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一曲廣陵問道
「兩位吳公子,」旦保范舉起酒杯,道:「還請不吝賜教,向我等隨意露兩手,同襄盛舉,豈不美哉?」
眾人也跟著一同舉杯:「有請兩位公子!」
說罷除了吳霜和南宮鶯兒之外的人都幹了杯中的酒。吳霜和南宮鶯兒對視一眼,心知今天是逃不過去了,也回飲一杯。
吳霜說道:「在下不才,願為大家舞劍一段。舍弟以古箏配樂。」
「好!」眾人拍手喝道。
旦保范示意旁邊的管家去屋內取出了一柄長劍和古箏。
南宮鶯兒稍作調試后,青蔥似玉的指尖在琴弦輕輕撥動,優雅的琴音娓娓而來,吳霜也在當中篝火處持劍翩然起舞。
開指第一段,琴音平淡幽遠,如微風拂過湖面泛起點點漣漪,又似少女猶抱琵琶半遮面,欲語還休。吳霜隨之緩身出招,如蜻蜓點水,又像彩蝶穿花。
眾人不由得隨之搖頭晃腦,倍感心神愉悅,也有人自酌自飲,更添醉意。
隨著琴聲逐漸進入第二段,雖仍靜謐,但尾音已不似第一段綿長,如朝陽逐漸升起,驅散清晨薄霧;亦像是小花含苞待放,靜中有動,生機欲發。而吳霜也隨著音樂稍稍加快了些身法,綿柔的劍意中暗藏幾分鋒芒。
這時,呂歷率先聽出了門道,一聲輕呼:「好一曲《廣陵散》。」
他的聲音雖細弱蚊蠅,但身旁的旦保范和韓泉確是聽得真切,紛紛向他投去驚訝的目光。
說起這古曲《廣陵散》,其實已經失傳甚久。相傳此曲記載的是戰國時期一個名為聶政的人,為報嚴仲子知遇之恩,行刺韓國宰相俠累的故事。但曲子的來歷頗為神秘——不知是何人所作,也不知是何時所作。
廣為人知的是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嵇康,因為幫朋友出頭而被司馬昭刺死,臨死前輕撫琴弦,彈奏的正是《廣陵散》。曲終之時,他便慷慨就義,還嘆道:「如今《廣陵散》看來是要失傳了。」
也正如其所說,在嵇康死後,《廣陵散》便連帶著他的錚錚風骨一起,從此失傳,只有坊間散落著些斷簡殘篇。而如今,在眼前這個俊美少年的手中,此曲竟然得以重見天日!因此呂歷等人的驚訝也就可想而知了。
「你確定這真是《廣陵散》?」旦保范還是不敢相信。
「不會錯。」呂歷搖頭道,神色既喜又嘆:「家父素來有收藏古玩古籍的愛好,因此我在家中也有幸得見過一些殘篇,此刻吳公子所奏,確是《廣陵散》無疑。真是妙哉啊妙哉。」
韓泉將目光看向「吳公子」,也就是南宮鶯兒,似少女般嬌嫩的肌膚隨著篝火忽明忽暗,娥眉微蹙,妙眸楚楚,有一種朦朧的美直攝人心,不禁看得有些痴了。
「據說《廣陵散》有四十一段,也有人說有四十三段,因魏晉時期的名士嵇康而成名,而家父雖有緣散得其中二十二段,但終究殘缺。若是今日有幸……」呂歷眼中波光閃爍,一臉期待的看向南宮鶯兒,韓泉和旦保范十分清楚他想說什麼——若是今日能聽到完整的曲子,便是三生有幸了。
隨著時光緩緩流逝,琴聲也從蜿蜒曲折逐漸跌宕起伏。好似修竹挺立,寧折弗彎;又帶著些霽月清風,出塵不染。吳霜的劍招也變得雄渾悲壯,似在訴說著「不破樓蘭終不還」。
「好一個壯士斷腕,有死無生。」韓泉自飲一杯,感嘆道。
其他在座的人也隨著琴聲和劍舞會心對飲,基本上沒有說話,只時而有人小聲私語讚歎。
大約半個時辰后,曲終劍畢,餘音迴繞在空曠的山谷久久不能平息。
「好一曲《廣陵散》!宛轉清揚而又蕩氣迴腸,多謝二位吳公子一洗吾輩俗塵。」呂歷率先站了起來,秀美的面龐露出了少有的激動,隨著舉杯仰天痛飲。
其他人等也紛紛起身,舉杯向吳霜和南宮鶯兒躬身行了個大禮,隨之也將杯中酒一飲而盡,剛知情的人還在心中暗嘆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廣陵散》,果真天外之音。
吳霜和南宮鶯兒欠身還禮道:「各位公子謬讚了。」
這時,南宮鶯兒突然想到什麼,調皮道:「既然我二人費心表演,旦公子是否也要有所表示?」
旦保范剛落座的身影微微一怔,但很快又恢復如常,笑道:「自然是義不容辭。只不過在下才疏學淺,為諸位舞一段鶴門劍法吧。」
「好好!」其他人趕緊隨聲附和。
「這恐怕不妥吧。」呂歷看了看旦保范,又看向眾人,將聲調提高了幾分,道:「想必諸位早已見識過旦公子的絕學,況且方才已有吳公子舞劍助興,咱們是不是換個花樣才好?」
旦保范面露不悅,心想這呂歷不會誠心拆台吧?說道:「那呂公子有何提議?」
呂歷淡然一笑,看向韓泉,有些怪氣道:「諸位,我們這裡可是有一位今科狀元,還是恩科以來唯一一位文武雙進士呢。」
「他就是韓泉?」眾人面面相覷,看稀奇一樣看著韓泉,看得他很有些不自在。
吳霜回到座位后平靜的斟了杯酒,雙目微微眯起,也看向韓泉。而南宮鶯兒卻冷不丁哼了一聲。
「正是。小弟身旁這位正是文狀元,武進士韓泉本尊。」呂歷笑意更濃,絲毫不顧韓泉向自己投來的一副被出賣了的眼色。
「那敢請韓公子為我們開開眼見吧!」人群中有個聲音朗聲道。
「請韓公子不吝賜教!」大家都紛紛附和,早前只是在坊間對此人多有聽聞,今夜竟然得見本尊,而且還有機會見識其才華,自然都是拚命哄抬。
眼看這個架勢是收不住了,韓泉心裡嘆了口氣,只得硬上,道:「在下不才,給大家獻醜了。」
話音剛落,韓泉已是飛身而起,徒手劈下旁邊一棵槐樹的一小節樹枝,以枝代劍,在篝火旁邊空地上「唰唰」比劃起來。
「修習劍術,最精要處在於手、眼、身、法、步連成一氣,而意貫其中,意之所指,劍氣即出!」
韓泉耳旁迴響起師父憨山道人的心法教誨,屏息凝神,意念高度集中,扎穩腳跟,眼隨意指,身隨眼動,目光凝住的一剎那,提「筆」一揮,宛若雄鹿一蹄,劃得青石地上「唰」的一聲脆響,一個「提點」已成。
旋即又忽而斬落,沒有絲毫拖泥帶水,風聲呼嘯中,又是劃下一個「撇點」。然後身形微動,腰身一擺,從左至右乾脆刻下一道「長橫」,好似鳳凰直上九天,絲毫無悔!但到末尾處馬上又收回筆鋒,流連婉轉片刻,才又利落一「撇」切下。
隨之筆勢停頓往返醞釀,好像情侶臨別,一步三回頭,相依不舍。突然間,卻又是重重一「豎」緩緩而下,力道蒼勁雄渾,彷彿沉有千鈞之力,而末端帶「提」,輕飄而上,卻又藕斷絲連,瀟洒寫意之態,正似浪子把酒對月,隨風而歌。
就這樣,他眼中凝神,腳步變換,身形移動,揮舞樹枝,洋洋洒洒之際,地上一個大字已是渾然天成。
韓泉長舒一口氣,鬆開手,樹枝隨之掉落。
在場眾人方才一直在旁屏息凝神看著他舞劍作字,心都快提到了嗓子眼,大氣不敢出一聲。現下看他寫完了,趕緊湊身上前細看。
只見地上赫然一個大大的「道」字。筆鋒時而渾厚凝重,好似一柱擎天,頂天立地,巍然不動;時而又溫柔婉轉,恍若少女回眸,風情萬種。特別是中間幾「橫」如風搖柳枝,似斷還連,飄忽寫意。
最後那一「長捺」,更好像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滋味,筆鋒先急后緩,愈來愈重,最後一「頓」之後,拉出厚重一筆,好似奔流的瀑布墜入深潭,水柱滔天,激得浪花四濺,最終融入沉寂的潭中;又像英雄瀟洒俠義,縱橫江湖,最後一程濃墨重彩,終於沙場謝幕此生。
讚歎讚歎!觸目驚心!
此刻如若有千言萬語,也怕是只能凝為地上那一個字——
道!
……
不知過了多久,座間才有人撫掌重嘆一聲,眾人也跟著撫掌暗嘆,好似此時連叫「好」都顯得多餘。
「韓兄不愧文武雙才,小弟今日可是大開眼見,佩服得五體投地!」呂歷站起來躬身向韓泉行了個大禮。
「韓兄大才,小弟嘆為觀止!」旦保范也起身行禮。
吳霜和南宮鶯兒看其他人都紛紛起身,也跟著起來欠身半禮稱讚。這時南宮鶯兒的心緒可能比在場其他人更為複雜,她怎麼也想不到韓泉竟然有這般本事,完全不能把他和此前比武台上只會閃躲的那個人聯繫在一起。
「韓某不才,承蒙諸位公子抬愛了。」韓泉微笑欠身回禮。
在眾人的歡聲笑語中,篝火漸暗,這一場再讓人流連的宴席,最終也走向了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