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名相》階級觀念、流通貨幣概念
今天來說說一下關於作品中官員階級的概念。
首先的官員的階級。
中央級別的官員幾乎都沒有所謂的高低之分,因為在中央的官員都負責不同的方面。
一級大官自然是三個機關的一把手,分別是國書、宰相、檢政。
接下來就是一些他們手下的正副部的關係。
還有一個官員是在這套編製外的,那就是洲區邊防官,洲和洲之前其實是有很多關卡的,如果你要到另外一個洲去旅遊什麼的你得向地方上交申請,而且還得簽署洲文化差異保證書,也就是說如果你在別的洲和別人發生了信仰、制度上的矛盾摩擦導致出現了流血甚至喪命問題,地方和國家都不會承擔任何責任。
所以高鐵真不是一般人能坐的東西,周若成是因為他要去江洲當官,國家才會打開這所謂的綠色通道。
還有一個能拿到綠卡的辦法就是商會,商會是有區域流通權利的,但是只有指定區域內,商會方面的問題商會可以制度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商會可以向地方單位申請武裝保護,由軍隊出面解決此事。
地方官員的階級。
我之前已經解釋的很清楚了。
首先是洲長,然後是執政府,這個官員是由中央直接指揮的,執政府一下的是知府,也就是市長,接下來是縣令,也就是縣太爺,類似於區域公安局。
還有兩個組織,也就是教會、商會。
根據區域的不同人民也有不同的側重,有些地區就是教會執政,執政官有些時候只是擺設或者兼任的,也有的地方是商會管理。
江洲是真三不管的地方,因為之前是兩個勢力交戰最激烈的地方,有些地方的經濟也很差,幾乎就沒有什麼教會,商會的涉足也沒有別的地方的那麼深遠,因為沒有洲長,知府們都是地方勢力為大,可能因為南方人的喜歡講道理的做法,所以這裡才沒有亂到大起來的地步。
還有就是貨幣。
大華國的貨幣是統一的,九個洲都是一樣的。
然後最小數額的錢就是錢幣,也就是所謂的銅錢,面額為一枚,接著就是不同數額的錢票,面額從五十到一千不等,這是平民階級使用的貨幣。
一個普通人家一個月的收入大概在500到1000錢不等,一天的開銷大概在20到50錢。周若成作為一個先生的月供是3000錢,已經可以說是非常好的工作了。
還有一種貨幣就是元寶,大家喜聞樂見的金元寶和銀元寶。
元寶最小的面額是一兩,最大的面額是五十兩。
一兩銀元寶的錢票兌換面額是1000錢。
周若成作為執政府的月俸是白銀十兩,外加五兩的地方官員補貼。
知府們的編製雖然是洲長名下的,但是俸祿還是國家頒發,每月是白銀五兩,縣令是一兩。
至於為什麼知府顯得比周若成有錢呢。。。心裡都懂。
可以說周若成其實是相當的有錢了,但是他一來江洲就修繕府邸,開流水宴再洲訪,硬是吧自己整窮了。
金元寶的面額就更大了,換做錢幣是10000錢一兩。
所以周若成在敷衍自己媽媽說「一百兩黃金」還夠其實不是在誇張。
再說一下,商會中的商戶的月供是500到100兩黃金不等,周若成的家雖然是小資家族,但是月供也在50兩黃金左右,周若成的家其實也是中等偏上的階級。
還有就是元寶的流通。
元寶只有官家才能使用的,即便是商會的人也無權使用,所以商會談生意的時候大部分都是真捆成捆的錢票放在箱子里。
說以你在外頭只要一用元寶,別人就知道你是官家的人,而收進來的元寶要到指定的管家銀行兌換,是不能二次流通的。
也有些人家在收到碎銀子的時候就會把它們攢起來,也算的上是一種積攢。
以上就是今天要解釋的內容,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