」

  「……」

  林遠侃侃而談,不光是張渚和左暉聽得熱血沸騰,連自己的老爸林明川都是目瞪口呆。

  他也從來沒見過對院線影院經營這麼熟稔的兒子。

  4000和4500相差500萬,這500萬買一個CEO,年薪雖說高了些,但他要是能為企業每年多創造1000萬,2000萬?

  這道算術題就有答案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