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十里營土木施工技術培訓學校
吃過中午飯,大馬先走一步。
說是提前蹲點,方便晚上開干。
顧安民不懂,任其自由發揮。
說白了,此次主動出擊,無非為雙方談判創造條件,簽訂一份價格合適的石材供需合同。
可惜,對方欠錢不講理,還想搞自己。
那就只能先兵后禮!
這時,前往縣城辦理培訓學校手續的張偉,一臉喜色的跑進辦公室。
「廠長,辦下來啦!」
「拿來我瞧瞧。」
顧安民同樣振奮。
98年,大學尚未擴招,為解決就業和促進經濟發展,各地對私人教育機構的審批並不嚴格。
先來個政審,看看申請人是否根正苗紅。
再來一張鄉鎮介紹信,看看你是否屬於本地人。
然後找兩個單位負責人作擔保,出了事你們一起扛。
最後找『工農教育辦公室',以及'勞動機構'、'文化機構'、本地主管部門,一一報備,就算過關了。
只要有場地,有資金,像師資之類的,可有可無。
但絕大多數培訓機構,甚至學校,沒有固定場地,也沒有足夠註冊資金,甚至連'工農教育辦公室'的門,都找不到。
所以,這年頭很少有正規培訓學校。
而自家。
鄉里提前跟縣城打過招呼,請了一位工局辦公室主任帶著張偉辦理……
瞧瞧這辦學許可證副本。
人社民……096號
名稱:十里營土木施工技術培訓學校
地址:十里營大澤,建軍磚廠。
負責人:顧安民。
辦學類型:土木類技工學校
批准文號:縣人社復(1998)21號
有效期:至2001年9月13日
發證日期……
「還是正規的看起來讓人心裡踏實。」
顧安民將證件舉過頭頂,放在陽光下,手指彈彈小本本,「漂亮!」
「廠長,回頭工農教育辦公室會組織共青、婦聯、人社、勞動等部門人員,來咱們這考察。」
「好事,到時候把縣電視台一起拉過來……還有,把這些證件放大,做成兩米尺寸,再整幾個遮風擋雨的宣傳欄,裱起來,豎在教室前的空地上。」
「好的廠長。」
「另外,把培訓班擴招的消息放出去,到各村用大喇叭喊一喊。」
「沒問題!」
目送張偉小跑離去,顧安民收起證件,只感到全身充滿幹勁。
暫時解決銀行貸款,磚窯又以奇怪方式成功復產,接下來自然是賺大錢!
而賺大錢的根本,則是一直以來當做班底培養的學徒。
來到瓦工培訓區。
這段時間,百名學徒跟隨大馬、二牛等人,早上一對一輪流傳授,白天在施工現場親手實踐,晚上再接受理論知識學習,各個成長飛快。
為了方便管理,也為了方便今後攬工程分工,百名學徒按照33制分組。
十人一班,設班長。
三班一連,設連長。
未來若是擴招,三連一營,設營長。
以班為單位,十個人可以承攬民房。
以連為單位,一百人可以承攬小工程。
以營為單位,一千人可以承攬大項目。
至於團……
以後再說。
午休時間,顧安民再次親自上陣,走進以豆腐渣小平房改造的教室,為學徒們講解畢業課程:砌築型民用平房工程造價。
啥?
豆腐渣塌了怎麼辦?
五年內不會有問題,自己造的,自己心裡有數。
「通過學習,我們知道,標準紅磚長240mm,寬115mm,厚53mm……」
「所謂一二牆,就是在身前橫放一塊磚,寬度115mm,即是牆的厚度……」
「所謂一八牆,就是在身前橫放一塊磚,然後在其側面,再橫立一塊磚,寬度115mm,加厚度53mm,即是牆的厚度……」
「所謂二四牆……」
「所謂三七牆……」
「在北方,還有四九牆,又稱五零牆……」
「砌築方式咱們都已經掌握,接下來是用磚量……」
「在不計算門窗的前提下……」
顧安民敲敲畫滿牆體結構的小黑板,「一二牆,每平方需要64塊標準磚,一八牆每平方需要96塊標準磚,二四牆每平方需要128塊……」
「該數據可以死記硬背,是土木工程師、建造師,必須掌握的數據。」
「如此,掌握牆體類型和用磚量,咱們就要了解建築框架,比如什麼是承重牆,什麼是隔斷牆,哪類建築會用到它們,加上基坑、基礎、封頂,最終造價又如何計算……」
午休過後。
二牛和胡振山跑出窯洞,各領五十名學徒,根據中午所學,展開倉庫建設。
畢竟當初設計小平房的時候,沒有使用承重牆,而是採用承重柱,若想讓學徒切身領悟,還需親自動手建上幾座……
然後,拿去抵押貸款。
顧安民猶如剛下課的老師,丟掉粉筆頭,抱著茶杯,回到廠長辦公室。
自開辦培訓班到現在,已經過去一周。
即便自學,都能掌握砌築,更何況被壯漢傳授,被自己這位名師教導的學徒?
因此,是時候展開賺錢計劃了。
而第一步……
就是拿派出所練練手。
「歪?王所,是我,小顧啊!那啥,咱之前談好的,所里捐個實訓場地……哎,對,咱明天碰個頭,商量商量什麼時候開工?拐角樓飯店?您請客?好咧!」
說是所里捐實訓場地,實際上是卻是磚廠免費幫所里翻蓋,王所長請客,無非表示感謝。
「總算是掉坑裡了。」
結束通話,顧安民拿起紙筆寫寫畫畫。
目前上面尚未統一派出所建築外觀,若是能設計一座符合上級精神、利於打擊犯罪、方便警民合作,具有明顯標識的基層公安辦公場所……
「這是我顧安民設計的!」
今後,不就火了嗎?!
「天才如我!」
藍底、白牆、匹配大檐帽的屋檐、震懾宵小的氣質……
忙活許久。
當草圖出爐,鄉大院的普桑停在窗外。
昨晚滿口打包票,揚言搞定貸款的兩位鄉領導,陸續走下車。
大領導的額頭擰成八字,二領導的頭頂稀疏不少。
看到這一幕,顧安民臉色古怪,暗中懷疑倆人又一次鎩羽而歸。
交流一番。
果然……
縣城具備政策貸款資格的機構,目前只有人行和農行。
農行負責農業,不管磚廠。
人行管磚廠,但……
98年除了洪水,還有第二次下崗潮。
人行的政策貸款額度,早在半年前就已經用光。
並且,這個額度並不高,因為政策貸款大多屬於救助扶持性質,每年僅有10%能收回,誰也不敢批太高。
大領導從懷裡掏出報紙包裹的一沓藍色偉人鈔,「小顧,銀行貸款這條路,恐怕行不通了,這是鄉里籌集的兩萬塊,你先拿去應急。」
「謝了領導。」
顧安民並未客套,因為磚廠確實沒錢。
二領導撓撓稀疏的頭髮,「回頭我們再想想其它辦法。」
誰都明白,磚窯必須擴產,否則無法解決紡織廠紅磚訂單,只能賠付違約金。
而擴產,需要原材料,需要水電費,需要招收小工……
沒錢,就沒法運轉。
顧安民倒沒有太大失望。
有貸款,就買石材,沒貸款,那就賒石材。
這年頭做生意,都是這樣。
「大馬,今晚看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