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人心浮躁的社會2
丁書益笑著說:“我住在郊區,那兒也有一個村,原來窮的叮當響,後來城市擴大,大馬路修進去了,老房子拆掉了,家家分到三、四間排屋,多的六、七間,賣掉之後都發了財。幾百萬錢全部拿到水泥廠裏去投資,拿到企業去賺高額利息。有些人還貪的很,去銀行貸款,貸來之後,統統拿去放高利貸。”
同學道:“人心不平蛇吞象。最近有民間借貸糾紛的事情多了起來,有的人,當初千方百計找門路,托關係,把錢拿到企業去賺利息,企業經營不好,資金鏈斷裂,現在反過來鬧到我們公安局,告人家詐騙。”
丁書益感慨萬千,搖搖頭:“這個浮躁的社會,人的心哪.……”
同學問:“最近你看了湖南湘西集資詐騙案了嗎?”
丁書益道:“看了,集資四十幾個億,集資人上萬,一人自焚,老板被判了死刑,立即執行。”
同學道:“這個案子民間爭議極大,有的說集資金額巨大,受害人數眾多,社會影響極大,不判死刑不足以平民憤。有的說集資項目一開始當地政府介入,沒有政府支持集不起這麽多錢。集資人當中,有大量公務員和官員參與,風險來臨時,政府部門首先獲得信息,官員和公務員搶得先機抽資逃跑,引起底層集資者恐慌,事情一發不可收拾。風暴來臨時,集資一夜之間從合法變為非法……”
丁書益道:“泰坦尼克號災難來臨時,可不是掌握信息、掌握逃生資源的強者先逃,而是讓婦女和兒童先跑。我們正好相反;有利時,當官的先受益,不利時,當官的先逃離。這也是另一種方式的腐敗啊!還有很多當官的,利用權力資源從銀行獲取貸款,拿到企業去賺高額利息或者分紅,這都是公開在做的事情,蔚然成風啊!”
同學道:“有人問,為什麽貪汙幾個億的不殺,集資經營失敗的要殺?集資詐騙罪為何成為民營企業家的‘專屬’罪名?”
丁書益道:“有很多現實的事情,參與的各方都有錯。其中的很多人,明明知道自己有錯,也盡可能地把一切過錯推向別人。有些人法律上是贏了,但是他們丟失了天理和良知;有些人為了天理和良知,承擔了所有的責任,甚至是大大超過了自己應該承擔的那部分責任,成為一個時代的悲劇人物。很多事,隻能留下無盡的唏噓,無限的感慨和永久的深思。唉,人的命運啊……”
同學道笑道:“我們的話題扯遠了,談賭博的事,竟然談到了命運的話題,聊一件時,聊出了傷感的心情。老同學,我們還是澹泊寧靜,與世無爭,好好生活吧。”
丁書益道:“是啊,我們兩個同學也好久沒有相聚了,周末你帶一家人來我家吃飯,我從江灘裏撿了不少黃蠟石,你來欣賞欣賞吧。”
同學問:“聽說你還要寫一本黃蠟石鑒賞的書,動手寫了沒有?”
丁書益道:“我作為監察室主任,事情很少,而作為工會主席,事情卻很多。我們江州銀行一千多號人,楊正偉董事長在的時候,十分關心員工,許多銀行虛設的工會主席,在我們銀行是忙得不得了的,辦職工老年協會,看望生病的老同誌,員工體育活動,文藝表演,大大小小的員工技術比武,青年員工思想工作,大齡青年聯誼活動,員工工作環境巡視檢查,還有員工攝影協會、登山協會、讀書協會、書法協會、老年太極拳協會、老年健身舞協會、花鼓協會.……唉呀,好在我身體還好,否則吃不消的。”
同學讚道:“聽我老婆說,你工作很上心,很敬業,是個好主席,好領導,大家都很尊重你。”
丁書益道:“我在江州銀行工作幾十年嘍,有一份感情在。雖然有的領導和不少支行行長我看不慣,可是自己的工作自己做好,別人的事我不想管,也管不了。我是相信老古話的,好有好報,惡有惡報。”
看看丁書益好像有滿腹的話要說,而自己工作要忙上了,同學隻好說,下次到你家看黃蠟石的時候,兩個人喝喝酒,好好聊聊。
丁書益離開公安局,回到行裏,立即去趙德明辦公室匯報馬東的情況。
董事長辦公室的門開著,趙德明沒有人,但是從裏麵臥室裏走出殷紅。
丁書益問道:“董事長呢?”
“他在開會,我放幾盒高檔一點的衛生紙到他的休息室,他很費紙的。”
“殷紅,市總工會有個文藝節目,說是叫我行要參加,你去跳個舞吧,準備一下。”
“總工會?我怎麽不知道啊?”
“我這不是通知你了嗎?”
殷紅臉色似有不快,輕輕問道:“董事長同意了嗎?”
丁書益微微一驚,心想,叫你一個新員工參加個工會活動節目,我一個工會主席還作不了主?非得經趙德明同意才行?他一時想不出合適的話,匆匆道:“董事長會同意的。”
回到自己辦公室,丁書益想了想,有關馬東的事,自己向趙德明匯報之後,他肯定會征詢自己的想法,到底如何處理比較好,是按鐵律直接把馬東辭退呢,還是效法其他銀行閉一眼睜一眼。
心裏越想越矛盾,真不知道該怎麽說。坐了一會兒,他又去找趙德明。這會他剛從會議室出來,走進辦公室。
見丁書益,他問:“丁主席,總工會有個什麽舞蹈節目是吧?”
“是的,我對殷紅說了,叫她準備一下,去跳個舞。”
趙德明眉頭一皺道:“跳個舞?隨隨便便能去跳嗎?這個總工會,老是叫我們行讚助這個,讚助那個,把我們當提款機啊。叫我們辦公室的員工去跳個舞,知不知道她現在身體不太好?”
聽此話,丁書益好不尷尬,結巴了:“這.……這.……那怎麽回複總工會呢?”