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簽字畫押
只不過,提到杜仲到皇宮裡射箭檢舉一事,沈靈心存疑慮。
難道檢舉者真的就是杜仲?
要知道,從幾十丈之外的地方,精準射出一箭,必定需要一定的功力才行,普通人是斷然不可能射的那麼遙遠,那麼精準。
而且,在下世界里,弓箭本就是違紀器械,不可能任由個人持有。
他的弓箭,又從哪裡得來?
少停片刻,梁縣令繼續審理道:「經本縣仵作驗屍之後,確定杜仲夫婦死亡時間為前日晚間,不知道沈靈,你當時身在何方?」
梁縣令如此一問,沈靈知道,看樣子這是要將自己當作兇手而進行盤問,回想一下后,最後還是開口說道:
「前日夜晚,下官一直呆在府中,未曾外出。」
「誰可證明?」梁縣令接著追問道。
「府里兩名奴婢,皆可證明。」沈靈直言。
「如此說來,也就等於是無人能夠證明?」
自己的奴婢證明自己身在府中,那可不就是無人證明,還是什麼?
「結合剛才所問,沈靈,一來,你心中對杜仲夫婦檢舉一事心存怨恨,有作案之動機;二來,你無法證明自己有不在場的證據,有作案之時間。
沈靈,本縣以上兩點,你可有其他辯解之詞?或者有另外的證人代為證明?」
綜合以上訊問后,梁縣令得出結論,冷哼一聲道。
「下官暫時沒有。」沈靈實話實說。
聞聽沈靈話語,周圍的一干吃瓜群眾,顯然有些熱血沸騰,交頭接耳,是議論紛紛。
「這下子,有的看了,幸好自己今天起的早,否則,只怕要錯過兩千年來最為精彩的堂審了。」
「梁縣令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思路明確,一問一答間,沒有任何破綻可言,真真讓人由衷敬佩。」
「不錯,有此縣令在我西城,確保我西城百姓平安之事,真乃我等百姓之福。」
「…………」
梁縣令看了看周圍水泄不通的一干群眾,慷慨陳辭:
「諸位民眾,今日皆可見證,本縣必定以公正公平,秉公執法,杜仲夫婦兩人死的甚是凄慘,如若本縣連他們究竟是被誰所害,都查不出來,杜仲夫婦如何得以安息?
本縣又如何給其在世的親屬一個交待?」
圍觀群眾聽到縣令,正氣浩然的話語后,無不拍手叫好讚譽有加。
樑上塵在西城擔任縣令長達兩千多年,似乎還是第一次收穫了如此高的讚譽與威望,一時間有些飄飄然,臉上也是得意洋洋,略是驕傲地看了看,坐立一旁的杜桂。
四目相對時,從對方的眼中,感覺到來自對方的首肯,梁縣令立即感到信心百倍,轉而,繼續大膽的推理起來:
「沈靈,自從你知道杜仲對你揭發檢舉一事之後,你就連連登門,親赴杜仲家中,想要尋找時機,進行打擊報復。
不巧的是,第一次,你到杜仲家裡之時,恰巧有外人在場,你暫時放棄,擇機而動。來人,帶第一名人證上堂。」
只是片刻,就有一名衙役,帶著一名婦人進入大堂。
沈靈仔細看了看,似乎眼熟,應該就是自己第一次到杜仲家裡時,見到的兩名婦人中的一位。
當時,茶案邊坐著兩名婦人,一邊聊天,一邊在縫製著衣物。一位是杜仲的夫人的話,另一位就是這名婦人。
此時,梁縣令則直接詢問起那名婦人道:「李氏,你可認得此人?」
被稱為李氏的那位婦人,這才上下、前後、左右,是仔細的打量了一番沈靈后,肯定地說道:
「認得,他就是那日,我在杜大夫家裡見到的那個人,雖然彼此沒有說話,民婦也沒有聽到過他的聲音。
但是,因為此人頭髮較短,並且沒有鬍鬚,民婦雖然見識短淺,但是,也能猜測得到,他不是我們這裡的人,所以,民婦認得。」
李氏連敘述帶推斷,前言后語,聽起來挺有道理。
「沈靈,你可有異議?」梁縣令立即再次迅問道。
「沒有異議。」
「來人,讓人證李氏,在供詞上簽字畫押。」
一旁的縣吏,聽到梁縣令的話語之後,連忙將自己剛剛記錄的證人供詞拿上前來。
而證人李氏,則是毫不遲疑地,就在供詞之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並且畫好了押。
「證人李氏,你現在可以離開,如果今後有什麼需要,本縣還會派人前去傳你。
另外,今日你檢舉有功,本縣另行記錄,以作他用。」
對於證人李氏,梁縣令特別滿意。
「是,縣令大人。」
這一次不用衙役帶領,李氏轉身,自行離開了大堂。
「來人,帶第二名人證上堂。」梁縣令再次命令道。
片刻,第二名人證被另一名衙役帶入大堂。
這是一名年齡上稍顯年輕的婦人,對於這名婦人,沈靈倒是不太記得。
「證人楊氏,你可認得此人?」
「應該……算是認得。」
「身為證人,你應該實話實說,言語確定,什麼叫作應該?算是認得?認就是認,不認就是不認。
切不可隨意編造,從而冤枉一名好人,更是不能刻意隱瞞,錯放過一個壞人。楊氏,你可知曉?」
對於證人楊氏模凌兩可的答覆,梁縣令顯然是極不滿意,立即嚴辭警告道。
「是,縣令大人。那一日,因為脾胃上火,民婦前去杜大夫家裡,借一些去火的藥草。
恰在在門口辭別之時,與此人擦肩而過,面貌倒是沒有看清,不敢確認。
但是這種短頭髮,民婦是記得清清楚楚。
莫說遷入下世界之後,就是以前在上世界里的時候,這也是民婦這一輩子,第一次遇到如此短髮的男人。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此人不僅不忠不孝,身上更是沒有我大秦子民的陽剛之氣,鬚髮之美。
縣令大人,民婦確認,那一日,在杜大夫家中,擦肩而過的就是此人。」
在自己的啟發之下,沒想到一名普通的民婦,竟然深思熟慮后,得出如此完美,鏗鏘有力的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